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吕彦直:用西方建筑科学“整容”中国古代建筑

2013年06月06日 14:55
来源:凤凰卫视

'正在加载中...'

核心提示上世纪20年代,中国现代建筑的发展达到了一个新起点,第一代中国建筑师也由此诞生。在这批建筑师当中,最早崛起的代表人物要数吕彦直。在吕彦直有生之年,设计的四件大型建筑作品,有三件可说是名垂青史,也奠定了他在中国现代建筑界的地位,这就是南京中山陵、广州中山纪念堂和纪念碑。

凤凰卫视6月5日《腾飞中国》,以下为文字实录:

何亮亮:上世纪20年代,中国现代建筑的发展达到了一个新起点,第一代中国建筑师也由此诞生。这些建筑师设计了一批真正现代意义上的公共建筑和民用建筑,开创了中国近代建筑设计事业和建筑活动,这也打破了外国人对于建筑学领域的垄断,他们是中国现代建筑师的开路人。

在这批建筑师当中,最早崛起的代表人物要数吕彦直,吕彦直的一生可谓短暂,1929年他病故的时候只有35岁,不过在吕彦直有生之年,设计的四件大型建筑作品,有三件可说是名垂青史,也奠定了他在中国现代建筑界的地位,这就是南京中山陵、广州中山纪念堂和纪念碑。1925年3月,孙中山在北京逝世,按照他的遗愿,遗体将归葬南京紫金山,这一年葬事筹备委员会在上海的《申报》刊登启示,决定向海内外悬奖,征求总理陵墓的设计图案,在十数名中外竞争者中,32岁的吕彦直脱颖而出,他的设计方案获得了各方的首肯。

吕彦直祖籍是山东,出生于天津,早年曾在巴黎生活,1913年,他获得官费留学的机会,在康奈尔大学专攻建筑工程。这两段经历对于他设计中山陵和中山纪念堂影响颇深。建筑史学者莱德霖曾经说过,南京中山陵和广州中山纪念堂显示了建筑师的努力,也就是在中国风格的建筑设计中融入西方学院派建筑学理论所体现的构图原则。

简而言之,建筑师在用西方建筑的比例,对中国原型进行了“整容”,当然,何为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是否就是把西方建筑科学与中国元素简单相加,对于这些问题的争论,直到今天仍然是中国建筑界探讨的话题,如果抛开时代的局限性,吕彦直所设计的中山陵和中山纪念堂,充分体现了“西学为体,中学为用”的建筑思想。

这在当时可以说是一种独创,也引领了中国建筑的新风潮,难怪孙中山葬事委员会一致认为吕彦直的中山陵设计方案,并且对这个方案颇多溢美之词,称之为简朴坚雅,而且完全根据中国古代建筑精神。

值得一提的是中山陵的平面呈大钟型,这个“自由钟”的造型,不但当时曾深受设计竞赛评委会的赞赏,此后数十年,人们也赋予它“暮鼓晨钟”,但其实这并非吕彦直的有意设计,他事后曾经对记者说,此不过相度形势,偶然相合,初意并非必求如此也,不过,这一“偶然相合”,也恰恰表达了孙中山的遗愿。

《腾飞中国》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节目专区】

主持人:何亮亮【主持人专区】

首播时间:星期一至星期五20:30

重播时间:星期二至星期六13:25

声明:凡注明“凤凰网”来源之作品(文字、音频、视频),未经凤凰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凤凰网”。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潘旸] 标签:吕彦直 建筑 纪念堂
打印转发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