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林在山:跨境大陆学生注重考试 香港学生会注重娱乐

2011年07月25日 14:34
来源:凤凰网专稿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正在加载中...'

 

核心提示:每到上学和放学的时间,在罗湖、落马洲、文锦渡、深圳湾等深港边境口岸,都会出现一道独特的风景--肩背书包、身穿校服的孩子成群结队地过关。 这些孩子大多出生在香港、居住在深圳,早晨过境到香港上学,晚上再返回深圳的家。他们当中,最大的十三四岁,最小的只有三四岁。这群过着双城童年生活的孩子,被称为"深港跨境学童"。

凤凰卫视7月23日《南粤纪事》,以下为文字实录:

“跨境学童”林在山成绩优秀 讲述深港异同

杨舒:双城故事每天都在上演,他们是深港边境口岸一道独特的风景,他们日复一日奔波行走于两个城市之间。

小学生:我们去上学。

记者:去哪里上学?

小学生:打鼓岭幼儿学校上学。

解说:他们辛苦不堪却又乐此不疲。

记者:香港好吗?

小学生:好啊。

记者:为什么?

小学生:因为有很多朋友可以陪我玩。

记者:你们现在要去哪里?

小学生:去学校,学校。

记者:你几岁了?

小学生:6岁半。

记者:你多大了?

小学生:八岁。

记者:每天都这样过关上学放学的吗?

小学生:对啊。

记者:会不会觉得很辛苦?

小学生:一点不辛苦。

杨舒:各位好欢迎收看南粤纪事,我是杨舒,就像刚刚我们看到的那样,每天早上六点半和下午四点左右,在罗湖、落马洲、文锦渡等深港边境口岸就会有好多背着书包,身穿各式校服的孩子成群结队地过关,他们有着一个共同而特别的身份跨境学童,这些孩子早上过境到香港上学晚上再回深圳的家里,当中最大的十六七岁,最小的才三四岁。其实上世纪90年代开始,就出现了在深圳居住,在香港读书的学童,不过当时整个深圳才有500人,九七回归以后,香港和内地学制的接轨,以及交通的便利化使跨境学童的数量急剧增长,而随着粤港两地经济文化交流日趋紧密,许多港人短期或长期在广东工作或经商,工作的需要,加上相对较低的生活成本,也使不少香港家庭选择住在深圳,小孩则继续在香港读书。此外跨境婚姻也越来越多,这些家庭同样选择在深圳安家,让子女在香港接受教育,于是跨境学童就成了深圳独有的群体。据最新的统计显示,目前跨境学童的总数已经破万,而且还在不断地递增,那么这些每天奔走在深圳和香港之间的孩子,究竟有什么特别的经历,双城生活对他们而言又意味着什么呢?

解说:一般来说成为跨境学童首选的学校主要集中在香港的新界,比如上水、粉岭、打鼓岭一带,因为这些地方位于本港地域的最北端与深圳仅一河之隔,所以在这个区域内,从幼儿园到中学几乎每个学校每个年级,甚至每个班级都有跨境学生。这里是位于香港新界上水的风采中学,今天是学期的最后一天,早上九点一场年度大戏在校礼堂正式拉开序幕。每个学年正式结束前,学校都会举行年度散学礼,电离上最重要的环节就是颁奖仪式。

画外音:余启文医生奖学金英文科首名奖4B班林在山。

解说:她叫林在山,风采中学高一的学生,是一名深港跨境走读生,也是我们本期双城故事的主人公之一。

《南粤纪事》节目在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节目专区】 

 主持人:杨舒【主持人专区】

首播时间:星期日 9:35--10:00

重播时间:星期一 15:05--15:35 

声明:凡注明 “凤凰网”来源之作品(文字、音频、视频),未经凤凰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凤凰网”。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王腾] 标签:林在山 跨境 香港学生 杨舒 南粤纪事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