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崛起框架下 如何理解爱国
2008年05月16日 14:30凤凰网专稿 】 【打印
相关标签: [邱震海] [震海听风录] [叶国华] [爱国者]

解说:新时期的中国国民应有怎样的大世界观,如何把握爱国情绪。香港政策研究所主席,曾任香港特区首任行政长官董建华特别顾问的叶国华做客听风录,从自己的爱国经历来看不同时代的香港人,对国家的认同感。

邱震海:我们都知道,香港今天回归已经将近11年了,中国也正在崛起,那么今天我想,我相信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爱国者,叶老你更是一个爱国者,那么从当年的爱国到今年的爱国,您觉得这两者之间,从您内心的历程上,自我认同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叶国华:我相信过去有一句老话,说爱国不分先后,爱国也应该不分环境跟历史环境,所以我相信大家都是一样的,都是热爱自己的祖国,希望自己的祖国强大,希望自己的祖国能够文明、振兴,我相信这是一样的。

当今“爱国”已受主流社会认同

叶国华:唯一的不一样就是,大家的处境,现在的爱国是能够在一个宽松的、公开的,比较能够受到主流社会认同的这种环境之下,以前我们那个时候的爱国,比如说,我那个学校是一个所谓亲中学校,我也不敢告诉人家说,我学校是什么学校,因为你一讲那个学校,等于说你是左派了,你是亲中的了。

所以也是受到一些社会上主流的一些压力,那个时候是当时的社会环境,所以我相信最大的不一样就是这一点,但是从爱国这个角度来说,我相信是一样的。目前这宽松、宽容的环境,让大家更加了解自己的祖国,我认为是个很自然的感情融入的过程,不一定是有什么特别的,有些什么界限在里面。

邱震海:您讲到宽泛和宽松的爱国热情,我个人认为非常感兴趣儿,你觉得首先从一个人自我定义上来说,作为一个爱国者,在现代意义上,在中国崛起的框架下,作为一个爱国者您觉得首先要具备一些什么样的思想上的逻辑?

经济起飞让爱国者有自信

叶国华:我认为到现在我们祖国已经有一万五千、六千多亿美金的储备,29万亿我们的GDP,首先认为我们所有的爱国者,首先有个自信,就是说我们国家能够解决问题,我们经过100年的努力,我们站起来了,不需要挨打了,我们在经过30年的开放改革的努力,我们现在一部分人富起来,剩下我们就是走一条文明的、开放的、进步的、跟国际接轨的道路,这条路我估计要很长时间。

叶国华:所以首先我们要建立自信,有了这个自信,我们第二条就要宽容,因为当我们想到,我们这么大的一个出口的比例的时候,你知道在我们GDP里面,67%是出口的含量,这样子就使得我们跟世界的张力比较大。

应以宽容理性回应压力挑战

叶国华:在这种情况之下,我认为所有的爱好者有一条,首先要自信。第二我们要知道国际的环境,我们需要一种宽容的这种态度,在某一种情况之下,受到巨大的这种压力跟挑战之下,文明的回应、理性的回应是非常关键的。

邱震海:说到文明、宽容、自信,说到与国际接轨,我简直不相信我的耳朵,这是从一个传统的,过去三、四十年,一个香港的爱国者和左派的嘴里说出来。

那么到底叶先生是如何理解与国际接轨,叶先生如何理解,在中国崛起期的文明、开明、宽容和自信。

邱震海:除了多年从事爱国运动之外,今天的叶国华先生,同时也是一个国民教育家,他在许多地方都创办了国际学校。

解说:叶国华一直主张推动国民教育和世界公民教育,近年来也在北京、上海、重庆、烟台、青岛、美国、硅谷等地,投资国际学校,此外他还身兼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名誉理事长,西安交通大学亚欧研究所理事会主席,美国传统基金亚洲研究中心顾问委员会成员等职。着力研究全球化、东西方文化融合等问题,对中国对外关系,海峡两岸以及内地与港澳关系发展尤其关心。

邱震海:叶先生刚才您讲到,中国目前崛起需要开明,宽松、自信,同时跟国际接轨,我也说了,这简直让我觉得很不相信,这是一个从传统的左派口中说出来。

因为无论在香港还是在中国大陆,在香港许多人理解的左派,是相对比较保守,是相对比较封闭的,在中国大陆,目前也有一种,多多少少有一种趋势,认为爱国就是比较情绪比该狭隘的。

所以您能够讲出,中国目前爱国是需要一种文明、开明、与国际接轨的,我非常感兴趣,您到底如何来理解,这么一种在新的中国崛起期的一个爱国者需要的素质。

如何从宽泛意义上理解爱国

叶国华:我认为,在新的文明崛起的过程里面,我们一定要把自己放到全球的大环境之下,另外我们也认为,我们要把我们的时间观点扩大到五千年,两百年,五千年是整个中国的传统,两百年是我们整个为中国文明、振兴而奋斗,这两百年是一个完整的过程。

从两百年眼光看中国

叶国华:从清末一直到现在,因为我为什么要把他扩大到两百年来看呢?我不太愿意说,这个国家进步,就是中国共产党管理之下,国家才找他的进步的道路,他应该是从我们1840年,就已经开始在找我们自己的路,所以李鸿章那个时候说,我们碰到三千年没有碰到的一个大变局。

所以从这里来看,其实从1840到现在,已经是在找自己国家的道路,如果有这个时间概念,有这个空间的概念,那我们看问题就有不同的视觉。

中国文化价值须与世界接轨

叶国华:而且从最近30年我们的成就来说,最大的是使得我们自己有自信,我们可以解决中国自己的问题,我们可以走中国自己特殊的道路。

但是这个特殊道路因为放到中国,跟世界这个环境之中,就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因此我们自己的文化价值观,怎么样跟世界的价值观能够有一个接轨,这样子我们才能够融进中国。

所以在2000年我们进入WTO以后,你就看到,我们是融进世界的一个很大的部分,我们现在要依赖自己的祖国,一个是自信,一个是了解中国与世界这是非常关键的。

邱震海:就您的观察而言,因为您长期,经常在中国大陆工作,同时也从事香港和大陆的公民教育,就公民教育以及国民事业来看,您觉得中国目前包括中国大陆和香港,国民事业有哪些盲点,在目前的情况下?

中国国民须多了解世界与传统

叶国华:我看是这样子,在国内比较多,需要的是让他们多了解世界,另外一个盲点就是让他们要多了解自己的传统,其实我在国内从事教育工作这么久,我感觉其实我们中国的孩子,对我们自己国家的历史文化这方面,也是在慢慢淡薄之中,他们对世界的关注、了解也不多。

香港市民须增加国家认同感

叶国华:在香港还加一点,就是对自己的国家的感情的隔膜,这一点是从殖民地这么多年时间,后来发生国家这么多政治运动,这些运动使得香港,一般来说对国家有一个距离感,这一点我们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怎么去把这个距离感缩短,这方面在香港要多做工作。

风波过后如何看西方价值观

邱震海:您讲到香港未来的定位,我个人非常感兴趣,先请教您另外一个问题,您刚才讲到,整个中国和西方的关系,中国自己需要反思,然后未来双方都有一些沟通的空间,那么在这次所谓的中国和西方风波,在奥运和西藏问题上,风波产生之后许多中国的年轻人对西方的民主、自由等,所谓西方的主流的价值观,产生了许多的困惑乃至困扰,你一方面是坚持所谓的民主自由,但另一方面你又对中国这样指手划脚。

所以您怎么看,在目前的这么一种情况下,对于民主、自由包括新闻自由在内,这些本来是来自西方的主流的价值观以及中国未来,中国的年轻的爱国者们,未来如何跟这个价值观形成一种互动。

民主人权与全球共同价值

叶国华:我认为,在国际价值方面,西方一些人权、民主、言论自由、环保、公民的权力这些概念,我认为还是要保持,这用我们温总理的话讲,这都是全球人民共同的价值,不单指是所谓西方人的价值。

现在有些所谓西方的言论,他们根本就自己违反了言论的自由、他的理性,他的宽容,他的科学这方面,反而是,他们自己违反了一些做法。

近期《震海听风录》节目精选

中西风波达到高潮时 中国文化精英何以“集体失语”?

西藏事件暴露中国精英困境 达赖何以被西方接受

中日关系中什么令福田康夫最头疼?

西藏问题 日本态度引人关注 欧美未施压?

从各国对北京奥运微妙态度 看欧美日对华政策异同

《震海听风录》节目在凤凰卫视资讯台播出

首播时间:周三 20:15-21:00

重播时间:周四 03:15-04:00,14:15-15:00

声明:凡注明“凤凰网”来源之作品(文字、音频、视频),未经凤凰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凤凰网”。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