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穷困的时候都是一定怨天恨地骂爹娘
龚鹏程:忠孝节义等等,它是变成一个百姓日用而不自知的,这时候,再给他一点儒学教育,感觉上并不是那么样地抵触,它的弊病也就不那么明显,但是它有没有弊病呢?当然还是有的。譬如说我们一个东西好吃,但是规定你非吃不可,每天都得吃。
王鲁湘:那我就有逆反心理了。
龚鹏程:孔子、孟子里面主要讲的经意我不记得,我可能只要去背诵它里面的一些鸡零狗碎的一些知识,把它知识化,把它变成一种考试,这样处理起来的话,它可能就会造成很多人反而会觉得这个东西变成我一个学习上的压力。所以就说,让儒学变成一个国家意识形态,它有利有弊。也有一些人,因为他附和,比如说很多做三民主义研究的人,那么他就附和,讲孔孟。孔孟学会里面的很多专家,他都是讲三民主义的,讲政治学的政治教官,他来讲这些东西。这样还有党国的一些大佬,那么他们用他们的粗浅的一种社会学的知识,或者粗浅的一种行政上的一个阅历,他们就觉得他们可以来主持孔孟学说的传扬,主持这孔孟的学术研究,那这个当然会造成我们一些觉得不太满意的地方。不过总体说来,就是在那个阶段里面,还是通过这个教育系统帮助了大部分台湾的年轻人,他有一个机会,能够去认识孔孟儒家的这些学说。
王鲁湘:那么推崇国学,其实在中国近代史上也不止一次出现过,那么您认为这一拨,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期,来的这样一种国学热,你对它的这个起来的这个背景,你有什么样的评价?
龚鹏程:我想是这样,第一就是说总体环境跟90年代以前是很不相同的。第一整个中国现在所谓中国崛起,那么在这个时候,那中国人他面对世界的时候,事实上比较有底气了。凡是人在穷困的时候,基本的反应都是一定怨天恨地骂爹娘,可是人一旦发达以后,人不同了,人要建宗祠,要修族谱,光宗耀祖。
王鲁湘:对祖宗开始有感恩之情了。
龚鹏程:这是一个基本的大的社会心理背景,基本的环境。第二在这个全球化时代里面,就特别产生文化身份认同上的一个问题,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对于我们自己的这个文化,应该有一些。
王鲁湘:必须具有的最最基本的东西。
龚鹏程:基本的认识。那我觉得在这一类的心理,普遍地产生在各个阶层里面,他多少都有这样一个心理,所以整个儒学复兴的这个契机,或者说它的这个动势。
王鲁湘:动力。
龚鹏程:动能,它并不是像过去发一个政令下来,然后由上往下,它产生自一个社会的总体的心理动能。
王鲁湘:好,下面我们欢迎龚鹏程教授给我们进行演讲,他今天演讲的主题是《儒学复兴时代的隐忧》。
下一页:儒学其实有点像我们存活的空气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