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潜艇“猎杀潜航”
中国海军舰队从西太平洋演练归来,自卫队研判潜艇究竟在哪里?

黄万里写治理长江遗嘱 “可少死几万人”

2011年06月13日 10:45
来源:凤凰网专稿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曾子墨:1952年开始,中国向苏联聘请专家帮助规划黄河治理,1955年,在苏联专家指导下的《黄河规划》完成了,对黄河干流的梯级开发计划选定在陕县三门峡修建一座最大、最重要和可以防洪、发电、灌溉的综合性工程。在随后周恩来总理主持的关于《黄河规划》的第一次讨论会上,与会专家并没有太多异议,现场只有黄万里否定了苏联专家提出的规划,他当面对周恩来总理说,你们说“圣人出,黄河清”,我说黄河不能清,黄河清,不是功,而是罪,他认为黄河泥沙量虽是世界第一,但它造的陆地也是最大的,然而他的声音并没有引起重视。1955年7月,《黄河规划》在全国人大决议通过,而黄万里没有气馁,而是多次的上书,力陈不能盲目相信苏联专家意见的理由。

解说:1956年5月,黄万里向黄河流域规划委员会提交《对于黄河三门峡水库线性规划方法的意见》,他在意见中针对防洪方法及下游的防洪问题阐述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三门峡建坝不可行,此时的黄万里在各种关于黄河的重要争论中都坚持着自己的意见,反对在三门峡修建水坝。而他在学术上不加掩饰的话语风格和传统与现代文化教育冲击而形成的执著性格,也开始越发与当时高涨的政治氛围格格不入。

杨美卿:那个时候很多知识分子已经是不太敢讲话了,起码不太敢和中央已经做了决定的东西对立起来看比较多,所以那个时候就是说附和,或者是最多不说话的这种人肯定是占大多数,当时真正有点专业水平的人,知道这是有问题的。

赵诚:他说我知道,我不去讲,我就是失职,这是一个很强烈的公民意识,他认为这个公共的事情我懂,我应该说,我对我自己的国家负责任,他说我要不说我就是不爱国。

丁玉隽:他就是直接说出来,没有什么遮掩,遮遮掩掩,或者说叫人家去猜你这个人想怎么样,想怎么样,没有这种,所以人家一看就把他看穿了这个人是怎么样的,所以对他也没有什么避讳,喜欢的人照常喜欢他,讨厌的人照常讨厌他。

解说:1957年6月10日至24日,由周恩来总理主持,水利部召集70名学者和工程师在北京饭店召开三门峡水利枢纽讨论会,给苏联专家的方案提意见、谈看法,而在这次会议上,黄万里仍坚持他之前的观点,全面的否定苏联专家的规划方案,反对拦沙放清、反对把下游水灾移到上游。

黄且圆:当时就是说去开了会,他回来也在家里说过,就是三门峡的问题,为什么不能修,他也跟我们讲过,因为那时候我们已经上大学了,但是他也没有就是,当时他也没有就是看得那么严重,他还是在想,就是尽量怎么样说服那个当时的领导或者什么不要修这个水库,他一直是这样子,他就是努力地去,他认为这个水库不能修,所以他就努力,只要能够让他说话,他就努力地去向各方面说这些事情。

丁玉隽:他已经明确表示他的态度了,我们都知道的就是他的态度,对三门峡的态度,他不赞成这个事,一贯的,大家都知道的。

赵诚:他说这个道理很简单,很多水利专家不是不知道,私下里他说跟他讲你说的是对的,但是上会都是都不说话,或者是说的都是假话。

解说:在黄万里看来,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是建立在一个错误设计思想基础上的工程,因为它违背了水流必须按趋向携带一定泥沙的科学原理,“黄河清”只是一个虚幻的政治思想,在科学上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如果强制上马,必将淤没田地,造成城市灾害。

杨美卿:他认为自然界的力量肯定比你的水库力量大,自然总是向下,既然它能够造就广大的平原的话,就是把整个西北的黄土高原全都冲刷下来的,所以你拦不住的。

赵诚:如果说你要建了一个大坝,一下这个水流量,就是说黄河在这儿水流变缓,那么渭河的水呢,就一下就冲不出去了,而水面也相对抬高,渭河的水冲不出去,渭河就会加速淤积。

解说:渭河的淤积不仅对上游容易造成巨大的水灾,更是会将两岸农田破坏,在参加这次会议的所有专家学者中,除了一位刚刚进入水利专业的技术员温善章提出改修低坝水库和滞洪排沙的方案外,大部分人不说话,而其余的人则异口同声的认为,三门峡大坝建成后,黄河就要清水长流了,而70人的会议上,只有黄万里孤身反对建坝。

赵诚:当时的争论就是说黄万里,只有黄万里一个人是反对建坝的。

丁玉隽:支持他的人当时没有,我想没有支持他的人,至少没有公开支持他的人,没有,而且不会有的。

杨美卿:其实看到这个现象的不只他一个人,很多人都看到了,但是大多数人没有他这种勇气来坚持认为这个是对的。

解说:眼见三门峡工程上马已成定局,此时的黄万里自感人微言轻,便最后提出一定要修,请别将河底的施工排水洞堵死,以便他年觉悟到需要冲刷泥沙时,也好重新在这里开洞,最后这一条与会者全都同意了,也得到了国务院的批准。

黄观鸿:我父亲是主张不要上三门峡,可是他们木已成舟,他们已经都报上去了,好像都决定要修了,所以你们反对也没用了,好象是怎么一个具体细节了,我父亲就说那这样,底下有那个修建的时候,有几个排空洞,修坝之前,它就要留几个洞。

赵诚:修坝的时候有12个导流底孔,就是说当时要把那个水呢要从底孔上走,他们要在这儿修坝,那么呢,当时就是说黄万里说,最低限度你们要留6个导流底孔,将来把沙子往出排。

解说:也就是在会议激烈争辩的时候,《人民日报》第六版上,在毛泽东亲自题写的“什么话”的栏目下,发表了黄万里的短篇小说《花丛小雨》,随后,《人民日报》连续刊登了批判黄万里的文章,黄万里一夜之间成了全国知名的右派。

黄万里饱受磨难仍心系国家水利事业

曾子墨:3000余字的短篇小说《花丛小语》是1957年春天黄万里在清华大学校刊《新清华》分两次发表的,批评北京的市政建设,也批评了在三门峡方案中跟着高唱“黄河清”的现象,还批评了当时盲目学习苏联的高效教育模式。这篇文章给毛泽东留下了印象,一次,遇见黄万里的父亲黄炎培,毛泽东很不高兴的对他说,《花丛小语》里把实行百花齐放政策和国内形势描绘成“春寒料峭,雨声凄切,静悄悄,微言绝”,这是什么话?随后在社会各界的批判声中,黄万里被召回了清华大学,至此14天的三门峡水利枢纽讨论会,黄万里只参加了7天。

解说:1958年,黄万里被定为右派后,工资从二级教授降至四级教授,大部分时间在家中闲赋,他被剥夺了教书、科研、发表文章的权利,而子女的升学也受到影响。一年后他被送到密云水库劳改,在水库工地上,黄万里表面上力争保持着平静,但他的内心去是痛苦的,他写给家里的信中说,我真需要我哪个儿子能在身边,我可以扶着他走回去。

[责任编辑:王腾] 标签:曾子墨 我的中国心 黄万里 三门峡工程 三峡工程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