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叛变 蒋经国不认反革命爸爸
核心提示:近一个世纪前,包括刘少奇、任弼时等在内的1400多名中国政治精英,沿着西伯利亚铁路,负笈苏联。1923年蒋介石也是通过这条铁路,踏上了他人生中唯一的一次莫斯科之行,1949年毛泽东也是经由这条铁路,开启了中苏友好亲密无间的蜜月之旅。而一百多年来,苏俄对中国延续至今的影响力,也正由此出发。
凤凰卫视10月6日《皇牌大放送》,以下为文字实录:
解说:全长9298公里的西伯利亚大铁路,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铁路,它不仅连接着俄罗斯的“心脏”莫斯科和最重要的东南角门户符拉迪沃斯托克,也成为了连接“红色麦加”苏俄和远东近邻中国的纽带。
近一个世纪前,包括刘少奇、任弼时等在内的1400多名中国政治精英,正是沿着这条铁路,负笈苏联。1923年蒋介石也是通过这条铁路,踏上了他人生中唯一的一次莫斯科之行,1949年毛泽东也是经由这条铁路,开启了中苏友好亲密无间的蜜月之旅。而一百多年来,苏俄对中国延续至今的影响力,也正由此出发。
俄国爆发十月革命 孙中山欲借苏俄打败军阀
吕宁思:相信刚才的旋律会让不少中国人感到莫名的熟悉和亲切,在中苏建交以来的六十多年当中,“以俄为师”的“老大哥”印象,似乎成为了很多中国人挥之不去的某种情结,就连退守台湾的蒋介石,也在1956年写成的《苏俄在中国》一书中,把苏联对中共的各种支持援助,看作是他自己和国民党政权最终失败的主要原因。
事实究竟是否如此,俄罗斯人到底教会了我们什么,我们又从他们那儿学到了什么,让我们一起,回首百年历史,走进苏俄与中国的故事。
解说:在莫斯科市中心,这块原来叫做十月广场的地方,矗立着一座俄罗斯现存最大的列宁像,九十多年过去了,这身着大衣,昂首挺胸,望向远方的造型,成就了俄罗斯人心目中永恒的列宁,也一直在提醒着人们,那段难以磨灭的集体记忆。
杨奎松:实际上当年1917年到2月份然后到10月份,它连续爆发了两次革命,第一次革命大家都认同,就整个(中国)国内的舆论,知识界都非常认同,为什么?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中国发生过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成立了共和,那么如果俄国二月革命推翻了帝制,他们认为那个是跟中国学的,或者说是一个重大的,一个历史的进步,所以都欢呼,但是突然一下没过半年,又发生一个十月革命,那大家就懵了,整个,甚至包括革命派,比如说孙中山的中华革命党,或者说整个孙中山那一派人,都不接受,也就是说很难理解,搞不清楚怎么回事。
李玉贞(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研究员 中苏关系史专家):孙中山的态度是这样子的,他开始也并不是太理解十月革命,但是他关心一条是什么?所谓军队,好像列宁有军队,有军队就把克伦斯基临时政府给推反了,就是对他的武力武装来推翻党政的政权他是很感兴趣。
王丰:孙(中山)先生就是希望能够透过军事革命跟政治革命,这两种行动,来完成中国的统一的大业。
李玉贞:他开始护法之后,自己第一没有军队,第二没有地盘,第三没有经费,所以就很难,他只好一会儿用滇军,一会儿利用粤军在军阀之间反正谁支持我都行。
杨奎松:1918年5月下旬以后开始接受,就开始认同,就俄国这个革命看来是有道理的,有它的意义,他们认为俄国十月革命有它的意义,就在于它是平民革命,而孙中山的“三民主义”里头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三民主义”,一个是“民主主义”,一个是“民权主义”“一个是民生主义”,那“民生主义”在孙中山的解释就是社会主义。
王丰:事实上北方的军事力量,是非常的强的,孙中山认为如果要征服,如果要打败北方这些军头的话,唯一的方法必须结合西方跟东方这些列强,对于国民革命友好的这些列强,来完成他的愿望。
杨奎松:他们认为俄国的十月革命相当于孙中山那个“民生主义”的革命,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才开始革命派有所接受,但是大多数知识分子还是很难接受。
李玉贞:你说了要对中国友好,但是你外蒙古,你把军队占了,你又不撤,那北京政府说我不能跟你谈,大军压境,我怎么跟你谈,所以这种情况下,他乐得有一个人跟他接近,这才是真正的孙中山的所谓转变吧,就是说从政治上并不是说,从不拥护苏俄的共产主义到拥护,根本没有这个,根本没有这个,他是非常实用主义的考虑,我希望有人来支持我。
王丰:但是孙先生总认为说,为了完成国民革命,那现阶段初步的阶段的合作是可行的,所以在这样的一个大形势之下,苏联跟中国,南方广东政府,有了一个这样一个合作的基础。
杨奎松:毛泽东是在“五四”的那段时间,其实最主要是追随就是《新青年》这一拨人,陈独秀,胡适,所以从胡适的角度,那么他其实比较多的倾向于所谓一点一滴的渐进的改良,不主张那种根本解决的那种方法。
所以毛泽东在1919年,他7月份创办《湘江评论》,那么他发的发刊词,包括他后来写的“民众大联合”等等,其实讲的都是要搞“无血革命”,他在很长的那些文章里头,不断在提要不流血,反对流血革命,实际上他批评了,也直接了当地批评了俄国革命,认为俄国革命,列宁那一套,他认为是行不通的,是不对的。
吕宁思:其实从1919年到1920年,毛泽东绝大多数时间,都在为驱逐当时的湖南督军张敬尧,实行“湖南自治”而奔走呼号,从他当时撰写的大量文章中可以看出,他是真心指望,通过这种改良方式的“驱张运动”,促成一个新湖南的诞生,而毛泽东思想的转变,也就是他对俄国的看好,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1920年春夏的北京、上海之行。
因为这个时候,恰好是共产国际派到中国的第一位代表维经斯基,在北京、上海积极活动的时期,两地的部分激进知识分子,正在受到俄国革命思想的熏染,开始倾向革命。毛泽东和这些知识分子们走得很近,自然会受到影响,但是,真正促使毛泽东开始倾向于早期共产主义者思想的还是“驱张运动”的失败。
他虽然成功地赶走了张敬尧,但却又来了一个新督军赵恒惕,湖南一切照旧,这使得性情本来就很急的毛泽东,对这种换汤不换药的改良办法,彻底失望了。
杨奎松:我们现在看到的毛(泽东)的所有的文字,(1920年)11月25号的给蔡和森的信就可以看到,他开始有所动摇了,然后到12月1号,那么他再写信的时候,他已经认为和平改良的方法,是没有用的,解决不了,那么要解决就得学苏俄,所以他当时有一句话,就那个信里有一句话叫“这是无可如何诸路皆走不通了的一个变技,并不是放着更好的方法不采,单要采这个恐怖的方法”。
《皇牌大放送》节目在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
首播时间:(周六)21:40-23:00
重播时间:(周日)06:00-07:30 16:00-17:30
声明:凡注明“凤凰网”来源之作品(文字、音频、视频),未经凤凰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凤凰网”。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新闻: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624081
1邓小平感叹:华国锋这人选对了 -
256198
2凤凰卫视记者常洛闻带您走进真实的朝鲜 -
67317
3江青与邓小平两败俱伤 毛最终选华国锋 -
47097
4凤凰卫视记者常洛闻带您走进真实的朝鲜 -
41031
5中纪委加强反腐 或选某“大老虎”作突 -
35447
6红墙摄影师:毛泽东的哪些照片曾经不能 -
33436
7阮次山:习近平讲话微妙 连战心中打鼓 -
31006
8评:日本拥核 美日拖垮中国最后王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