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茅以升在建造钱塘江桥时为何在桥墩上留洞

2012年09月18日 10:22
来源:凤凰卫视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解说:胡厥文,上海中华机器联合公司理事长,秘密组织中华机器厂工人,日夜加紧研制炸毁“出云”舰的鱼雷。

胡士华(胡厥文之子):他在支援抗战的时候因为比较忙,所以呢胡子慢慢就长起来了,他没有时间去剃胡子。那时候有的人就说你是不是专门留胡子,要当“美髯公”啊,他说我这个胡子要一直留下去,一直要留到抗战胜利。那么以后人家就叫他这个胡子,叫做抗战胡子。

解说:在这不眠之夜,胡厥文挥泪送别准备与“出云”舰同归于尽的壮士。

胡士华:炸弹这么推过去呢,绑在很多浮桶,就是汽油桶,圆的汽油桶,很多汽油桶绑在一块儿,炸弹就绑在汽油团的下面,然后水鬼(潜水员)推着汽油桶,一直推到那儿去。看到那边的日本人一发现,这边就引爆了。

杨麟(原南开中学学生):当然没有成功,两次,一次是给他们(日本军队)打到,一次是自己沉掉,开到半路上没力气就自己沉掉了,虽然没有把“出云”舰损害,但是那个时候这些爱国分子真的非常非常爱国。撞到船(“出云”舰)他也死了,撞不到船他更是死,就是日本人不打死你,沉也要沉死你。

曾子墨:虽然偷袭“出云舰”并没有成功,但是上海的实业家仍然在自己的领域为抗战做着贡献,吴蕴初与胡厥文发起成立的“上海工厂联合迁移委员会”,积极组织在上海的工厂内迁。1939年,吴蕴初建成了重庆天原化工厂及重庆天厨味精厂。1943又建成了天原电化厂宜宾分厂。与此同时,胡厥文也辗转多地,在重庆、桂林、祁阳等地创办机器厂,使当时的祁阳有了“小上海”之称,在大后方支援抗战。

解说:人们今天有幸能看见当年“八·一三”战争的影像资料,大部分出自一个人之手,但很少有人知道他是谁,王小亭,米高梅明星级摄影记者。当时沪上各家报纸所登载的战地照片,大都采自王小亭的镜头。
 
王健龙(王小亭之子):那次他拍新闻片的时候正好他的摄像机里面所剩的底片也快完了,还剩只不过十几英尺的底片,可那时候他正好在上海闸北火车站,在被日本空军之轰炸后,看见一个小的婴孩满身都是血,坐在火车站的铁轨上,我父亲看到这个场面他就觉得非常感动,赶快就把最后的几英尺片子就拍了这个镜头。

解说:十英几尺,反映在胶片上也就是十几秒钟,王小亭抓住了这一瞬间。

王健龙:后来《生活杂志》就去请《每日新闻》,给它用这一段新闻片里面,把这一个镜头变成一张照片,就在《生活杂志》登出来了,登出来了就等于全世界都有机会看到这个照片了。

解说:图片上孤立无助的孩子让全世界为之震惊,日军对王小亭的缉拿悬赏一下子升到了10万元。

王健龙:我父亲每天都出去,回来都是很晚回来的,那么那个时候我们常常就可以体会到他有的时候回来是很兴奋的,有的时候回来就是讲都不愿意讲。他每天看到地上已经死的,还看到正在死的人,他都拍摄进来,那么你想,他心里不难过吗。

解说:这位著名的战地记者扛的是一架169磅重的德国电影摄影机,他在后来的回忆录中说,我整天奔走拍摄,尝试用镜头记录下动荡的中国社会,无数的生命,消失在腾起的烟雾中。镜头后面的王小亭,神情越来越凝重。

王健龙:有一次我就记得他回来先是很不想讲话,那次他大概据说他去拍摄四行仓库的时候,看到我们很多的士兵都很英勇的一个个倒下去,他回来当时心情很不好。

解说:10月26日午夜,团长谢晋升元率领800位官兵进驻苏州河北岸的四行仓库执行阻击任务,血战四天四夜,隔岸观战的中外人士发现,枪林弹雨中还有一位手提摄影机的人,他拍下的四行仓库的激战成为中国军民顽强抵抗的真实写照。

两百公里外的杭州,战争逼近钱塘江大桥工地,茅以升打破常规,打桩、建墩,上梁同步进行,力争大桥早日竣工。

茅玉麟(茅以升之女):八·一三以后,上海很吃紧,战火就逼近了杭州,杭州钱塘江大桥通车呢是在1937年的9月26号,这天是铁路桥首先通车,这天通车,他(茅以升)以前跟我们讲过的,就是没有什么鲜花,没有锣鼓,更没有什么彩旗,而是一辆火车缓缓驶过,火车上运载着的是我们的抗日战争的物资,还有不计其数的逃难的老百姓。

解说:列车缓缓地驶过大桥,铁路桥开通,并没有给贸易社带来丝毫的喜悦,危机重重的大桥,谁都不知道它日后的命运将会怎样。

茅玉麟:实际上在他造桥的时候,在大桥的南端的第二个桥墩上,他已经预留下了一个方洞,别人都不知道是什么用的,因为原来方案上是没有的,只有他和总工罗英是知道的,他就是准备有可能这个桥梁要被炸掉,为了阻止敌人的进犯。

1937年11月16日这一天,南京当局派了一个丁教官要跟他谈,就是说日军已经逼近杭州了,为了阻止他们南犯的速度,要把钱塘江桥炸毁。

[责任编辑:张梅] 标签:钱塘江 桥墩 茅以升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