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记者罗羽鸣黑作坊里“小试牛刀”

2013年04月23日 16:05
来源:凤凰卫视

    九月,羽鸣跟进了一条新闻,深圳目前唯一一家餐厨垃圾回收厂,因为长期亏损,将面临停产,而在采访的过程中,她也了解到不少业内的现状,做一期关于地沟油调查报道的想法就这样萌生了。
 
    虽然有了初步的计划,但对于究竟要如何做好这个选题,羽鸣着实费了不少功夫来思考。这个时候,相关的报道已经很多,破获地沟油加工窝点、学者提出各路解决方案,整个地沟油收取、加工、回流餐桌的链条都已经被揭示。“要做就要做出点不一样的东西。”这是羽鸣给自己定的目标。综合考量已有的关于地沟油的报道,羽鸣发现,各种报道之所以详细,因为主要还是通过平面媒体的文字表述,电视媒体没有那么充裕的篇幅和时间,所以自己可以不必要纠结于把事情的每一个细节都铺陈详述。但有一点不同的是,电视报道必须要好看,浅显易懂,用最震撼的画面,点出问题的关键。因此,在羽鸣看来,对于潲水油的调查,如果只是找几个专家学者解释和说教,那将会毫无看点,必须要深入到社会的最底层,探访最鲜为人知的部分,才能找出真相。于是,便有了她后面的“暗访”经历。
 
    黑作坊里“小试牛刀”
 
    地沟油抹黑了餐饮行业,很多餐厅都对记者很谨慎,通过努力,羽鸣联系到了比较熟悉的餐厅老板,他对自己食材使用的安全性非常有自信,也认为有责任出来说点什么,因此接受采访。他提出三个有趣的点:一是因为地沟油,有顾客自己带油来吃饭;二是一旦开了餐馆,就有人自动上门开出高价;三是如果餐厅不走正规采购管道,也随时有人送上门来提供便宜的劣质加工油。这些线索说明,地沟油从回收、买卖到重回餐桌,都已经形成一连串成熟的运作链条,而羽鸣觉得,她必须从中找到说明每个环节问题的关键人物和事件,才可以把全过程串联起来展现在观众眼前。从食品协会,羽鸣得知内地存在大量的豆制品黑作坊,从餐厨垃圾处理厂高层访到收油工人,又知道了餐厅高价售卖地沟油,物业管理处售卖地沟油捞油权,此外,她还找到了曾经做过偷油者的捞油工(现在已经为正规公司工作),在羽鸣看来,这些都是她最能接近真相的线索。她决定,逐一暗访。
 
    羽鸣说,做记者那么久以来,她从没有机会尝试“暗访”。而对于豆制品黑作坊的偷拍,应该算是她“小试牛刀”的第一次。当时公司没有多余的摄像,羽鸣带了偷拍设备,和一个司机外加一个线人便出发了。因为羽鸣个子小,而且长得乖巧文静,怎么打扮也不像是他们业内所说的“拿货”的人。“我当时是借了我们摄像一件很宽大的衣服,然后再穿了一件很宽的衬衫,装成是去买豆腐的一样,但看着还是不太像。我们由线人带着进入了作坊,但进去之后,有很长一段时间,他不知道跑哪里去了,而我和司机只好假装很淡定地呆着。但里面的人看到我,都是很奇怪的眼光,然后会问我,是来干嘛的。”
 
    尽管如此,羽鸣还是尽量让自己平静。“我当时其实是做了多种准备的,有很多个机器可以拍。但我第一次去,还是有点怕,假装淡定,但实际上是紧张的。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我当时想拍一个固定的镜头,然后我举着iphone叉着手那样站着,我觉得自己站了好久好久,但后来回到家看那个镜头,它其实连我们平时固定的新闻画面(新闻画面本来就很短)时间都不到。”羽鸣感慨,“那个心理时间可想而知!我以为很长,结果可能也就2、3秒,拍得歪歪扭扭的,画面也很难看。”有同事安慰羽鸣说,做时事有时候没有办法追求完美,能拍到也就不错了。但在羽鸣看来,还是觉得遗憾,“比如我要是就很光明正大的,很自信地说我是来拿货的,直接跟他讨价还价,多问一些食材的来路、产品的价格,甚至可以直接询问,是否用地沟油等等,这样会好很多。”
 
    在采访深圳餐厨垃圾回收厂的过程中,一个专门的收油工人向羽鸣透露,有一个管理处,它把整个小区捞地沟油的权限都承包出去,卖给不明来路的外地公司,而作为深圳唯一的一家正规地沟油处理厂的工人,在这里却完全丧失了回收的机会。收油工也是拿提成的,所以他想拿钱买捞油权,于是羽鸣便跟着他,乔装成回收厂职员,跟他一起去谈判。
 
    在有了上次拍黑作坊的经验之后,羽鸣觉得这一次自己稍微更成熟了些,她理直气壮跟着收油工就去了。“我觉得去暗访,最重要的就是要相信自己是在做一个正当的事情,忘了自己是在暗访,和那个工人在一起,我会我觉得我和他一样,都是公司的职员,我自己也确实很希望能说服这些人,把打捞地沟油的权限交给正规的公司来处理,我确实是在做一件正当的事,唯一不同的就是我把这件事记录下来了。”羽鸣说,在暗访中,有些人自私、唯利是图的嘴脸完全表露无遗。“我印象很深的是,他们就说,别的都无所谓,就看你们能给多少钱,就直接这样跟你说,这跟我平时拿着MIC去采访看到的完完全全不一样,有的时候你可能触碰到的是最真实的部分,最丑陋的真相,而要获得这些也确实需要这样的方式。”
 
    这次暗访中,羽鸣一边谈判,一边拍摄。她感觉这一次明显顺利多了,但结束前的一个小插曲还是让她吓出了一头冷汗。“去暗访那个管理处的时候,最后他们的人好像发现了什么,一开始还只说要钱,要利益最大化,后来又突然改变口径,说我们目的也不完全是利益,也要保持渠道的畅通,这也是很重要的。我感觉不对头,企图尽量把话题速速结束,然后赶快离开。就当我们准备走的时候,管理处的一位职员突然指着摄像手上的iphone说,这个是什么,电话?还是摄像机?给我看一下。”羽鸣说,那一刻,她真的有点懵,毫无防备,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好在不知道是摄像关了屏幕还是那个人不懂,偷拍的内容并没有被发现。“然后我们赶紧走。出去的时候,我们还都很淡定,但下了楼之后,撒开腿一路狂奔。”
 
    在做完这次调查报道之后,羽鸣也一直在不断问自己,这样好不好?“因为偷拍不能直接问,只能通过聊天间接了解,靠你自己眼见为实,但是万一哪个部分会不会冤枉他们呢?或者哪个部分侵犯了隐私,因为毕竟是没有经过采访者同意的,我总在思考这样的问题。”跟一些做过比较多暗访的同行聊过后,羽鸣心里有了自己的判断,“我也希望报道出来不会有很多的争议。因为不管再怎么真实,它也不可能是100%的,在报道中,我都是尽量针对现象,而不是针对人,我这么做,还是有我的道理。这是我第一次做调查性报道,虽然说我没有找到地沟油的非法炼油厂,但我已经把事情通过我们接触到的层面从头理清,我知道它的来源去向,我知道为什么会产生监管的漏洞,我希望报道不仅仅是让大家地沟油多恶心,更重要的是让民众看到整个的流程,让大家知道,其实每一个人都有责任监督和重视它。”
 
    羽鸣坦言,第一次“暗访”的经历对她冲击很大。“有很多事情真的不能只看到表象,你不知道有很多关系其实是可以深挖的,可能通过不同的形式。我承认,我们平时包括我自己做新闻都有种“快餐主义”的感觉,就是觉得表面上都拿到了,差不多这样就可以了,但很多时候可能就忽略了,问题背后可能还隐藏很多的真实,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和途径去揭示。这一次,真得挺拓宽自己的视野和想法的。”
 
[责任编辑:张梅] 标签:羽鸣 第一次 凤凰
打印转发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