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西南联大不讲人情 龙云之子不经考试不能入校读书

2012年11月20日 10:49
来源:凤凰卫视

解说:1937年11月1日,是所有联大学生不能忘怀的日子,那是他们的校庆日,那是在卢沟桥事变后不到四个月时间里,那是在偌大的华北盛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后,他们的读书声伴着枪炮声继续响彻在神州大地上。对于许多人来说,读书声在,国家就在,一切仍旧存有希望。

李良驷(时为西南联大学生):西南联大所以好,主要就是抗日战争时期老师都在,学生都在,还保留这样一个大学,还照样地上课,文学院、理学院、工学院,还开办了一个师范学院,还能够照样地培养学生,照理在那种时期是不容易的。

曹傅钧:因为我是很想学航空啊,一方面是航空在当时是一个新的科学前沿了,科技前沿,感觉很有兴趣造飞机。另外一个很要紧的一点,就是想能够造飞机来抵抗这个日本。

胡邦定:当时并没有民主堡垒这个概念,但是知道西南联大是比较开放的,比较进步的,这是一条原因,第二条原因就是,北大、清华、南开到哪找去?这么三个最最响当当的学校合在一起,当然是很有,很有吸引力的,或者是很有魅力,很有诱惑力。

李良驷:为什么要念工呢?那时候是抗日战争时期,认为中国工业太落后了,要搞工业救国,就要念好书,念好数理化。

解说: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是那个时代无数学子们心中的口号,在那个特殊的时期,他们向着中国西南方向的边陲进发,只为突破封锁线,逃离沦陷区,来到他们心中的圣地,中国高等教育的最高学府。

胡邦定:我们就站在那个卡车上头嘛,我六七天才到昆明啊,然后脸上都脱皮啦,因为站那儿风吹日晒,就站在上头,迎着风跑嘛。就是一个小箱子,一卷简单的行李。

李曦沐(时为西南联大学生):我是东北的流亡青年,和家里完全断绝联系了,一点经济来源没有的,那时候生活非常困难,衣服也没有,我这个表哥给我一个上衣,他个子比较高,旧衣服,中山装,我穿着上衣很长,下面裤子又很短,那个床单都没有,有一个床单破了的,这样到了昆明。穷学生,那个时候非常穷的。

胡邦定:到昆明已经是9月底了,小城市很整洁,而且气候好,而且永远是蓝天白云,这个印象特别深,而且云南好多都是盆地,昆明就是个大盆地,云南高原的最大的一个盆地,这个云恰好都在四周,你一看你没有看不到头顶上的云,可是永远看见有,四周有云,很美,气候也好。

解说:时隔这许多年后,胡邦定老人依旧记得那时昆明的阳光和天气,这很容易理解,在逃离了日寇的铁蹄,在告别了业已沦陷的华北之后,突然间待到尚未被侵略的国土,一切都令人感到美好,因为在那满目疮痍的时代,无论是个人还是国家,最重要的事情是看到希望。

陈晓楠:众所周知,西南联大是由三所大学组合而成,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它们当时正式的称呼是,北平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天津私立南开大学。这是三所堪称中国近代最著名的大学,它们有着各自的历史和传统,分别堪称中国不同类型大学的的典型代表。日军侵华之后,它们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其中尤以南开大学为盛。九一八事变之后,南开大学始终是走在天津抗日动的前列,也就成为了日军痛恨的焦点。日军攻占天津的时候,飞机轰炸长达四个小时,攻击目标就集中在南开大学。占领之后又再次派兵焚烧,使得南开成为抗战之后,中国第一个罹难的高等学府。

据初步统计,南开财产损失占当时全国高等学校全部战争损失的十分之一。辛苦经营南开长达四十年的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先生闻听此讯悲愤填膺,他公开谈到,日寇毁我南开之物质,无法毁我南开之精神。

解说:1934年时,张伯苓先生曾经提出了南开校训,允公允能,日新月异。允公允能的意思是既有公德又有能力,德才兼备。作为一所其办学资金全部来自于国内外团体捐款,以及个人资助的私立大学,其校长张伯苓先生可谓呕心沥血。在当时之时局下,他公开提出了南开大学的教学目的在于足以治民族之大病,造建国之人才。我们所熟悉的周恩来总理便是南开大学的第一届大学生。

封海清(云南师范大学教授):我们今天说的一个私立学生,一个民办学校,它能发展成为一个大学,是走过了很艰辛的路程的,结果在抗战的时候呢,南开又基本上被日本飞机给炸平了。当时呢,张伯苓先生就说了一句话,说南开南开,越难越开,越困难越要开,这就体现了一种精神,一种苦干实干的精神。那么就是这样的一种精神支撑着可以说联大人,在抗战那样一个内忧外患,那样的一个环境中能够支撑他们去走好学术报国的这个道路。

[责任编辑:张梅] 标签:讲人情 龙云之 联大
打印转发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 历史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