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刘芳:他们让教育行动起来

2012年06月25日 15:56
来源:凤凰网专稿 作者:刘芳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甚么是命运?生在农村还是生在城市就是一个小孩的命运。”这句话好像是好多年前希望工程的宣传语。

这句话饱含了无数农村学子的心酸,只是大多数人对这样的现象早已习以为常。作为一个出生成长在北京的人,我常常想,我的幸福背后也牺牲了太多的社会公正。

毫无疑问,希望工程改变了很多孩子的命运,20多年来, 中国乡村的校舍建了一遍又一遍,尽管这些校舍可能并不完美,但却至少让孩子们有了一个明亮整洁的学习场所。但场所、桌椅、哪怕是营养餐都只是硬件,而硬件并不能培育人的灵魂。老师才是育人的灵魂。

2006年,我拜访过一位在广西马山县进行扶贫工作的大学室友。她加入的那个宗教组织,与当地政府合作,帮助建设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她在马山县工作的3年中,修了碎石路,搭了小木桥,买了好多沼气罐,还为所有的贫困户安装了冲水茅厕与简单的盥洗设施。当然她还为当地的乡村小学购置了桌椅,并且提供营养午餐。

她很自豪的带着我去了那所有一百多名学生的小学,见到了学校里唯一的一位老师。

老师是一位40多岁的妇女,个子不高,很健硕。一条长长细细的马尾辫一动不动的像黏在身后,饱满的黑赭色脸上渗着汗珠,让人想起炎夏的烈日。她很大声的招呼我们,仿佛在叫教室最后排的学生。

我们去的那天是星期六,半天课刚一结束校长就忙着回去帮衬家务,于是这唯一的老师就很热情的把我们请到办公室,然后开始动手做午饭。

我与室友冲到厨房,但她手脚麻利得完全没有我们插手的缝隙。

“娃子都回去了,我们就随便吃点,”她目不转睛的照顾着两只锅子,手里飞速切着黄瓜,“我教书不灵光,但做饭很快的,真是委屈你们了。”

一刻钟的功夫,我与室友就手忙脚乱的把菜端上了桌,老师给我们一人盛了一大碗现成的米饭。我发现她笑得很灿烂,从这样的笑容判断,她是个直率健谈的人。当然这里难得来个客人,于是她滔滔不绝的给我介绍学校的情况。

“这里只有一、二、三年级的孩子,一共120(大概是这个数字)个学生,我一个人教不过来,校长也代课。反正这里就是我们两个人。

“这里教书难啊,孩子们三年级了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你问他2加3等于几?他说等于4。”

我小心地问,“这么多学生您一个人教,他们都在一个班里吗?”

“三年级的一般校长代课,我的班上一边是一年级,一边是二年级,给一年级的上完课再给二年级讲,上完了语文就讲算数。没有办法,你说还有甚么办法?”

我看见她脸上灿烂的笑容开始随着我们的对话而慢慢凋谢,我想转换话题,说说她自己的生活,“老师您是本乡人吗?”

一想到自己的家,她果然又笑了,“家离这里不远,”她把筷子敲敲碗边,然后指向我身后的窗外,“就在那边转个弯就是。这辈子就都在这附近转,好赖我去过县城,这些孩子们好些连县城都没去过。

“教书难啊,你们城里的人都见过火车吧?飞机也见过吗?你说我怎么告诉孩子们火车飞机啥模样?哎!这里教书难啊!”

[责任编辑:张梅] 标签:刘芳 希望工程 马山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