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自我分析素描》(一):不同运动彰显不同身份

2012年07月17日 11:25
来源:凤凰卫视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正在加载中...'

核心提示:绝大部分人都会觉得体育运动是好像有一个自己的特性,有自己的伦理追求,有自己的价值标准的这么个世界,比如说一般的运动员,如果是职业运动员或者是专业运动员,他们要求就是尽量追求奖牌,尽量追求卓越,但是又是在一个公平竞争的一个规则的前提下去追求卓越,同时还要讲究体育精神。
    
    凤凰卫视7月16日《开卷八分钟》,以下为文字实录:

梁文道:我们绝大部分人都会觉得体育运动是好像有一个自己的特性,有自己的伦理追求,有自己的价值标准的这么个世界,比如说一般的运动员,如果是职业运动员或者是专业运动员,他们要求就是尽量追求奖牌,尽量追求卓越,但是又是在一个公平竞争的一个规则的前提下去追求卓越,同时还要讲究体育精神,这一切的伦理价值就被现在的学者认为是界定了体育或者是运动,作为一个相对独立领域里面的一个其中的精神支柱跟游戏规则,而这样的一个领域里面,你可以看到,不同的运动,有不同的人去选择做不同的运动,而这些做不同运动,又能够分出大家的某种身份,文化品位的高下,比方是如果你很喜欢打橄榄球,你在欧美国家大概也许可以看得出来,你是出生于一个稍微蓝领阶级的人,假如你喜欢打网球,那很可能你就是一个中产阶级了,假如你喜欢打高尔夫球,那说不定你就是一个富豪,又如果你打马球,那你大概是一个贵族了。
   
    为什么做不同的运动能够显示不同人的身份价值呢?这后面又牵涉到资本的问题。这个资本有的时候是金钱的,有的时候是文化的,而一个人,你想想看,平常我们做时间运动都是这样子受到了我们的身份、地位,我们的文化兴趣,我们的经济资本的制约,那所以说从我们穿衣服,从我们选择吃什么东西,我们到听什么音乐,没有一样东西是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那么随意,那么主观,而我们现在在社会科学里面用来解释所有这一切问题的最重要的几个观念。
   
    比如说刚才我讲的体育,你可以说是一个独立的场域。 而这个场域里面有它一些的分配规则,而我们每一个人投入到这个场域里面我们有自己的兴趣,我们自己的文化资本,有我们的一些习惯,就所有这些观念都是由一位已经故世的社会学的大师提供给我们了解今天生活的利器,他就是我今天要介绍的这本书的作者叫Pierre  Bourdieu,我今天要介绍这本书叫做《Sketch  for  a  Self-Analysis》,一个自我分析的素描,或者是一初稿。那皮埃尔·布迪厄现在在大陆我们也看到太多、太多他的书已经出了中文版本,我现在这本就好像还没见过有人翻译成中文,其实它是一本非常、非常薄的一本小书。
   
    我刚才说到那种种重要的观念,重要的想法,我们今天都会觉得好像像常识一样,好像很简单,但是千万不要忘记,任何伟大的、新的、有利的学术观念它都有一个奇怪的特性,什么特性?就明明是一个很崭新的学术观念,但是出来没多久之后,如果它真的很有解释效力,我们就会都接受了它,而且觉得它难道不就是这么回事吗?就好像世界本来应该如此一样。
 
    皮埃尔·布迪厄他一生要奋斗的就是要了解我们这个世界上面所有各种的生活、社会各个面向,背后潜藏的种种规则,然后他提供了各种各样的说明,那么为了要了解刚才我说的这些问题,你像看一个人需要做多少的反省,你喜欢打网球,你要反省为什么我喜欢打网球,我喜欢打网球这个习惯是因为我爸爸教的?我在学校学的?还是因为怎么样来的。我现在常常去打网球的那些俱乐部,来往的人都是什么人,我的日常生活时间怎么安排,怎么调配,从这里面你可以分析出你的社会位置何在,要做这样的工夫一点不容易,你需要大量的、很细密的自我反省的精神,而布迪厄就是一个出了名的对所有人都用这种非常冷静、客观的眼光,很毒辣的去分析出每一个人背后所在的整个社会结构跟社会领域的这样一个伟大的社会学家,人类学家一个思想家。
   
    但是身为20世纪,其中最优影响力的法国思想家他跟那些其他很出名的德勒兹、福柯、德里达,或者跟晚近的巴迪欧跟他们不一样,不一样的地方在哪里?就他不是一个哲学家的面目出现,甚至也不像罗兰巴特那样子,是以一个文学评论家的面目出现,恰恰相反,一想到他你就想到很严紧的社会科学的工具,比如说统计、田野调查,大量的数据实证的研究等等,这一切都使得他在当前的法国的学院里面显得好像有些异类。这么说来是不是整个社会科学在法国就显得有点异类呢?我们根据他这本书看到了似乎是如此。这本小说其实是他死前一个月写的像是自传一样的东西,等于他过去做了很多针对学院、针对法国的教育制度、知识分子所处的这个世界,做了大量的实证研究之后,最后他决定要在死前把这套方法用在自己的身上,比如说看看自己,为什么会有这种思考世界的方式,为什么会从原来念哲学的一个学生,转去念社会科学,做社会科学,他怎么样一步一步的在学院体系里面,在他努力批评过,冷酷分析过的学院体系里面得到了这么多的资本、好处、声望,最后爬上了顶端。
   
    所以你能够期待他这本书是要用一个自己用在很多别的人身上的那套严苛的方法,转而用到自己身上来分析自己,所以这样的自传,理论上应该很好看,但是很可惜,它太短小,而且觉得他对自己还不够严酷,但无论如何也能够让我们了解到他所处的那个时代一些特色。
   
    我就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给大家看。这里面他最猛烈批判的大概就是像沙特那样的只是分裂分子,在今天的中国我们都叫做公共知识分子。这样的公共知识分子的神话,它最讨厌了。虽然皮埃尔·布迪厄也是一个很有名的公共知识分子,那他讨厌沙特跟那种公共知识分子的形象代表的理由在哪?他说,第一,他写的书好像无所不知,是个全能的知识分子;第二,他总是给大家一个印象,觉得知识分子是什么呢?就是自由的,独立于任何的权威,好像真空的存在一个社会空间里面。然后这些人往往都还是哲学家,他最讨厌那种讲法,为什么?这是因为他不相信有任何知识分子是能够完全努力,有任何知识分子本身不受到一定的社会条件的制约、约束,无论你意识,或意识不到知识分子都没有你自己想象的那么自由。

《开卷八分钟》在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节目专区】

主持人:梁文道 【主持人专区】

首播时间:周一至周五 17:05-17:15

重播时间:周二至周六 00:25-00:35 

声明:凡注明“凤凰网”来源之作品(文字、音频、视频),未经凤凰网 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书面 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凤凰网”。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曹奎] 标签:运动 身份 资本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