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独家稿件 转载需经凤凰网授权
《开卷八分钟》节目在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
主持人: 梁文道
首播: 周一至周五 18:45-18:55
梁文道:很多老东西啊,是有待被发觉的,比如穆欣先生,不过过去,在大陆是默默无闻,到了美国之后,才开始被人注意,最后又回到家乡。那么对于很多现代人来讲,一些逝去的老东西,我们该用什么方法去追忆它们,去把它们重新发觉出来?用文字吧。文化遗民讲品位 养的是心里一丝傲慢的清仇。
很多人都说香港呢,是个资本主义社会,没有什么文化底蕴,但偏偏在这样的地方有一个人出现了,他就是董桥,我觉得他是今天整个华文世界里面,其中一个最好的散文家之一。董桥,偏偏就在香港工作,而且是在香港一个最畅销的报纸里面当社长。这份报纸过去被认为是掀起了香港狗仔队潮流的一个报纸。而且被认为是一个最喜欢讲一些色情小故事,贴些裸女照片,喜欢会声会演地描写暴力事件,一份媚俗的报纸。
董桥在这报纸里面工作,而且不止在这里面工作,每个礼拜还会把自己的散文也登在这上面。你觉得这与整份报纸完全是天南地北两个世界,越是在这样的浮华世界里面,越是在这样的格局底下,越是在这样的报纸里面,董桥他的文章,显得越来越估高,犹如冬天一个庭院里面,一个未朽的寒梅一样,非常非常地芬芳。但是这个情况真的是很诡异,我今天给大家介绍的书,就是董桥几年前一本旧作--《从前》。
这里面的散文都是收集在他在一些畅销的周刊上面写的专栏。他讲的都是过去的事,我们看董桥的文章,很容易发现,他写的真的就全是过去的人,过去的事。而且写过去的人,过去的事的时候,他还很喜欢写一些很特别的人,写一些总是在这个时代里面不得意的人,写一些过去的时代里面遗留下来的人物。关于遗留这一点,董桥在这本散文集《从前》里面,一开头的第一篇《旧日红》,第一句话就说,我偏偏爱说我是遗民。
遗落的遗,遗民啊。就等于是明朝遗落到清朝的那批遗民。他下一段就讲了,劫后的意识形态,值得依恋的正是这些残留的旧时月色。那些都是末期政治消渴病人,喜欢隔帘偷窥新贵的宠妾。文化遗民讲品位,养的是心里一丝傲慢的清仇,众人如梦又如醒,欲知起夜愁多少,长短恨。
文化浪者和政治遗民 社会双重的边缘人。
看他这种散文,你不觉得是像今天我们这个时代的人会去写的一种散文的风格。他这种散文风格,是经过他长期的修炼写出来的,很古典,而且真的就像他讲的,有股遗民的味道。比如说看这本书,你会发现,他很喜欢讲一些人物,像他当年在南洋遇到一些老先生,因为董桥本身在印尼出身,印尼这些大的华侨家族,或南洋这些华侨大家族,他们中国的文化的底蕴,在他那个年代还相当深厚,所以像董桥他是从小,就等于是跟私塾老先生学古文。
我觉得,这是因为董桥大概有时候也觉得自己就是这样的一个遗民。像今天,在香港这样的社会底下,在这样的报纸底下,他跟他周围的环境的关系,就像当年那些民国的遗民、遗老在新中国里面的处境,是差不多的。而在这样的处境底下,你用文字去为过去的时代招魂,与此同时,还要别有寄托,这个寄托是什么?就像他文章里面常常讲,他收扇叶,收藏书票,收很多古人的一些文玩,我考虑的就是这一点。
他这里面又有一段,他说,古人不得志于时,必寓意于一物。比如,寄树叶爱情,也是寓意。玩物以怀旧,怀旧以建志。文化浪者和政治遗民,使他们成为社会双重的边缘人。我觉得董桥的文章跟他的人,正有这种性格,有点像德国的大思想家本杰明,他常常喜欢讲收藏。人为什么要收藏?人收藏的有时候就是一个时代的印记,而本杰明特别喜欢去写一些小品,小杂文,这些笔记,就记录了整个19世纪。
他为什么要讲这些东西,一个大思想家,为什么要着眼于这些雕虫小技,为之细节上面的。重点就在于从这些上面,你去掌握整个时代的气氛,它的环境,你看这这些东西,你就会想起过去,真的就像张戴他写过去的杭州,写过去的西湖,而今天的董桥,他写前一代人留下来的古文玩、古物的时候,其实他也要做的就是--在这些老东西里面,看到一个过去的氛围,过去的感觉。然后他就用文字,把他们再保留下来,好像一个时光的锦囊,留待未来,不知等谁去打开。
相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