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抗日战士曹跟诚晚年因无低保而靠捡破烂为生

2013年07月10日 10:38
来源:凤凰卫视

张恒:当兵走的时候,他有一个妻子16岁,肚子里还怀着一个他的孩子,这一走就再也没有过音讯,这个孩子也生下来了,是个女孩子,夭折了,等了他八年的妻子,没有一点消息。这时老大的媳妇死了,没有留下后人,这一家人就没有香火了,按照农村的规定族里的人就决定让她烈士的这个妻子就去续弦,当然这个女的不同意,她硬不这样做,但是族里人不行,就打,吊起来打,甚至把她扒了衣服打。她的家属于是在陕南,陕南里面有编的竹席,竹席在太阳下面晒,竹子都乍起来了,把她放在竹席上打。一个年轻的姑娘16岁结婚,再过八年也不过是不到30岁。当我们找到她家的时候,问到这个老大娘了,已经老大娘了,问她说是不是她丈夫的名字,她不回答、不回答,一句话都不说。我说大娘,我说我是唯一找到你丈夫的人,你跟我说真的,你不是他的妻子。这个老人看家里没有人的时候,哇的一下哭了,哭了她说什么呢?我终于等到我的人的下落,她等了70年。

乔立明:从不后悔参军抗日 死也不当亡国奴

解说:随着找寻的深入,对于七十年前发生的那场战争,张恒也渐渐地产生了兴趣。然而一番查阅之后,他却惊讶地发现有关墓碑28个阵亡士兵所参加的那场1·23战斗,在史料中几乎无法找到相关记载,而三万多名陕西军人血战的中条山保卫战,知者也是为数寥寥。2009年11月,在西安近郊贺韶村,张恒欣喜地找到了一名177师幸存的老兵,85岁高龄的乔立明。

乔立明:我是15岁参军的,15岁由我老师带领去的,当时我们老师跟我们讲,我们要抗日,不然就要当亡国奴,还有我几个亲戚都跟我一道走了,7个年龄跟我都是大一点点,就我小。

解说:1938年,年仅15岁的乔立明成为了96军177师的一名士兵。不久,中条山保卫战中,最为惨烈的六六战役爆发。1938年6月初,日军集中了两个师团配属野炮八十余门,战车30辆,飞机38架,向中国中条山守军发起了猛烈进攻,而177师驻守的陌南镇,成为了日军进攻的首要目标。

乔立明:敌人的飞机扫(射)(轰)炸,敌人的骑兵也冲锋陷阵,我们的人呢跟敌人在那拼,咱们很多成千的战士啊,都已经打成没胳膊没有腿,甚至头都掉下来了,有的战士在那儿就是胳膊被打伤了,还拿着枪跟敌人打呢,开枪打。

解说:战斗从凌晨3时打到下午4时,中国军队和日军反复冲杀,阵地多次易手。

乔立明:战友们,那些大个子上去就跟敌人戳去了,那戳过来戳过去,有戳死咱的也有戳死(日军)的,一围都是几十啊,不是一两个几个人在那扑。我的个子当时16岁个子还低一点,人家还不让我上去,大人高个子都冲出去了,眼看着一个个倒下来。

解说:177师和数倍人数的日军反复冲杀,血战一日损失过半。6月6号下午陌南失守,中国军队被日军的飞机坦克逼向了黄河岸边,前面是步步逼近的日军,身后是浊浪翻滚的黄河,边打边退,最终八百余人被逼上了黄河岸边的绝壁。

乔立明:敌人飞机还在扫射呢,这个敌人的步兵还不断地来拿枪打,打到底宁打死都可以,我也不投降,我看见就打,敌人乱后轰乱炸啊,他这一会儿他跳黄河走,眼睛都能看见的人,没有老百姓都是军人。

解说:六六战役,中国军队近万名官兵殉国。战后,当乔立明随部队重返黄河岸时,眼前的景象让将士们不禁失声痛哭。

乔立明:还有死到黄河边没到黄河的,已经到了黄河边就跳下去顺水流走了。还有没死的抱住那个木筏子,而死去的人,就是遍地死伤,遍地都是死人。还有的地方都是堆一堆的死人,我们的一些将领都哭得血洒黄河嘛,血洒黄河滩。

解说:1940年蒋介石命令孙蔚如率部离开苦战近三年的中条山,赶赴中原参战,乔立明随部队转战河南,参加了中原大战等无数大小战役,至八年抗战结束,曾经的战友只有少数活着回到了陕西。

乔立明:我是个幸存者,是在这些战斗上我就受过两次伤,就这个脚上过去,由这儿打过去一点,轻伤不许下火线。

记者:还有一处伤是在什么地方?

乔立明:还有伤就是腿肚子,这不算伤,腿肚子这打一个,由这里进去由这里出来,这都不要紧。

记者:都不要紧。

乔立明:不要紧。

解说:乔立明解放前夕随部起义,数年后被派遣送回农村老家。岁月流逝,曾经的战火硝烟渐渐散去,十五岁的娃儿成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汉,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记者:那会儿有没有后悔十五岁就跟着老师上战场?

乔立明:没有后悔,我们打日本为了不当亡国奴,我们要把日本打倒,我们这就是个国家,我是国家的一个小伙子了,就这情况,我一点儿都没有后悔。

解说:又是一晃几年时间过去了,由于墓碑上记载的地址有的日后发生改变,个别牺牲士兵的家人,张恒始终无法找到,数年间张恒一共寻找到18位牺牲士兵的家人。2013年4月,在陕西省三原县张二册村,张恒又找到了当年立下这块墓碑的原国民党117师3营营长张玉亭的家人。中条山保卫战后,张玉亭随部队转战各地抗击日军,抗战胜利后他又随部起义,并于1953年卸甲归田,从此回到家乡成了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民。

张志孝(张玉亭的大儿子):家里务农,我父亲那时间回来,那个时候生活也可怜,他做豆腐,我卖豆腐。

张志富(张玉亭的四儿子):我父亲这个人很耿直,对儿女教育严格得很,他对他这个军旅生涯就是这个衣帽必须得整齐,对人必须得有礼貌。他最后那么大年龄了,家里来客人,有病的时候,他都不愿意躺在那里跟人说话。

[责任编辑:潘旸] 标签:亡国奴 乔立明 墓碑
打印转发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