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王鲁湘:王世襄是文化人高雅格调的符号


来源:凤凰卫视

人参与 评论

核心提示:在上海市博物馆里,有一个专门陈列明清家具的展馆,在这个展厅里面有80件展品深深的刻上了一个人的烙印。这些珍贵的老式家具几乎都是他走街串巷淘来的,他叫王世襄。有人说他是百年来最有趣的文化人之一


    解说:君子远庖厨,若论家世,王世襄理当远远的待在厨房之外,但是他却对此兴趣十足,甚至在1983年的全国美食博览会上,还担任过评委。
   
    萨本家:可以给你讲一个故事,大概九十年代的时候,曾经有人请王先生、启先生、徐邦达徐先生之类的去美国去一次,路过香港,请吃饭。请了一个他就说,评论今天的菜,说今儿的菜哪点哪点差一点点,这个接待的人就很紧张,就说咱们明天咱换一家吃。换了一家菜,他又找出毛病了。
   
    王鲁湘:又找出毛病了,老能挑出八病来。
   
    萨本家:这个老能往八病那靠,最后同行的人就说王先生,人家是请你吃饭,不是请你来评评,不好意思,就这样,所以后来王先生就不说了。
   
    梅生(摄影家):在南小街北口有一个烤鸭店,我们吃的烤鸭,王先生买单。印象特别深的一句话,王先生(说),今天请你们俩吃烤鸭子,烤鸭子这句话不是我们平常说的,今儿请你吃烤鸭,这也是句北京话,所以这一个子在这里不是儿话音,我知道了,这是北京老一辈的对这个烤鸭这个食品,他的是一个什么概念。从这个语言的叙述当中,一个字,多了一个字的尾音,这个人的形象一下让我觉得就是,通过他的语言,一下就觉得这个人的他的身份特征就表现出来了。
   
    解说:爱好美食的王世襄,晚年日子过的平淡安静,这也是他一直所追求的人生。不过他不曾想到,2003年,他一下子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
   
    王雁南:就是在2003年的时候,我们帮王先生把他们的收藏,主要的收藏都做了一次专题的拍卖。
   
    王鲁湘:俪松居。
   
    王雁南:俪松居的这个长物志,这个当时是非常非常轰动,是很大的一件事情。这个说起来呢,因为我们跟王先生很长时间的接触,然后应该说互相都有信任了吧,他也看到知道我们状况怎么样,知道我们是一个,就是还是可以信得过的。那有一年他主动说的,主动提的说要把家里的东西,收藏的东西梳理一下,身体都不太好,那个时候他自己身体有一点不好,袁先生还没有什么。
   
    王鲁湘:就打算做一个交代的意思。
   
    王雁南:就是做一些安排,我们当然是喜出望外,很高兴,那当然我们也为这个事情做了很充分的准备。
   
    王鲁湘:好像还专门为这个东西做了一个专门的展览在拍之前。
   
    王雁南:2003年秋季拍的,2003年夏天的时候做了一个小型的专业的一个展览,那很多人从各地飞过来,人不一定多,但是业内的人,或者这一方面研究的人都知道,都非常高兴。
   
    解说:2013年11月26日,王世襄的143件藏品悉数成交,总额达六千多万元,拍品囊括古琴、铜炉、木器、雕刻、漆器、竹刻等九类,一些精品不断打破同类拍品纪录。
   
    王雁南:完全出乎我们的预料,出乎所有人的预料。其实那个时候,2003年秋天是非典以后,就拍东西,这一路来价钱都挺贵的,我们常常也有很多惊喜,冒出很多高价。但是王老的这次拍卖的这些东西的这种,他的这个成交的倍数和对市场的影响,远远大于之前的,几乎所有的这个拍卖专场的影响。当然这个拍卖成功,我觉得相当大的一个程度,是大家都对王老的崇敬,对王老的信任,因为差不多所有拍卖的这些,就是都是改革开放以后的这些年轻的,中年的人,像他们都是受王老的启蒙,看王老的书,才开始进入这些收藏的。然后现在等于是教父的东西,教父收过的东西,场上很多很感人的情景,就是好多有的开场了以后,还有的人没赶及,匆匆忙忙冲到场里,找我们的人赶紧办了牌照冲进去,问他买什么,他说不知道。
   
    王鲁湘:不知道。
   
    王雁南:凡是不管什么,能买一件就行,能买到一件就是有一个纪念。
   
    王鲁湘:而且听说这个拍完了以后,也有来晚的人,在场外堵着已经买了东西的人说,不管你买了什么东西,反正我加二十万。
   
    王雁南:对。那时候都已经不是说看这个东西怎么样,不是这种理智,也不是说我收铜炉的,就不买佛像,或者我不买古籍,不是这个意思。
   
    王鲁湘:买的就是俪松居的这个名号,买的就是王世襄手里头过过的东西,就买的是这个。
   
    解说:拍卖结束后,有人告诉王世襄,一个铜炉的最终拍卖价格后,王世襄说他们疯了,怎么能值那么多钱呢?
   
    王鲁湘:大家为什么愿意拿出十倍甚至一百倍的价钱,来抢购一件这场拍卖会上的东西,就是因为他们是王世襄的东西。为什么王世襄的东西大家会这么热爱?就是因为王世襄成为了一个符号,一个什么符号?就是一个在任何艰难困苦屈辱的情况之下,不甘沉沦,保持一个文化人的高雅的格调,然后不屈服于生活,扼住命运的喉咙,仍然把自己的生命放逐到自己的所有的爱好中间,然后把这种爱好和整个的中国文化和中华民族的这种文化生命融为一体,发扬光大,然后让命悬一线的这样一个中国文化的文脉,得以延传得以传播。
   
    是这样一种人格,灌注到了他所有的藏品中间,我们每看到一件从俪松居里头出来的东西,只要这件东西曾经是王世襄收藏过的,我们就能够看到刚才说的所有的这种精神灌注在中间。这种精神,是我们每一个搞文物收藏的人,搞古董收藏的人,搞艺术品收藏的人,应该具有的,这是达到了收藏的最高境界。是这种最高境界贯穿到了每一件藏品中间,使它成了无价之宝。
   
    解说:2009年,王世襄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去世,享年95岁,以他本人生前意愿,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家中不设灵堂。而就在这一年的5月,他的好友丁聪也离开了人世,五十多年前,他们一起在芳嘉园相聚的四合院,也早已被移为了平地,这些代表一个时代的文化人,虽然远去了,但他们却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成为了整个中华民族文化的注解者。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王翔]

标签:王世襄 家具 本家

人参与 评论
2014-06-20文化大观园 百年“玩家”王世襄(下) http://d.ifengimg.com/w120_h90/y0.ifengimg.com/pmop/2014/06/20/095a9f8d-5b75-4aae-848b-409f5993164a.jpg

网罗天下

凤凰新闻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