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利波特》这个小说写得不算很好,其中一个原因,就像我们之前引述过的那位美国文学评论界的泰斗哈罗德·布鲁姆的一个说法,他就认为Rowling的用字非常的肤浅,非常的粗糙,好象没有什么语言可以选择。当然你也可以说,就是因为这样,她的小说才浅白易读。英文不大好的人呢,也能够随便看得懂,不需要靠字典。
罗琳用词太肤浅
可是有时候呢,我觉得她的英文,她的这个书写的方式,她很能够写人物,但是问题是,她有时候有些对话真的是非常粗糙。我随便举个例子,各位《哈利波特》的读者,你们有没有发现,在过去这么多年来《哈利波特》小说里面,每次出现一个很关键的时刻,每次到了一个很重要的关头,这里面的主角遇到很惊险万分,或者有人死了,有人受伤的时候,他们会做什么反映?他们的反映就是这样,“NO”。
如果是个比较成熟的小说家或者作家去写的话,一定不会是,总是千篇一律的“NO”。他一定有很多别的写法的。而这个“NO”呢,就让我联想到了一些很廉价的肥皂剧,那种美国电视剧,你有时候就会看到一些主角,发生什么惊险的情节的时候,他们也是喊“NO”。
那是很无聊的一种写法,但是Rowling就常常有这种粗糙的笔法。可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她把几个人物,特别是像妙丽、罗恩这种人物,她塑造得很立体,很能够打动小孩。或者打动仍然有童心的一个成人读者,因为你觉得那些人你好象都认识,他掌握到了某种我们童年里面的身边的童伴的典型。特别是了不起的一方面,这种典型它居然还能跨文化。
就好象你总是能够在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国家环境里面,你回想你的童年,你总能够找到几个哈利波特身边的那种同学的存在。那么这第七集跟之前那六集在之前的文学造诣上面有没有什么不一样呢?我自己觉得,有相当大的越境。
事实上Rowling一路写下来,她是不断在进步的,到了第七集的时候,我发现她里面有些部分,她的写法,它的文字开始变化,开始更散文化了。不再那么强调或者依赖一种像儿童故事一样,很强调对话,很直白的对话,而是开始精雕细琢起来了。特别是其中有一场,哈利波特跟邓普利多,就是他的老校长的亡灵,在他们过去常常上学的那个KingStation那个站头上面,交会、相会的那一段,写的非常漂亮。有人甚至形容那段写得很有诗意。
《哈利波特》教会了你什么?
这我不敢说,但我必须承认她写的非常漂亮。所以说,从文学上面来讲,她其实进步相当大,而且人物性格更复杂。可是有一点,我仍然觉得有问题的地方,就是这部小说,写到这一集为止,我们就可以发现,它是一个相当完整的,青少年教育小说。教育小说,我们之前就说过,教育小说谈的就是一个儿童逐渐成长的过程,他在这个成长里面学会了什么,学懂了什么。
我发现在这个过程里面,虽然哈利波特不断随着年纪,还表现出某些青春期的特色,他最后有成熟的阶段,他遇到了背叛,他遇到了朋友的出卖,跟临时的离开,他对他的最忠诚的一个老师,也就是邓普利多,他突然失去过一阵子的信心,经历过很多这些东西。
但是有一点我觉得不满,就是大部分这种内心的儿童文学,它里面的主角必须经历过一个强烈的转化。他经历过某个考验之后,他会突然之间展现出另一种形态的性格出来,这另一种形态说不定是死亡。比如说《少年维特的烦恼》,他最后选择了自杀。他或者是变成一个非常成熟,非常优秀的人,或者是变得非常非常的堕落。有各种选择,但哈利波特,我觉得他从头到尾,他的命运就是被选定的。为什么呢?他的命运被预定为,就是因为他母亲当年为他而牺牲,使得他有爱去保护他。那么整部七集小说里面,不断地跟他强调,能力不是一切,选择才是最重要的。
问题是哈利波特有选择吗?他这个选择对他来讲,构成了一个很明显的戏剧的张力吗?似乎没有。我们看到邓普利多说,你的母亲为了爱你而牺牲了,所以你跟伏地魔是不一样的。因为你有爱,而且你能赢他。但这个爱好象也是个遗传,也是个继承,不是他主动去选择的。这小说里面形容的哈利波特呢,就是一个很善良的小孩,慢慢长的还是那么好,偶尔发点坏脾气,臭脾气而已,没什么别的。
就换句话说,他性格没有经过很剧烈的转化,他这个最关键的概念,所谓爱这个概念呢,也是来自于继承。那么来到这边,就好象跟小说,其中一个很重要的主题有矛盾了。这个主题是什么呢?这个主题事实上也是我觉得哈利波特很优秀的一个地方了。就是这里面,特别强调,这整个魔法世界有两种巫师,一种就是所谓血统纯正的巫师,就父母双方都是巫师,这么传承下来,要不然呢,就是父母双方有一方是巫师,有一方不是巫师,这么传承下来,最遭的就是所谓麻瓜,麻瓜就是完全不是巫师出身,完全不懂魔法的人,他们呢,有时候也会生下一些小孩,天赋异禀,是有魔法能力的。
这样的一种世界,三种分类,就构成了一个小说里面的原则,这个原则是什么呢?我们看到伏地魔,伏地魔的出身呢,他就是很痛恨自己有麻瓜的那一脉的血统,他想要掩饰他,想要消灭他。后来他控制到了整个魔法世界的魔法簿之后,把魔法簿改造成了几乎像是纳粹党控制的一个政府一样,就驱逐所有血统不纯正的人,把他们关押起来。鼓吹一种血统纯正的概念。
这种纯正的概念,变成一种很独裁,很有压迫的东西。至于哈利波特他们这一方,想要做到的就是要破除跟对抗这么一种种族歧视的观念。我们把这个概念放大了来看。它其实不只是种族歧视与否的问题,它甚至可以是对任何的所谓的纯正性的挑战。民族的纯正性,血统的纯正性,语言的纯正性,对这一切呢,这个小说呢,都有一份好象要挑战它的意味。
这本小说很强调宽容,这点是很不错。但是就像我刚刚讲的,如果到了最后,哈利波特他的所谓的爱,他这最大的能力,原来也是来自母亲的继承,母亲对他的牺牲,而不是他主动经过某些很剧烈的选择而去发扬出来跟获取得到的话,那么到最后,这个人物有成长过吗?我觉得这就是第七部《哈利波特》最大的败笔了。
相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