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1959年中苏关系冰冻 留苏学生感受“冰火两重天”

2013年09月29日 15:20
来源:凤凰卫视

'正在加载中...'

核心提示:尽管1958年的炮击金门行动让赫鲁晓夫感到不悦,但真正导致中苏反目的还是1959年赫鲁晓夫对人民公社的否定,这之后毛泽东和赫鲁晓夫对对方的忍耐都达到了极限,中苏友谊开始渐渐跌入低谷,在苏联留学的中国学生们也开始体会到了苏联社会主义生活当中的另一番滋味。

凤凰卫视9月27日《凤凰大视野》,以下为文字实录:

解说:1957年的中国,迎来了建国后恢复国民经济发展的第八个年头,人们倍受鼓舞地见证着一件又一件大事,4月25日,第一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在广州举行,10月15日,在苏联专家的援助下万里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11月2日,毛泽东率中国代表团访问苏联,在苏联期间毛泽东的两篇著名讲话《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东风压倒西风》让新生的中国在社会主义阵营里获得了不同寻常的掌声,在这一年年末,中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在苏联的帮助下顺利完成。

1959年赫鲁晓夫否定人民公社 留苏中国学生体会另一番滋味

陈晓楠:1957年11月,毛泽东亲自到访莫斯科,这无疑给刚刚在苏联共产党总书记位置上站稳脚跟的赫鲁晓夫以足够的面子,波匈事件当中赫鲁晓夫对波兰共产党和匈牙利共产党内的混乱进行了不当的镇压,正当他承受着来自其他共产党国家的责难的时候,是毛泽东的《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和《再论》两篇政治文章让社会主义阵营内的骚动氛围有所缓和,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顺利完成之后,毛泽东很是欣喜,第二年他就亲手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尽管1958年的炮击金门行动让赫鲁晓夫感到不悦,但真正导致中苏反目的还是1959年赫鲁晓夫对人民公社的否定,这之后毛泽东和赫鲁晓夫对对方的忍耐都达到了极限,中苏友谊开始渐渐跌入低谷,在苏联留学的中国学生们也开始体会到了苏联社会主义生活当中的另一番滋味。

解说:1958年8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建前线部队开始向占据金门马祖岛的国民党军队进行警告性的炮击,与此同时一场发扬拔白旗,插红旗的共产主义风格的运动在全国轰轰烈烈地展开,也就在这个夏天,留苏大学生籍传茂学成回国,等待他的是西部地区南水北调的勘探工作。

籍传茂(时为中国留苏学生 地矿部国际合作司原副司长):我参加了三年那时候,我去了什么地方从泸定桥,南起泸定桥,北至腊子口,长征路线跑了,都跑过了,那是两个脚跑出来了穿着草鞋。

解说:籍传茂由列宁格勒矿业学院毕业后,在西北部的野外勘探一待就是三年多,当年与籍传茂同时回国的留学大学生有五百多人,他们也都走进了基层一线,也就在这一年,中国派遣留苏生的政策开始有所调整,经过前七年留苏工作体系的完善和探索,1956年留学生派遣工作确立了争取多派研究生少派高中毕业生的方针,到了1957年派遣到苏联的留学生除了需要是本科毕业生之外,还需具备两年以上实际工作经验,考取留苏研究生的大学毕业生在完成留苏预备部学业后,仍需要到国内有关单位进行一至两年的实习。

幸伟中(时为中国留苏学生 北京矿冶研究总院高级工程师):学习到了1957年4月份,教育部就是说这个大学毕业生到苏联留学,一般地说实践经验都比较少,按照苏联的要求希望能够有点实践经验的再去留学,所以当时呢就征求我们的意见,所以这些当时1956年考取留苏的研究生基本上都回原单位,回到有关单位进修,这样的话我就回这个原来学校,中南矿业学院进修。

解说:幸伟中由中南矿业学院毕业后被选拔进入了留苏预备部,在这里他接受了一年的俄语培训,而后又返回中南矿业学院进行了进修实践,1958年的夏天,幸伟中如愿以偿地走进了列宁格勒矿业学院,相比前几届的留苏学生来说,在功课和实践课上他确实顺手了很多,在苏联最初的那段日子,从小不会唱歌的他居然还学会了苏联的歌曲。

幸伟中:苏联整个人,人民文化水平比较高,他比较随便些,他那苏联有个叫(唱歌的节日),就是唱歌的日子,到那天的时候基本上大街,基本上大家都可以随便唱歌,我在中学的时候最怕的是音乐,差得很,我也不会唱歌,但是在那时候呢跟着大家一块唱,我学会了苏联几首歌曲,像《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就是《山楂树》这个《喀秋莎》,还有什么《红梅花开》,这些歌基本上都记住了。

解说:幸伟中和他的同学们在留学期间不仅体验着迥异的饮食文化,集体农庄和乡野风情,更感受着来自文化大国苏联的艺术熏陶,课间之余,他们着盛装参加音乐会,听歌剧。

张兆燕(时为中国留苏学生 高级工程师):我们也对苏联的这些文化,他们苏联人很重视什么到歌剧院、芭蕾舞剧院很重视的,他们要是去看一次芭蕾舞,或者听一次歌剧都换上最好的服装,打扮得整整齐齐去参加这个去看这个歌剧,很重视的,就是他们对这个传统的这些文化呀,还是很有修养的,他们也很愿意介绍给中国同学,他们那会儿力学老师就给我们讲这些,所以对我印象也挺深,从哪儿以后,我们也经常去看看芭蕾,听个歌剧,还挺高兴。

解说:在异乡的土地上,留学生们努力吸收知识的同时也主动融入到俄罗斯浓郁的民族艺术当中,然而没过多久,这一切就被过么的那场轰轰烈烈的大跃进运动所打破。

程志坚(时为中国留苏学生 原中国宇航学会交流处处长):大跃进也冲击到我们那儿去了,冲击到我们苏联,冲击到咱们那个你比如说咱们国内农业方面,一亩地产多少这东西,我们也知道了,知道了苏联人也感兴趣,苏联人老是跟我们打听,你们这个怎么回事,产这么多。

王劰云(时为中国留苏学生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高级工程师):大炼钢铁,人民公社,三面红旗,那就怎么敞开了肚子吃呢,怎么这样浪费,粮食亩产怎么有那么高呢,上万斤的怎么可能呢?也产生这些疑问。

陶瑜瑾(时为中国留苏学生 中信澳大利亚公司原副总经理):我们不信啊,苏联人看了都不信啊,然后单产可以计算的,那到什么程度能站上去掉不下去,后来说是后面放了板凳什么站在板凳上面,前面有稻子或者麦子给挡住,还有食堂吃饭不要钱,我们也觉得国家发展到那个程度了吗?

解说:1959年的中国经济的乱象让大跃进的热情冷却了下来,对中国的人民公社一直避而不谈的赫鲁晓夫在一次地方走访中被人问到对中国人民公社的看法,他委婉地回答,人民公社是需要物质和精神条件的,我们在二十年代也搞过类似的,但证明是失败的,这番话后来被刊登到苏联的《真理报》上,很快这一消息传到了国内,毛泽东看到后拍案而起,让毛泽东如此愤怒的不仅是来自赫鲁晓夫的否定,还有不久之前结束的庐山会议上彭德怀贸然进言大跃进的万言书,这两重否定让虽然知晓自己的错误,但又容不得别人公然指出的毛泽东决心向一切反对人民公社的人宣战。当然也包括赫鲁晓夫,随着毛泽东和赫鲁晓夫的矛盾公开化,中苏之间的友谊也不可避免地开始走向破裂的边缘,也让留苏学生学习的道路变得坎坷起来。

《凤凰大视野》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节目专区】

主持人:陈晓楠

首播时间:周一至周五20:02-20:35

重播时间:周二至周六09:00-09:35

声明:“凤凰网”来源之作品(文字、音频、视频),未经凤凰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凤凰网”。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李永坤] 标签:留苏学生 赫鲁晓夫 苏联
打印转发
凤凰新闻客户端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