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长乐:大数据时代的危机与传媒使命
大数据时代,未来将可能催生形形色色的数据弱势群体
大数据的倡导者认为,“大数据对不同的社会群体不会厚此薄彼”,其理由是,原始数据分析是在大规模水平上进行的,因而避免了基于群体的歧视。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也许这样的描绘只是一厢情愿、望梅止渴的美好愿景。大数据这台巨大的时代推土机,在造成对全社会人们的信息权利侵害的同时,还将有对于一些群体严重忽视的可能。
有关数据调查显示,1995年,全球网民数量仅为1600万,到2012年底,已经达到25亿,更有预测显示,2025年,这一数字将被刷新为50亿以上。这看起来似乎是个乐观的数字。但是,我们知道,无论网络的"地球村"怎样扩大疆域,使得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之间曾经存在的巨大的信息鸿沟正在逐渐变得平坦,但是,我们无法否认,就像美国街头也有着无家可归的流浪者,有着被垃圾堆、吸毒、犯罪重压的贫民窟……我们看到,即便在"一切均可数据化"的未来,数据在生成或采集过程中都不可能实现绝对"平等",采集大数据中可能发生的"信号问题",将不可避免地导致某些人群被忽略或未得到充分代表。形形色色的数据弱势群体,未来将层出不穷!
大数据时代,未来可能产生一种新的工业污染--大数据污染
信息不断生成,需要更多硬件来储存,并通过软硬件设备进行分析处理,再递送给所有的数据最终用户。
《纽约时报》曾就此发表一篇文章指出:所有的硬件都在加大马力运作,甚至包括工业冷却设备和备用柴油发电机排放到大气中废气和其他污染物。同时,即使数据中心运营商持续奖励那些节能措施,经常有连续正常运行时间超过其能源效率的运作在满功率地运行,但仍然会有很多服务器明显处于闲置状态或未充分利用。
和其他工业污染的两极表现雷同,一方面是超负荷运转导致的污染,一方面是资源浪费导致的污染。如同《纽约时报》所报道的一样,随着数据量不断增长,未来将可能产生相当数量的数据中心带来的污染。这一点似乎和信息产业时尚、高效率和环保的形象相悖。
舍恩伯格在《大数据时代》里说:"不同于印刷革命,我们没有几个世纪的时间去适应,我们也许只有几年的时间。"和时间赛跑,这个时代,传媒被赋予了前所未有的期许和重任。
这个时代,传媒要做大数据的智慧驾驭者
当世界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的时候,数据能够帮助我们分析清楚境况。
让数据说话,媒体能够做到更为公正客观。插上大数据翅膀的传媒,通过对数据的"提纯"和"净化",将可能找到发现真理的捷径,更多、更精准、更客观地新闻报道。从巨量冗杂多元的非结构化数据中发现公众的关注,发现新闻线索,并拓展新闻报道的广度与深度,大数据将成为连通媒体建构的虚拟世界与真实世界的一座桥梁!
彭博社的“今日图表”栏目,《卫报》的数据博客(Datablog)、数据频道(Data Store),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BBC,CNN等多家国际知名媒体的数据新闻报道……让数据说话,未来或成为新闻报道的一个潮流。
相关新闻: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智能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624081
1邓小平感叹:华国锋这人选对了 -
256198
2凤凰卫视记者常洛闻带您走进真实的朝鲜 -
67317
3江青与邓小平两败俱伤 毛最终选华国锋 -
47097
4凤凰卫视记者常洛闻带您走进真实的朝鲜 -
41031
5中纪委加强反腐 或选某“大老虎”作突 -
35447
6红墙摄影师:毛泽东的哪些照片曾经不能 -
33436
7阮次山:习近平讲话微妙 连战心中打鼓 -
31006
8评:日本拥核 美日拖垮中国最后王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