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十五年表面上是平静无事的一年,其实就能够从这一年的切片里面看到整个中国历史的问题。所以黄仁宇就说这本书虽然讲的是一年的故事,但其实他要讲的是中国失败总记录。
这一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这一年发生的事,比如说有几个人物死了。第一个是海瑞死了。海瑞罢官的故事大家都听说过。海瑞生平最后一次出来任事的时候,他生平的性格,就是严厉的打击各种贪官污吏。当时他曾经建议,发现有一些御史,盐官有贪污的迹象,贪了几十钱,他说不行。他建议应该怎么办?要把他们杀了,杀了之后剥皮下来,皮里面再装草。他说为什么这么做呢?这是开国皇帝朱元璋定过的规矩,我们现在该这么办。
海瑞是个什么样的人,从他这个建议里就可以看到,他这个人就是一板一眼,任何事都要道德、礼法规矩,而且是严格遵守法律,非常有法制精神的一个人。可是在明朝这一年,这种精神就使不通,连皇帝都说他迂腐。于是他死的也就很寂寥,那一年就这么死了。
这个小故事说明了什么?黄仁宇要说的就是,帝国有法律,但是问题是一个百分百要遵守法律的官却被人认为是迂腐的,这说明什么呢?不是说大家都没有法制精神,而是说那个法律远远的脱离现实了。你怎么可能说一个官贪了一点钱,然后就要把他处以那么残酷的刑罚呢?
一年的衰亡成了中国失败总记录
第二,万历十五年还死了一个人,名将戚继光。官史还没记载,因为他早被贬官了。戚继光这个人是怎么死的呢?戚继光死的也很孤单,因为他被罢官了,很凄凉。他为什么被罢?就是他被认为是张居正的哥们儿、张居正的爱将。那么张居正为什么欣赏他?因为他真能打仗啊。比如说他打倭寇,打得多漂亮啊。
当年的倭寇,大家知道吗?曾经发生过这样的一件事。一股倭寇,日本来的50到70个人,从东南沿海上岸一直打、打到安徽,绕了整个南京城走了一圈,没事。遇神杀神,遇佛宰佛。当时南京明朝驻军十几万,竟然奈这50人、70人不何,为什么呢?戚继光就发现,军队的问题是整个国家的问题。这整个国家,太多的制度太死了,你要调动军队什么都很麻烦。
随便举一个例子。今天到深圳有个大鹏湾,大鹏湾有锁城,锁城就是屯兵的地方,屯兵的地方,他们老说他们世世代代当兵。你有没有想过明朝开始的制度是多么的古怪,屯兵制,就是你老爸当兵,儿子就得当兵,孙子也得当兵,从来不问你愿不愿意当兵。这种制度就想让老百姓自己过好日子。那么当兵的去当兵,不要扰民,一般老百姓就种田、种地算了,也不要去当兵。
但是问题是,从来不考虑现实的问题、利益的问题、自愿的问题,那么这样的兵能打仗吗?各种各样的、平常的这些文人集团,也不相信这些武人,尽量排挤他们。像戚继光就倍受排挤。戚继光也在万历十五年这一年,忧凄的死去了。
到了最后,这本书想告诉我们的故事是什么呢?他透过这么多的不同的这一年发生的琐碎的事情、案例,上推下衍,总结出来的就是,明朝的衰亡从万历这时候就可以看得清清楚楚。
而这个衰亡为什么是中国失败的总记录呢?中国自古以来,就承袭了孔子的理想,儒家的理想,治国的方案。但是就把它硬压在社会现实上面,完全不去考虑社会现实是不是能够配合这么一个理想的秩序。而现实,往往是变动的。但是中国人又是出了名的不精确,那么底下,比如说每年要多少税收,有多少兵,都没有一个准确的数字。当这个问题累积到一定程度,这个王朝就会崩溃。崩溃之后就会开始另一个王朝,另一个王朝就开始另一个循环了。所以《万历十五年》就让我们看到了整个中国历史上各个王朝兴衰的问题了。
相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