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建构中国慈善文化与媒体责任

2008年11月01日 15:35
来源:凤凰卫视

2008年11月1日,凤凰卫视董事局主席、行政总裁刘长乐太平绅士出席由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博鳌亚洲论坛及李连杰壹基金共同主办的“2008中国全球公益慈善论坛”上发表的演讲。

2008年是中国慈善事业向前迈进的一年。重大自然灾害的发生,又一次将“慈善”推到我们面前。

2008年有这样一条新闻引起人们的关注。微软公司比尔盖茨先生宣布将辞去总裁职务,并将其580亿美元资产全部捐献于慈善事业。

我们的媒体在思考,中国为什么缺少“慈善家”?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慈善文化?媒体又肩负着怎样的责任?

中国现有的《辞源》、《辞海》中都没有“慈善家”的词条。《中国大百科全书》中曾对“慈善事业”词条的释义是:“从同情、怜悯或宗教信仰出发对贫弱者以金钱或物品相助,或者提供其他一些实际援助的社会事业……带有浓重的宗教和迷信,其目的是为了做好事求善报;慈善者通常把慈善事业看作是一种施舍……它只是对少数人的一种暂时的、消极的救济……它的社会效果存有争议。” 英国《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对“慈善基金会”释义为:“ 一种民间非营利性组织,由捐赠人提供财产并由它自己的职员进行管理,以其收入服务于对社会有益的目的 。”美国《大美百科全书》“慈善事业”条目的释义是:“ 最悠久的社会传统之一 ,它借由金钱的捐助和其他服务,来提升人类的福祉 。”

看来,我们先前“慈善事业”的理念与世界许多国家还有很大差距,介绍、辨析、理解这些差异,引导正确的慈善理念,是媒体在构建中国慈善文化中应发挥的一个重要作用。

西方“慈善”一词源于古希腊语,本意为“人的爱”。西方慈善文化体系中的“罪富文化”,源于基督教传统中对“富人原罪”的说法。有人认为中华传统文化中缺少建构现代慈善文化的基因,我不这么看。

中华民族是一个热情仁爱,乐善好施的民族,中国的慈善思想源远流长,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释道典籍中,都有关于慈善的内容。儒家的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出入为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道家的经典著作《太上感应篇》也被称作“道家劝善之书”,其中列举了“收街市弃儿、普济应验汤药、修桥铺路”等多种慈善方式;佛教传入中国后,也提倡无边的慈爱和宽泛的悲悯,最常见的说法是“大慈大悲”、“无缘大慈,同体大悲”。

有种观点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慈善观在近代出现停滞和割裂,需要重新“链接”。其实,在我看来,西方的慈善业也经过了一个“现代化过程”,慈善从理论观念到实践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对于中国来说,真正解决方法不是将“断裂”的文化简单地链接,而是在传统的慈善文化基础上,经过现代化改造,重建21世纪的现代中国慈善文化。

2008年春,纽约卡耐基信托基金会发布了一份有关中国慈善事业的报告。报告称:中国显然已具备发展慈善事业的条件。作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中国GDP已经接近2.7万亿美元,相当于美国经济规模的五分之一。中国经济年平均增长率高达10%,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私人财富。根据《福布斯》统计,目前中国(包括香港在内)共有一百多名亿万富翁。报告统计,2006年中国百万富翁人数增加近8%,达到近35万人,比印度、俄罗斯和巴西三国加起来还要多。

具备了发展慈善事业的“财富硬件”,构建中国慈善文化的要求就更为迫切,其中,作为社会公器的媒体应该当仁不让,并大有可为。

第一,媒体对慈善事业起到监督作用,又应对当前的慈善状况多一点儿包容。

在西方国家,慈善基金会受到公众的广泛关注和媒体的严格监督。1992年美国联合慈善基金会滥用捐款丑闻就是由新闻界首先披露的,媒体监督对于提高慈善的公信力无疑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

[责任编辑:张梅] 标签:慈善文化 媒体 慈善事业
打印转发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 历史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