孟子有一段时间差点被赶出孔庙
龚鹏程:你刚刚其实已经讲了答案了,它是招牌嘛,它是招牌,招牌就是什么,就是我们社会上相信什么,我就打这个招牌。这个原理非常简单,就说清朝入关以后,他到山东曲阜去祭孔子,送匾额,推行儒学,为什么?中原地区,汉文化地区,我们相信这个,我们相信孔子,我们相信儒家,所以他就拜孔子。可是他到蒙古去的时候,他还拜孔子吗?不拜孔子啊,他去信喇嘛教,对不对?他建喇嘛庙等等等等。
换句话说,统治者,统治者这个暴力,这个暴力有时候你不能赤裸裸地暴力,我必须有一个合理化的一个说辞,就是我等于你刚刚讲的,我得打着一个招牌。那这个招牌怎么办呢?招牌就是我们这个地方的人你最相信的某种价值,我就说我最符合这样一个价值。那但是,这个并不能够就因为这样,所以就觉得那儒家是背负了跟统治者擦胭脂抹粉的恶名,不是的,他利用很多的招牌,那儒家,它这儒家不适用,他觉得不适合他统治的时候,他就会禁止你的,就我刚刚讲宋朝、明朝的时候,他就会禁止。
譬如说孟子,孟子有一段时间差点被赶出孔庙,就是说朱元璋,朱元璋说,你们大家都读孔孟,孔孟到底讲啥呀,他就拿来,等一下拿来孟子一看,啊,孟子讲的什么,都是吊民伐罪,这还了得,对不对,这个孟子,他是老早死了,要不活到今天的话,我都要杀他了,我们现在还祭祀他,这怎么可以呢,不准,他准备把他赶出孔庙的。那后来是,后来因为社会上相信这个嘛,这个不相信孔孟,那影响很大,后来不得已才遵孔孟的。
观众:龚鹏程教授您好,就是刚刚您提到了,现代儒学浪潮的一个现状,就是一种大的社会需求建立在了一种极为不稳固,甚至是薄弱的学术基础之上,但是我们可不可以这样认为,就是这两者之间,本身就是一种循环的关系,这15年来,儒学研究的停滞,部分就是来自于之前很长一段时间,社会需求的缺乏,也就是社会关注程度不够,也就是说面对这种儒学浪潮的背景,我们在忧虑这种供需不平等,可能会带来的问题之外,更可以积极地把它看成是一种良性的社会刺激,甚至是新一伦儒学研究革命的一次契机?
龚鹏程:可以呀,可以这样看,关键在哪呢?关键在于,我们学术界的人有没有,都像你这样,有这么清楚的认识,我们大部分人是,这个时候你要知道,在学校里面教书,在北大这边上课,钟点费,一个小时才100块,可是外面去讲这个国学,企业家国学班,讲一个小时是几千块,那你想想看,他的心理是,就是说他是怎么来看重这个学术研究呢?所以说现在我们的这个社会供需,它的不平衡已经到这种地步的时候了。那这些学者,他要应付,应付这些社会上的需求,老想,他应付就已经应付不来了,现在社会需求太多了。
那这个时候还能够坐下来,来做研究,来好好阐发,来有雄心在这里面打开一个新的学术……学者确实不是那么多的,所以确实应该像你讲的,这是一个机会,这机会很好,那我们学术界,大家应该有更清楚的认识,社会上有这么多的需要,我们应该创造出更好的东西出来,才能够满足社会上的需求嘛。但是现在,大家其实不是,因陋就简,然后甚至于就是说叫俯徇流俗,就是他自己就庸俗化了,自己就功利化了,自己把自己工具化了,那变成这样的话,那当然就非常可悲。所以我们这个东西是一种忧虑的呼吁,那么希望我们这个学术界在这方面能够更有自觉,能够注意到这样的契机,能够让我们自己也是一个脱胎换骨的机会。
王鲁湘:在当今的中国,我们需要在全球的范围之内来真正重建中国文化的精神和价值资源,但是如果这个时机不能很好地把握住,存在的问题不能够很好地解决它,那么儒学是否能够真正复兴,还是很值得怀疑的。所谓的契机也许就变成一场新的危机。
首播: 星期六 14:05—15:00
重播: 星期日 08:25—09:20 ,23:30—00:30
声明:凡注明“凤凰网”来源之作品(文字、音频、视频),未经凤凰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凤凰网”。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