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永远记住他们》音乐会:历数中国近代音乐大师

2012年03月06日 14:20
来源:凤凰网专稿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正在加载中...'

核心提示:1月9日晚,“永远记住他们——中国近现代着名词曲作家作品音乐会”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成功举行。本场音乐会由文化部、商务部指导,“中国印·李岚清篆刻书法艺术展”组委会、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等主办,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青年交响乐团、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青年合唱团与跨国公司合唱团联袂参演,演出曲目以中国近现代着名词曲家的代表作品为主,包括《送别》、《在希望的田野上》、《在那遥远的地方》、《我的祖国》、《我们走在大路上》等曲目,赢得了观众热烈的反响

凤凰卫视3月5日《大剧院·零距离》,以下为文字实录:

解说:每一首耳熟能详的经典老歌背后,都铭刻着一段动人心扉的时代记忆,究竟是哪些人用歌声激发华人对家国的热爱与期翼?《永远记住他们中国近现代着名歌曲作家作品音乐会》,《大剧院·零距离》正在播出。

周瑛琦:欢迎收看本周的《大剧院·零距离》,我是周瑛琦,在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曾经产生过许许多多经久不衰的经典音乐作品,至今仍然被国人广为传诵。然而大家常常记住的,往往是作品的演唱者,但是创作这些经典作品的词曲作家却鲜为人知。

第一位向中国传播西方音乐的先驱者李叔同

日前在国家大剧院,一场名为《永远记住他们中国近现代着名词曲作家音乐会》的演出,没有任何的耀眼明星,它用旋律与歌声带我们穿越时光,清晰地回望中国百年音乐历史长河中一张张鲜活的面孔,他们用青春与热情谱写的乐章,百年来激发鼓舞着无数华人,为家国的富裕安康奋斗不息。

解说:《永远记住他们中国近现代着名词曲作家作品音乐会》,是由“中国印·李岚清篆刻书法艺术展”组委会联合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中国开发区协会主办,由部分在华跨国公司员工合唱团与中央音乐学院师生、中国青年交响乐团的歌唱家、演奏家联袂演出。音乐会演绎了中国近现代二十余位着名词曲作家的代表作品,旨在向中国百年音乐历程中,那些才华横溢成就斐然的作词作曲家致敬。

王次昭(中央音乐学院院长):说起这个活动的源头,我们不得不提到李岚清副总理,因为最初他的一个创意,他倡导一个理念,认为我们现在对于作曲家和词作家的尊重程度是不够的。因为我们一场音乐会结束以后,我们的听众只知道谁演唱的,谁的着名歌唱家,最多演奏家,但是这部作品是谁写的不知道,恰恰在我们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有很多脍炙人口的作品,是出自于一些才华横溢的作曲家和词作家,所以他通过这种方式,让我们大家来缅怀和尊重我们近现代音乐史上,一些已故的作曲家和词作家。

解说:这首歌曲《送别》诞生于上世纪初期,曲调取自约翰·P·奥德威作曲的,美国歌曲《梦见家和母亲》,词作家正是第一位向中国传播西方音乐的先驱者李叔同。

余峰(中央音乐学院教授):从内容实际上来讲的话,《送别》是选曲填词,可是它所有的这样一种音乐的一种感受,音乐的这样一种书写以及它所追求的这种诉求,完全是和五四之后的这种音乐文化是相联系的,是沟通的。

比如说后来所追求的很多东西,尽管以前是自然,可是他后来呢,这种自然和人性的,当时你看都是自由民主博爱科学然后等等,还有不同的哲学思想的引入,引发了后来一种小资情调,这样一种艺术歌曲的诞生。

解说:李叔同,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在音乐、书法、绘画和戏剧方面都颇有造诣,他1905年留学日本,回国后将西方油画、音乐、话剧等艺术引入国内。这是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位于杭州西子湖畔,前身是1899年设立的养正书塾,后又被改为浙江两级师范学校,鲁迅、朱自清、叶圣陶、徐志摩、郁达夫、丰子恺等名家都曾在此云集,留下了许多文坛佳话。

1912年李叔同在此任教,致力于音乐和美术的教育,这里的音乐课,每个学生人手一台风琴,平时这些琴就摆满了学校的礼堂和走廊。着名画家丰子恺是李叔同的学生,他记忆中的母校“下午四时以后,满校都是琴声”。

王次昭:因为最初中国西方音乐流入中国,中国的专业音乐教育开始,是从学堂乐歌开始,也就是从李叔同、赵元任,这些艺术家开始。他们把西方的一些优秀的音乐作品的曲调,用我们中国的填词的方式,最早学堂乐歌是通过填词的方式来介绍西方音乐,而且把这个通过这种对于学堂乐歌的形式,在创立学校的音乐教育。

解说:20世纪初期,清末民初,中国的新式学堂开始增设音乐课,课堂上教唱的曲目大多引进外来曲调,填入反映新思潮的歌词,从而构成区别于中国传统曲艺的新样式,被称为学堂乐歌。学堂乐歌是国近现代音乐史上的一次启蒙运动,试图通过乐歌改变国民精神,激发国民的爱国热情。

汪毓和(中央音乐学校教授):那么唱歌的目的,当时还不是为了普及音乐,而是通过这个形式来启蒙,做思想的启蒙。

解说:这是被称为中国第一首学堂乐歌的《男儿第一志气高》,最初来自于1903年上海南洋公学的附属小学。

余峰:在那个时候他们更多的想去救亡,也是拯救中华民族的热望一直很高,所以这个时候就突然发现,这个四万万同胞太惨了,那个时候人家枪对着你后脑勺,一个一个就下去了,没有任何一点这样的真正的民族精神,怎么能把四万万同胞凝聚起来呢,突然就发现音乐是个很好的手段。

涂松(音乐家教育家黄自的外孙):我觉得这些词作家、作曲家,在把这些东西引到中国来以后,是根据中国的当时,二、三十年代的情形来谱写的给大家,并且是有一个,有一个学堂式的一个发展,就是当时是作为一个大众可以了解的,大众可以琅琅上口的这个方式来的。

解说:李叔同一生迄今留存的音歌作品有70余首,选用的多为欧美各国的通俗名曲,曲调优美动人,清新流畅,歌词继承了中国古典诗词的优良传统,文辞儁永秀丽,词曲结合贴切顺达,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李叔同用他的创作,把学堂乐歌的发展推向高潮,也就此完成了西方音乐启蒙的历史任务。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西方文化正式全面涌入,此时学堂乐歌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正统的西洋音乐,新的音乐时代即将开启,而拉开帷幕的是几个欧美留洋回来的年轻人。

这首《教我如何不想她》,创作于上世纪20年代,词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锋,语言学家刘半农,在伦敦留学时创作的一首白话诗,看似一首情诗,实际上寄托了海外游子对祖国故乡的思想,而这首歌的作曲家,正是中国现代音乐的先驱,被誉为“中国舒伯特”的赵元任。

赵元任生于1892年,1910年成为清华学校的第二批公费留学生,他在美国学习物理、数学、语言学,并且选修作曲、钢琴、和声等课程,1920年,赵元任回国,在清华学校教授物理、数学以及心理学。在此期间,赵元任开始大量进行歌曲创作,与学堂乐歌借曲填词的创作方式不同,这个时代的歌曲,完全是由中国人自己作词作曲,这也意味着中国近现代音乐的新时代就此来临。

赵元任一生创作、改编或编配的各种体裁的歌曲和乐曲共132首,歌曲大多选用五四时期胡适、刘半农、徐志摩等人创作的新诗,借由歌曲抒发“五四青年”大胆追求恋爱自由,个性解放,突破封建牢笼束缚的激情与决心。

《大剧院·零距离》在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节目专区]

主持人:周瑛琦[主持人专区]

首播时间:周日 19:00

重播时间:周一 11:00

声明:凡注明“凤凰网”来源之作品(文字、音频、视频),未经凤凰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凤凰网”。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孔庆瑞] 标签:音乐会 音乐大师 永远记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