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梁文道:中国人最近二十年比较急躁

2011年10月09日 19:13
来源:凤凰网专稿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解说:这座城市的书店越来越多,越来越大也越来越新,这些书店可以让我们的心情变好,书房变小,存款变少,可是为什么又有那么一点的不满足,为什么总会时时想起那几家已经消失了的街头小书店,对于那些钟情于怀念人文书店的深圳人来说,这样的想法总会不时会在脑海中闪现,但无论他们有多沉溺其中,一个严酷的现实却摆在面前,在从1999年第一次到2005年第四次的全国阅读调查中,中国大陆纸质图书阅读率,已经连续4次下跌,从60.4%降至48.7%。

而这个数字传递出的讯号是至少有一半中国人已经不看纸质书了,因此有专家呼吁,中国的国民阅读亟需拯救,但也有人说,中国人从来就不喜欢读书,这才是直接导致书店日渐式微的主要原因。

梁文道:中国人也不一定从来都是那么不喜欢读书,但是我觉得是随着中国的商业化越来越强大这个浪潮,它越来越强大了,而且中国人还有一种很独特的一窝蜂的状态,就是什么事都是喜欢群体的,集体去转向干一些什么事,那么在这个过程里面,所谓的读书这个东西就逐渐被抛弃了,就可能我们集体地转向了某些娱乐形式,休闲形式。

刘申宁:我认为中国人是很愿意学习的,只不过现在出现了一个什么情况?就是电视媒体、手机,包括现在很多动画,动漫,它把人从过去读书这样的一个时代,推进到了读图的时代,现在是人们对图的这种比较容易接受的视觉感受,已经大大压倒了对象形文字这种抽象化的需求了。

梁文道:中国人性格上,我觉得最近二十年比较急躁一些,那么读书恰恰是需要你有某种程度的安静的状态,比较能够沉静的状态,所以中国人的阅读习惯好像,当代中国人的阅读习惯比较难培养,我们认为读书就是上学,就是考试,就是为了应付一个学位的要求去读书,那么一旦我们所谓的读完书了,也就是上完学了就不用再读书了,这是中国人很常见的一个状态,就读书被限定为是一种在学校里面做的事情。

那所以将来中国会往何处去在阅读上面,我觉得很难讲,大概会继续糟下去吧。

香港楼上书店经营困境 坚守梦想维持生存

杨舒:开一家独立书店,曾是多少读书人的梦想,但如今看来这个梦想正在变得越来越虚幻,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独立书店,都面临着生存的危机,电子图书时代到来,纸质书灭亡论,飞速发展的房产经济,产业本身的微博盈利,这些都和独立书店的生存,紧密联系到了一起,仅存的独立书店更多的是依靠一种经营者对书籍纯粹的热爱和理想主义精神维持,为求生存只能依靠多元化的业务,比方说结合餐饮,文具销售等获得利润,以至于有时大家都将它当成了咖啡厅和聚会的场所,不知道这又算不算是另外一种悲哀?

而在香港,也有着这样的一些书店,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便扎根在寸土寸金的商业旺地,在潮流名店的缝隙中,在日渐昂贵的租金压迫下,它们躲向了空中,并成为香港文化的独特符号,这变是香港的楼上书店。

多年来,这些楼上书店也是经历了种种风风雨雨,境遇也和如今中国大陆独立书店颇为相似。

解说:穿过喧嚣嘈杂的西洋菜街,途径电器店、波协铺和服装店,我们没有停下脚步,而是顺着田园、尚书房、世界、乐文等书店招牌的指引,径直进入一间间陈旧的唐楼,拐上狭窄的只容一人通过的楼梯,走到二楼,甚至更高,在那里,纯文学,艺术,哲学,历史的书籍,正排列在散发着木头香味的书架上,在距香港地面数米,十数米的空中,呼吸着另一种氧气。

Timmy(书店负责人):我们的书店就在旺角最繁华的街西洋菜街上,跟着这个牌指着的楼梯上去就是了。

记者:这是不是就是唐楼啊。

Timmy:是啊是啊。

我们还得走两层楼梯才能坐到电梯。

记者:香港的书店都是在这样的楼上么?

Timmy:其实有很多都不用搭电梯的,不过因为租金太贵了就越开越高,所以很多书店现在都要搭电梯上去了,其实西洋菜街这里,有几家书店是不用搭电梯的,但可能就是要走多两层楼梯,我们这里就是上两层就有电梯,书店就在7楼,这里就是我们的书店了,一出电梯就看到了。

解说:这家书店名叫序言,是一间典型的香港楼上书店,香港人多地少,地面铺位租金昂贵,在铜锣湾,旺角这种人潮涌动的商业区更是如此,而香港的小书店,又多集中于这两个地区。于是为了降低经营成本,小书店只好纷纷爬往楼上,也因此有了一个别称二楼书店。

Daniel(书店负责人):香港的书店主要分两种,一种是连锁的书店,是大集团式经营的,有趣的地方是他们都是有中国的资金背景支持的,除了这些连锁书店,就是一般我们俗称的二楼书店,二楼书店不同的地方就是独立经营,和这些连锁书店没什么关系。另外其实书的价格会稍微低一些,通常都会打折,像我们当学生的时候,图便宜也是比较喜欢去的,这并不是说连锁书店不好我们不去,最初只是因为价格便宜,我们才去二楼书店。

解说:其实所谓的二楼只是一个代词,比如序言书店就开在了七楼。

Daniel:其实我们觉得,香港生活的空间似乎不是多,大家的生活中,不会有太多的文化或学术的元素,而这些东西我认为对我们的社会,还有生活中是十分重要但又缺乏的,所以我们想通过开一家书店举办一些讲座,将这些东西带给更多的人。

解说:几年前,同为哲学系毕业的Timmy和Daniel,联合另外一位同学创办了间书店,开店伊始他们便定位在主营各种文史哲和社会科学类的书籍,还有各类英文原版书,尽管在小范围的圈子中赢得了口碑,但时至今日书店也无法称得上盈利。虽然如此,这三个年轻人依然坚守初衷,店里并没有主推各种流行书籍,又或者靠贩卖各种所谓的大陆禁书来赚取游客的金钱,甚至在地方不大的情况下,他们依然在店里摆下沙发和凳子,让客人有坐下阅读的空间。

Daniel:因为我们书店的空间比较小,所以如果我们做活动的时候,其实这些地方都是可以挪出来的,比如这个柜子是可以这样挪的,这里就可以空出来空间来了,这个也是可以再向后移的,移了之后呢,这个如果再往那边移的话,这个空间就可以挪出来了,最后就有一个,大概可以坐到30、40人的空间。书柜装轮子这个方法,好像我没在其他的书店见过,就是这种活动的空间,就这种流动的空间,没见过,经营也不是太容易,很多时候我们做活动,一般人都会觉得,那做活动是不是要钱呢,其实我们来参见活动是不用钱的,我们不要求客人给钱我们,而嘉宾也是没有收费的,但是很无奈,比如可能做了活动生意会少点,那我们就会把这一个钱箱,传一传,在传的过程中参加者们可以随缘的放一些钱进去,来支持一下我们的书店。

最高兴的是,第一,真的是有一个文化群体凝聚在这里,在香港对于文史哲有兴趣的人,都会知道我们书店,而他们也愿意上来看一下书,聊下天,在这可以提供一些空间,给人们开发出一些新的可能性出来,我想这是我们最开心看见的事情。

其实很多人问过我们,假如经营不下去会怎么办?其实我们还是有很多办法的,比如我们都还没卖畅销书,比如还有地方能再放书柜,假如我们真的经营困难,我们会做一些事情,可以让我们容易点生存,比如卖多点国内的禁书啊,诸如此类的,就是令我们经营容易点,就是我们的目标,不是说做一个很好的书店,然后坚持不下去就关门这样,我们是希望尽量希望能够实现我们的推广文化和学术的想法,同时间继续维持这个书店,因为书店关了你也推广不了这个东西,这个就是我们的立场。

杨舒:本期的节目,我们走访深港两地的独立书店,听了很多爱书人的各种故事,让我们知道在这个城市里,有着这样一群人如信仰般虔诚守护着书店,这片他们心目中的乌托邦,这也正是这座城市的可爱之处,一座城市的魅力,并不是摩天大楼的铺排展览,更是繁华外表下的文化内涵,独立书店对于一座城市而言,远远不只是买卖书籍的场所,更是城市人文精神的汇集,它就像是夯实的堡垒,抵御着来自花花世界的侵蚀,不论都市发展变更的步伐有多快,我们希望独立书店依然能够诗意地栖居在这里,生生不息。

 

[责任编辑:楼楚楚] 标签:梁文道 书店 季风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