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说:虚云先后修复十五座禅宗名刹,包括昆明云栖寺,福州涌泉寺,韶关南华寺和云门寺,今年96岁的梦参长老,17岁时曾在鼓山涌泉寺,亲近过虚云老和尚。
梦参长老(浙江雁汤山能仁禅寺导师):刚到鼓山的时候,老和尚他是90岁,我因为是小和尚,没关系,不然你上方丈不行的了,人家那大庙里头哪能随便跑方丈。我因为是佛学院小和尚,我跟他的侍者,他的侍者也有是学生,我跟侍者跑到方丈,老和尚拿我们当小孩,我才10几岁,他的侍者也是小孩。我们都在老和尚身边,老和尚拿我们当小孩给我们讲故事,这样的关系,老和尚到广东南华寺,六组大师请他的,这有点神话,神话呢,老和尚在鼓山做梦,六组大师给他托三次梦,叫他把他那个道场南华寺重兴起来,这老和尚给我们讲了,他说我做梦啊,六组大师叫我去兴南华寺去。后来因为广东省的主席李汉魂,派人来请老和尚,兴六组大师道场。
弘一法师从公子哥到一代高僧
解说:如果说虚云是复兴禅宗的元勋,那么谛闲则是复兴天台宗的主将。谛闲1858年出生在浙江黄岩,21岁出家,29岁成为天台教观第43世,他一生讲经书法40多年,修缮或重建过多座寺院。
霍韬晦:比如谛闲他们,他们反而是,可以说是老老实实地去修炼,老老实实地去做功夫,那么再加上守住,他们是守住佛教本身的传统,我们需要这种人,因为在改革的时候,同时要守住我们的传统。
解说:谛闲深具人格感召力,门下弟子众多。
印超法师(宁波观宗讲师住持):他带的一批学生里面,出现了20多位有名的法师,那么我们知道后来有宝静法师,那么倓虚法师这一批都影响了南北方的佛教发展。
霍韬晦:谛闲他是天台宗人,那么近代的佛教里面,除了禅宗,天台宗是很重要的,很重要的一支,需要这些高层大德来作为一个楷模,一个模范,让大家看到他的高尚的人格。
解说:衰微数百年之久的律宗,也在民国时期出现中兴,其中的关键人物是弘一法师。弘一法师俗名李叔同,浙江平湖人,诗、书、曲、画无所不精,一生经历多次大转折,年轻时是浊世佳公子,一变为留学生,再变为教师,三变为道士,39岁出家,严守戒律,终成一代高僧。
霍韬晦:他完全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非常艺术化,非常追求美的感受的人,变成非常严格的一个人,那么这种转变很震动,很有震撼力,所以很多人对他非常敬佩,对佛教的这种守护,对佛教这种精神的维护就起了很大的作用,很需要这种人物。
梦参长老:晚年他出了很多的戒律书,专门弘扬戒律,他自己以身作则,他以前是那样的公子哥儿,到日本他哥哥给他30万白洋,他都三年就花完了,他的演戏、编剧,那样一个人,后来的时候,他的一双鞋,出家的一双鞋,一直到他圆寂,你到泉州开元寺看,他还是那双鞋,他以前是那么样一个人,他后来变成这样一个人,天翻地覆。
弘一法师以身试法 给芸芸众生带来希望
解说:1936年在青岛湛山寺学法的梦参奉倓虚法师之命,赴厦门邀请弘一法师北上青岛弘律。
梦参长老:我去了就是老和尚对我很好,我一天在老和尚身边,弘一法师不答应,不去青岛,我说我也不走,倓虚老法师给我打电报,说老法师不来你就回来吧,我说我请他回去,我不请他到湛山寺我也不回湛山寺了,我说,菩萨呢,人家请法要不去,犯不犯戒啊?他就发脾气了,他把我撵下来了,隔了第二天,第三天了,他说你给倓老打个电话,我去青岛,因此我就跟弘一老法师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王雷泉:弘一大师他是以身试法,他带动了很悲壮的一种护教的精神,一种使命感,哪怕这个中国只有一个出家人了,就是他,他至少给这个芸芸众生带来希望,在黑暗中有一线光亮。
霍韬晦:那么这些高僧大德,在近代中国的复兴里面,他们用他们的人格,用他们对佛教的忠诚,对佛教精神的那种向往,然后影响了很多很多他的徒弟,最少是守住了佛教的命脉。
欧阳竟无继承杨仁山遗志 成立支那内学院
解说:伴随着佛教的复兴,辛亥革命之后,中国佛学研究也渐渐进入兴盛期,出现了一批成就卓越的佛学家。
霍韬晦:在社会上参与佛学的研究,或者是甚至是弘扬啊,原来有很多知识分子、很多读书人。
解说:欧阳竟无可以说是这批读书人的代表,1871年,他出生在江西一个官宦之家,37岁追随杨仁山居士学佛弘法。
霍韬晦:欧阳竟无继承他,因为杨仁山临死就说我最挂念的就是这个金陵刻经处,这个不能断,你要记住校对经典,记住出版,记住流通。
解说:欧阳竟无不负重托,倾后半生的精力将杨仁山的弘法事业发扬光大。
赖永海:梁启超、蔡元培、沈曾植就一起支持他,到了1921年,就成立了一个支那内学院的筹备组,就准备正式把支那内学院办起来了。1922就正式成立,在南京正式成立,1923年就开始招生,这个应该说是中国近代史上僧教育一个里程碑。
印顺大师提出人间佛教思想 享誉当代佛学界
解说:支那内学院一成立,就成为当时中国佛教教研的重镇。
赖永海:像梁启超,后来的汤用彤也在里面教学,当时欧阳竟无是院长,吕澄是教务长,教授就很多,包括汤用彤、吕澄、王恩洋都很有影响的一些在当教授。
魏道儒:汤用彤先生的研究,主要是精于对佛教史实的考订,对佛教史发展规律的探索,他的代表作就是《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吕澄先生是专注于对印度佛学和中国佛学的教理的探讨,他的代表的著作有《印度佛学源流略讲》和《中国佛学源流略讲》,他们的研究实际上是开辟了中国佛教研究的新时代。
解说:1943年欧阳竟无病故,大弟子吕澄接任支那内学院院长。
霍韬晦:当时很多大学请他当教授、系主任、哲学系负责人他都不去,他就要守住他老师传下来的家业,他说先师交付我的家业,我怎么忍心让它断掉呢。
“佛教界的黄埔”——武昌佛学院
解说:与支那内学院同年成立的武昌佛学院是当时佛学教研的另一重镇。
赖永海:武昌佛学院它是太虚创办的,他是在归元寺,梁启超是董事长,太虚是院长,中国佛教界的领袖不少都是出资武昌佛学院,所以他有人就把这个武昌佛学院说为是“佛教界的黄埔”。
解说:现代著名学问僧印顺法师,27岁就读于武昌佛学院,是太虚的门生,继承并发展了太虚的人生佛教思想,进一步提出人间佛教思想。
赖永海:为什么他要讲人间佛教,而不讲人生佛教,他认为说人生佛教注重人这一点,他赞成,但是人生佛教在反对天神跟鬼这一点做得不够,他提倡人间佛教的时候,要更注重人间。
解说:印顺法师以著述宏富,学识渊博,享誉当代国际佛学界。
杜继文:我认为在海外这边讲,他应该是属于在教义上,我认为大概是没人能够超过他。
解说:人间佛教,虽说由太虚和印顺师徒首倡,其实也是民国佛教界的主流取向。印光大师是身体力行人间佛教精神的典范,1861年,他出生在陕西合阳县,21岁出家,一生致力复兴净土宗,度人无数,是公认的净土宗第13代祖师。
霍韬晦:印光法师呢,人格很高尚,他是净土宗的大德,他一生老老实实地念佛,他说自己不当住持,不收徒众,不登大座,老是觉得自己不足,所以他的名字叫做“常惭愧僧”净土的法门在他弘扬上面,可以说是非常强有力的。
抗日战争爆发 圆瑛大师号召佛教徒投入抗战
解说:印光晚年在苏州灵岩寺弘扬净土法门,他的文集《印光法师文抄》被誉为佛教《小藏经》至今仍是修持净土宗的指南。1937年7月,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严峻考验。
杜继文:在这些个不同的历史阶段,都有一些出色的爱国的僧人,对中华民族的命运,有忧患意识的僧人,总是把弘扬佛法与振兴国家、振兴民族结合起来。
王雷泉:这个20世纪的中国的高僧大德们,无论是太虚、圆瑛、虚云、弘一他们就是爱国者,你要爱佛教,你就必须爱国。
解说:国难当头,弘一法师提出了一个广为流传的抗日口号。
杜继文:他把念佛和救国结合起来,有一句很有名的话就是说“救国不忘念佛,念佛不忘救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