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敌进我退十六字游击战术由朱德首创


来源:凤凰卫视

核心提示:从南昌起义到长征,在革命的为难关头,朱德多次挽救了部队,保存了革命火种,战士们用父亲这个代表最亲近、最尊重对一个男性凝聚着最多情感的成为来称呼他,这是战士们所能给予朱德的最高荣誉。凤凰卫视1

朱德出身农民  读书为免受豪绅欺凌

朱德:我是一个佃农家庭的子弟,本来是没有钱读书的,那时乡间豪绅地主的欺压衙门差役的蛮横,逼得母亲和父亲决心节衣缩食,培养出一个读书人来“支撑门户”。

1892年前后,四川仪陇县一带开始兴起种植鸦片,马鞍场李家湾佃户朱家的日子比以往宽裕了些,长辈们决心省吃俭用选送三个孩子去私塾念书,长孙狗娃子幸运入选了,被家人换做狗娃子的朱德当年五岁,在兄弟姐妹中排行老四,但因为从小过继给了大伯父,因此成了家里的长孙,1892年的一天,三个男孩洗漱干净,穿上少有的一套“好衣服”,长辈们逐一训话之后,全家老小把他们送出了家门。

这是朱家孩子上学的第一天,狗娃子取了学名朱代珍,年幼的朱德第一次有了正式的名字,1895年年关,地主要给朱家加租,除夕夜全家人一言不发,围坐在火盆旁直到深夜,最后由祖父、祖母打破沉寂,连夜分家,从此朱代珍离开了亲生父母,跟随祖父母和养父母迁回朱家大,靠耕种祖业田地过活。

一年后,养父把朱代珍领到新私塾,在这里少年朱德遇到了影响他一生的启蒙老师,也有了一个新的学名朱玉阶。

席聘三:我给你起个学名“玉阶”,希望你用工读书,像白玉那样清清白白做人,扎扎实实做事,立志沿着玉石砌成的阶梯步步登高,你看如何?

解说:席老先生出身科举时代,却眼光开阔,虽说不清楚科学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但对科学全心拥护,鼓励学生日后能到国外去研究西洋学问,那时的朱德疯狂地爱上了科学。

1906年沿袭了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被废止,席老先生为朱家长孙取名玉阶,却没能为他铺上一条光明的仕途,然而年轻的朱德此时却并不失落,他已然隐隐看见了自己即将前行的方向。

就在准备科举考试的这一年,朱德就进入了顺庆开办的新式学堂学习,本来养父母是不同意他上新学的,然而席先生出面说情最终获准,在入学注册时,朱德没有用朱玉阶这个名字,而是为自己起了一个新的学名,朱建德。

20岁的朱德以“朱建德”的学名进入新式学堂,这并不符合家中父老的期盼,而一生中,从未对家里扯过谎的朱德现在则写了一封扯谎的信,他请家人再为他借一小笔钱,一年为期,过了一年就可以再考更高一级的科举,其实这个时候的朱德已经决定到成都进高等师范学校。

1907年初春,朱德来到成都,他报考了四川高等学堂附设体育学堂,一年后,他以全学堂第10名的成绩毕业,来到仪陇县高等小学堂任体育教习,没想到父亲对此竟是怒不可遏。

朱德的生父朱世林:全家老小二十来口子,一年360天,起早贪黑不要命地干,十多年来省吃俭用,还不是为我们朱家能出个读书人,能谋个一官半职,你可好,当啥子体育教习,你的书统统白念了,我们的血汗也统统白流了。

解说:从这一次离开家乡,朱德开始掌握自己的人生方向,执教一年后,他感到单靠教育不可能救国救民,他开始热切地向往一个地方,云南陆军讲武堂。

朱德:我的志愿老想做个军人,而这个讲武堂,恐怕是当时中国最进步最新式的了,他(它)收学生很严格,我竟被录取,非常高兴。

解说:1909年11月,朱家长孙终于走进了云南陆军讲武堂的大门,开启了此后长达六十年的戎马生涯,正是在这里他为自己再次更名,由朱建德改为单名一个“德”字,没有资料解释他为什么如此改名,多年后一位外国记者这样解释朱德的名字,“红色的品格”。

1911年8月,毕业后的朱德被分配到了蔡锷领导的新军中,随后参加了辛亥革命、护国运动,1916年蔡锷的去世让朱德极度伤心,他失去的不仅是长官,仿佛像精神失去了方向一般,此后连年的军阀混战令朱德身心疲惫。

史沫特莱《中国的战歌》谈到他这一段时期的生活,朱德感到很别扭,这是一个充满了屈辱和犯罪感的时期,他开始抽鸦片了。

解说:追求与彷徨,复杂的心境交织在一起,这段时期的记忆朱德日后不愿主动提起,1922年3月,唐继尧趁滇军奉孙中山之命北伐的机会,重掌云南军政大权,随即对朱德发出通缉,朱德被迫逃离昆明,却成为了他走上新的革命到底的转折点,也促成了一段新的求学生涯。

1922年9月,朱德在好友孙炳文的陪伴下,乘坐法国邮轮离开了上海,远赴欧洲留学,他不知道此去将会是3年,而出发的时刻他已经36岁了。

这本《伟大的道路朱德的生平和时代》由美国作家艾格妮丝史沫特莱撰写,于1956年在美国出版,是了解朱德生平非常重要的一本著作。

1937年1月史沫特莱在延安第一次见到了朱德。

史沫特莱:他刚刚过了五十,带着一张和蔼的脸,上面已经有了皱纹,他宽大的嘴里说着“欢迎”,双手向我伸过来,我双手抱着他的脖子,然后在他的两颊各亲了一口。

解说:1937年3月,在史沫特莱的一再要求下,朱德同意谈一谈自己的经历,两人“君子协定”,朱德每周抽两三个晚上的时间同史沫特莱交谈。

史沫特莱:在延安召开的一次高级军事干部会议期间,我试着教他们一些人如何跳舞,他们勤奋好学,每事必问,不怕丢面子,朱德同我破除迷信,揭开了交际舞的场面。

解说:在史沫特莱的眼中,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可以阻止朱德参加,朱德在农村的贫困中成长起来,史沫特莱对他的认同常常伴有痛苦的个人背景,当朱德充满神情地讲述自己辛劳一生的母亲时,这种苦难在史沫特莱那里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史沫特莱《伟大的道路》:朱将军用这种语调叙述当年情景的时候,我的笔时时不由得无法写下去,他便用惊疑的眼光望着我,有些时候我解释说我觉得似乎你讲的就是我的母亲,世界上的穷人原是一家,他用粗哑的声音说完后,我们默默地坐了很久。

解说:1941年,史沫特莱因病返回美国治疗,1945年夏天,她开始撰写朱德的生平传记,为了使写作素材更加详实,她又给朱德写信索取资料。

1949年10月,史沫特莱从广播中听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兴奋不已,她给朱德写信,表示要再赴中国,一个月后她准备取道英国来华,而此时,她的健康因患胃溃疡出血而恶化,仅靠牛奶维持生命,可她仍然坚持朱德传记的修订工作,1950年4月,她在致友人的信中对自己的生命做了最后的安排。

史沫特莱:由我的著作而获得的全部收入不论来自何处,全归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将军所有,由他按照他的愿望处理,那就是说建设一个强大和自由的中国。

解说:1950年5月6日史沫特莱离世,一年之后,她的骨灰被安葬于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朱德亲笔题写碑铭。

1929年蒋介石调集湘赣两省重兵会剿井冈山,2月3000多名红军将士到达江西寻乌县圳下村宿营。

次日凌晨,红军还没来得及开拔,整个村子已赣军包围,此时,毛泽东、朱德都还在军部尚未撤离,为掩护丈夫朱德突围,新婚妻子伍若兰率警卫班断后,激战中负伤被捕。

得知爱妻被抓,朱德忍不住在毛泽东面前痛哭泪流,这一幕,在朱德的人生中极为罕见。

朱德:她是一个坚韧不拔的农民组织者,是一个又会搞宣传又会打仗,能文能武智勇双全的难得女子。

[责任编辑:王圳]

标签:朱德

2014-10-04我的中国心 尊前笑谈人依旧——朱德 http://d.ifengimg.com/w120_h90/y0.ifengimg.com/pmop/2014/10/04/4e792c61-58cf-401f-9e62-7950a7f2bde7.jpg

凤凰卫视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