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海贝壳”以色列馆
2010年05月08日 12:06 凤凰网专稿 】 【打印共有评论0
'正在加载中...'

凤凰卫视5月7日《走进世博会》,以下为文字实录:

渡堂海(上海世博会以色列展馆设计师):以色列是什么地方,一个面积狭小,但人杰地灵的地方。

唐子来(上海世博会以色列展馆副馆长):为了丰富“对话”,我们特意精选了20位来自以色列本土的中文解说员。

渡堂海:这就是世博会的意义,包括相互学习、彼此分享,还能获取大量知识,这是非常棒的事情。

解说:位于中国馆东侧的以色列馆,其“海贝壳”的独特造型令人难忘,有人将它形容为“退潮时,一只半在海中,半沾沙土的贝壳”,有人则说它像是一只环抱的手,而更有甚者说它是阴阳合抱的太极立体图。米黄色的岩石部分,沉积着犹太历史,而且蓝色的玻璃部分,则代表了现代化和未来。

以色列人见面的第一句话就是“Shalom”,这跟中文中的“你好”略有不同。

渡堂海:当我们相互问候“Hello”的时候,我们主要传达的是“和平”,这个“和平”包括相互之间的,也包括自身的安平。这在犹太教里面意味着“完整”,意味着“和谐”。

解说:上海世博会以色列馆,是以色列参展世博会历史上的第一个自建馆,以色列国家馆特意为展馆取名“海贝壳”,是为了呼应吉祥物“海宝”,也是因为上海是一座沿海的城市。展馆还有一种解释,那就是对话。

渡堂海:那么我们进入“光之厅”,很棒的空间,我们先看这一面耶路撒冷的,位于以色列旧城的西墙,是在圣殿的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然后这个犹太人的“Menorah”,犹太宗教所用的烛台,是犹太民族一个历史性的象徽。然后在这个耶路撒冷博物馆里,存放着死海古卷。所以耶路撒冷的历史就是,我们犹太人存在的根基。

解说:海贝壳的设计,并不是凭空想像的,它来自于最普通的生活,以色列常见的辫子面包,和犹太传统的辫子蜡烛,就是这样互相绞着的。两只握着的手,两只捧着泥土的手,就是这样互相支持着的。渡堂海在中国安吉的竹林中,还看到了这样互相依靠着的竹子。他将依偎的一半设计成为轻盈透明的玻璃,另外一半以厚重的原石砌就;一半是水,一半是沙或者山;一半是现代,一半是历史;一半是阴,一半是阳。

渡堂海:让我们分享这种创新成果,还有智慧,像一个大家庭一样合作。

杨娟(主持人):以色列的国土面积狭小,资源也相当的贫乏,那么在上海世博会的以色列馆呢,可以称为是相当的“袖珍”。在整整半年的整个展期当中,以色列馆只可以容纳200万游客,不过渡堂海和他的设计团队,早就已经设想好了,他们在顶楼设计了一个巨大的屏幕叫做“光之厅”,这样呢,过往的游客就可以通过玻璃,看到屏幕上展示的内容。

渡堂海说,这就是展馆内和外之间的对话,他的特别的之处就在于建筑物之间需要有对话,有了对话才会有和谐。楼和楼之间和山和山之间的空间,就是用来“对话”的。

走进世博会》在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

主持人:杨娟

首播时间:周一至周五   22:30-22:35

重播时间:周二至周六   12:30-12:35   16:15-16:20

声明:凡注明 “凤凰网”来源之作品(文字、音频、视频),未经凤凰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凤凰网”。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 0 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赵佶
频道头条 Big News

手机上看新闻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