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揭秘中国第一首现代歌曲:《男儿第一志气高》

2011年08月16日 11:47
来源:凤凰网专稿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正在加载中...'

 

核心内容:在很长的历史时期里,这些都是中国人熟悉的声音,人民称之为曲艺或者戏曲。我们探寻现代意义上的歌声,要追溯到一百零八年以前的学堂乐歌。

凤凰卫视8月15日《凤凰大视野》,以下为文字实录:

陈晓楠:1903年的一天,上海的一个小学教师沈心工编了一句诗,独揽梅花扫腊雪,第二天他用歌唱的方式教给了他的学生,于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批学习现代音乐的小学生就这样产生。原来这首诗是藏有玄机的,如果用上海方言来念,它就变成了音乐简谱当中的Do ReMi Fa Sol LaSi。

沈心工由此也成为了中国第一批传播现代音乐的人,而从今天开始,我们就将一起来回顾一下,一百年来的音乐故事,在不断变化前进的历史当中,音乐成了时代最好的注脚,让我们就一起随着这些声音一起出发吧。

解说:在很长的历史时期里,这些都是中国人熟悉的声音,人民称之为曲艺或者戏曲。我们探寻现代意义上的歌声,要追溯到一百零八年以前的学堂乐歌。

学堂乐歌:男儿第一志气高,年纪不妨小,哥哥弟弟手相招,来做兵队操,兵官拿着指挥刀,小兵放枪炮,龙旗一面飘飘,铜鼓咚咚咚咚敲。

解说:这是被称为中国第一首学堂乐歌的《男儿第一志气高》,它最初来自于1903年上海南洋公学的附属小学。

学堂乐歌:年纪不妨小,哥哥弟弟手相招,来做兵队操,兵官拿着指挥刀,小兵放枪炮,龙旗一面飘飘,铜鼓咚咚咚咚敲。

汪毓和(中央音乐学院教授):这个学堂乐歌大部分还是运用外国的现成曲调,来填上中国的词,形成了这样一种中西交融的一个初步的形式。

解说:用外国的曲子填上中国的词是学堂乐歌的特点,那么外国的曲子是怎么来的呢,学堂乐歌为什么会在1903年左右出现呢?沈心工,就是开头提到的,那个把DoReMiFaSolLaSi,改成独揽梅花扫腊雪的小学教师,正是他第一次给国内带来了学堂乐歌。

汪毓和:那么唱歌的目的当时还不是为了普及音乐,而是通过这个形式来启蒙做思想的启蒙。

解说:1898年,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试图进行改良的知识分子发功了维新变法,然而百日维新半途流产,中国错过了与现代社会接轨的机会。看着因明治维新而迅速强胜起来的日本,很自然的那里很快成为中国人留学的热门地点,沈心工就是在这样的风潮下走出了国门。

余峰(中国音乐学院教授):一百零三天的戊戌变法,被慈禧老太太给灭了之后,这帮人大量地逃亡日本,在那个时候他们更多的是想去救亡,也是拯救中华民族这样的一种热望一直很高。所以这个时候就突然发现,这个四万万同胞太惨了,那个时候人家枪对着你后脑勺,一个一个地就下去了,没有任何一点这样的一种真正的民族精神,怎么能把四万万同胞凝聚起来呢,突然就发现音乐是很好的一个选择。

《凤凰大视野》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

首播时间:周一至周五 20:02-20:35

重播时间:周二至周六 09:00-09:35

[责任编辑:张梅] 标签:志气 学堂乐歌 现代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