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揭秘中国第一首现代歌曲:《男儿第一志气高》

2011年08月16日 11:47
来源:凤凰网专稿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陈晓楠:沈心工的一生创作了一百八十多首学堂乐歌,这是一个没人打破的记录,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我们也可以感受他的满腔热情,沈心工的作品从题材来说,既有个人的情绪表达,也有思乡、旅愁等等传统内容,但是他绝大部分的作品都是仅仅植根于时代之中而作出的呐喊,他的音乐和新式学堂一起,成为了开启民智传播文明最重要的手段。

对当时的年轻人来说,传唱沈心工的作品是一件很时尚的事,随着传唱度的提高,影响力的增强,创作学堂乐歌的人也渐渐多了起来,甚至还出现了流传至今的一些作品。

《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解说:这首《送别》同样是借曲填词,从诞生之日就广为流传,成为学堂乐歌中的经典名曲,作词者是李叔同。

《送别》:一壶浊酒尽余欢。

汪毓和:李叔同用日本的曲调就比较少,而用西方的曲调,也就是欧美的曲调用得多,你现在听到的《送别》,他当时改好了以后,就基本上采取原来的伴奏。

解说:1899年,19岁的李叔同从天津搬家到上海,和老家的荒凉老气不同,他喜欢这个充满活力的城市,来到上海两年后,李叔同进入南洋公学学习,老师是开一时风气之先的蔡元培先生,很快李叔同以二十文章惊海内的才华声明远播,上海滩的风流名士,又多了这么一位。

然而到上海的第五年李叔同的母亲因病去世,由于李叔同五岁丧父,母子之间的感情也格外浓烈,他打破陈规旧习,亲手填词,借美国人斯蒂芬·福斯特的曲调为母亲弹钢琴吟唱挽歌《梦》。

《梦》:惟长夜漫漫而独寐兮,时恍惚以魂驰。梦挥泪出门辞父母兮,叹生别离。

解说:母亲去世后的第二年,李叔同留学日本,在东京李叔同的艺术才华得到进一步的发挥,他学习水彩、油画和素描,这使得他在无意中成为了中国第一个学习美术的留学生(之一),这一年李叔同还独自创办了一本《音乐小杂志》,这也是中国的第一本音乐杂志。

余峰:学堂乐歌除此之外传播更广的还是后来,李叔同的《送别》,他这种传播除了社会的这种需要之外,它还有个(功能),我们不要外乎音乐它还有个功能就是什么呢,审美、娱乐。

解说:李叔同的艺术气息决定了他的作品与众不同,跟沈心工希望改变现状唤醒民智的愿望相比,李叔同更着迷于自我情趣的表达。在日本期间,他大量的画画、演戏、创作音乐,《送别》的歌词就是完成在这个时期,曲调则是套用了美国流行音乐《梦见家和母亲》。

余峰:没有人感觉得出那个痕迹是外国音乐,是西方奥德威的一首美国通俗音乐,没有这种感觉,这个当然肯定就是,也就是只能说明是李叔同他自己的这种智慧,他的这种在词曲结合方面的这样的,尤其是他的歌词的这种秀丽性,能做到这样的一种天衣无缝,那是他的智慧的问题。

[责任编辑:张梅] 标签:志气 学堂乐歌 现代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