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蒋方舟:我在语文课一直都是很分裂的

2012年03月02日 10:30
来源:凤凰网专稿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学生1:(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我觉得语文,反正我喜欢语文的原因,主要是语文课可以就是学习一种思想或者说思考问题的方法。

学生2:我觉得每篇文章它都是有故事的,它都能反映作者的一个思想一个心理,然后它的特点都是不一样的。

学生3:在语文课上,我觉得不仅是学到知识,更多的是能了解好多道理。

语文是要面对孩子的 也是要对孩子负责任的

洪宗礼(江苏母语可逆过程教材研究所):这就是我们从1983年开始,就是进行这个教材编写,这就是十套教材,这个白皮本、满月本、蒲公英本、山水本、风物本、牡丹花本、原野本、菊花本、人文本、新世纪本,每本给它定格名字,十个版本。

这是反映教材的影响,花开江苏播满神州,那么播满神州就看这个画就行了,这个图,这个图上呢就是说,凡是打五角星的都有我们实验基地,一共二十六个城市。

解说:这是江苏教育出版社语文教材的分布图,如今这套课本已经可以与人教版并驾齐驱,而洪宗礼就是这套教材的主编者,在这间展室里,收集着他数十年语文之路的每一个脚印,也记录着新时代语文改革与开放的进程。

洪宗礼:当时为什么能够成活而且有所发展呢,因为气候到了,就是政治这个环境气候到了,不是洪宗礼搞就是李宗礼搞,就是王宗礼搞,总要有人来搞,这是大势所趋。那么我们就顺应了这个潮流,这是一个,第二个,一纲多本是给我们插上了翅膀。

解说: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指出由于我国幅员辽阔,经济、文化发展很不平衡,义务教育的内容应该因地制宜,有所不同。为此中小学教材建设,开始实行统一的教学大纲下的多样化教材的方针,即一纲多本的政策,这是继建国初期人教社一统天下以来,语文历史上的又一次重大转折。

顾振彪:在小平同志倡导改革开放下面,国务院颁布了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又颁布了义务教育法,在这个情况下面,教育部有人称为不变本或者国定本,就是说这个一纲一本。比如说省定制,就是说一纲多本,只要省上通过就能用,这个属于教育体制改革中间的一部分,那么教育体制的改革呢,跟国家各方面的体制改革,包括经济啊文化,各方面体制改革的一个总的部分。

于漪:当时因为这个80年代中期,就是大家都有跃跃欲试的这样个想法,那么那个时候是教育部的基础教育司的副司长,他是管这个教材的,大概下来也听了很多的意见,那么就是可以试试看。

1986年,国家教委成立了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建立了审查制度,鼓励各地自编教材,洪宗礼和他的苏教版语文教材,在经过几年的试用之后,于1992年顺利通过审查,正式开始在全国发行。

洪宗礼:支持者大有人在,反对者也大有人在,孩子要读书,孩子要有前途,孩子要升学,你个人编的教材靠得住吗?那么这些障碍都存在。那么我们要改变这样的意识,不是那么容易,不是那么容易,那么最早的时候我不是讲的,在扬州那个研讨会上,有人拿着我们的语文课本,拿在手上,这个像课本吗,这就是课本吗?就这样讲啊。

他这个观念上就是教科书这个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对的,神圣不可侵犯的这个领域,你怎么让他编教材呢?我们后来想想也挺后怕的,我说像走纲丝一样的,走过去以后,后来一看万丈深渊上走过来的,这多可怕,就像走纲丝,如果失败了是不堪设想的。

解说:走过最初的坎坷与艰难,如今的语文教材再不是人教社一家独大,而出现了各地出版社群雄并举的局面,语文选择的内容也变得开放和多元。

陈晓楠:1986年诗人舒婷的《致橡树》,在进入高中课本的时候,曾经引起很多人的不安,因为他们担心这样的爱情诗歌,是不是不会把孩子们教坏。但在今天,爱情早已不是语文课本的禁区,《罗密欧与朱丽叶》、《泰坦尼克号》和沈从文的《边城》等等,一批直面爱情的文学作品,成了语文课本的常客。与此同时,刘翔、杨利伟代表了董存瑞和黄继光,余华、贾平凹换下了丁玲、郭小川,语文课本上新时代的气息扑面而来。

解说:如今学校里的孩子们大多已经是90后甚至00后,这些读着新课本,成长在新时代的孩子们,让语文课堂也变得异常活跃。

陈耀文:现在的小孩敢于对老师提出质疑的越来越多,小到一个词这样讲不行,大到你这样解读不通,我不同意。考试完了以后,学生也可以把我这答案,老师你给我那分不对,为什么给我一分,和你两个争论。

李晓阳:高二的时候我记得在讲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有一个学生发言的时候,他简直是在痛骂陶渊明,痛骂他,他说陶渊明特别不负责任,他就讲。他说陶渊明首先一点,他说陶渊明的几个孩子都是傻蛋,他原话是这样,他说都是傻蛋,他说为什么,就陶渊明自己光管自己痛快,胡乱地喝酒,结果影响了后代的智力。接下来他讲,他说你作为家里的一个顶梁柱,你竟然可以不顾你的孩子和妻子,你一点都不肩负起作为一个丈夫,一个父亲的责任,你特别不负任的一个人。

闫苹:我们多次听高中老师去讲这样的课,感觉那学生真的想法真开放,非常多元能够接纳那种文化,然后他们来看这个人的时候,就会非常理解地分析,让你觉得这样一些孩子,他们的文化视野是打开了。那语文给他们带来了,我觉得也就是其实他学会怎么样看社会,怎么样看问题,我觉得其实对他们可能是很长久的一种影响。

孩子读书:狐狸在树林里找吃的,它来到一棵大树下,看见乌鸦正站在树枝上。

解说:面对着新世纪的孩子,用着新鲜多彩的课本,许多人开始重新思考,语文到底是什么?语文应该教给孩子些什么?语文又该走向哪里?

小柯:语文课应该是培养人的审美的。

王周生(作家):真的语文是包罗万象。

严凌君(深圳市育才中学语文教师):你要跟这个世界息息相通。

李晓阳:它应该是一个要培养什么样的人的一个大问题。

于漪:它是蕴含着民族的睿智,民族的情节,民族的思维方式。

解说:语文是什么,应该怎么样?这个问题也许没人能给出一个标准答案,但可以肯定的是语文是要面对孩子的,也是要对孩子负责任的。作为一门伴随孩子十几年的母语教育学科,语文中出现的问题,也必将是我们整个民族应该面对的问题。

[责任编辑:孔庆瑞] 标签:鲁迅 语文课 方舟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