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王鲁湘:王世襄是文化人高雅格调的符号


来源:凤凰卫视

人参与 评论

核心提示:在上海市博物馆里,有一个专门陈列明清家具的展馆,在这个展厅里面有80件展品深深的刻上了一个人的烙印。这些珍贵的老式家具几乎都是他走街串巷淘来的,他叫王世襄。有人说他是百年来最有趣的文化人之一


    解说:1992年,上海博物馆新修的家具馆没有可供陈列的家具,香港商人庄贵仑为纪念其先人,表示愿意买下王世襄的收藏,再以自己名义捐献给上海博物馆。王世襄再三考虑之后,同意了这个提法。
   
    王雁南(拍卖公司总裁):那王先生也很支持,那后来以后也是说过一点,就是说过一些当时的价钱还是很便宜嘛,由于这个东西是要去博物馆的,所以王先生也没有太计较,也很乐意看到这一批机具去上海,上博。现在大家去上博参观的这个上博的明清家具馆里边的主要的东西,就是王世襄的收藏。
   
    解说:虽然王世襄的家具收藏全部归于上海博物馆,但是这件事还是引来了文物界人士的一些议论。
   
    萨本家:有一个说法,觉得这老是财迷,最终还是把东西卖了,我不同意,这个历史上由一个人把一个品类的东西收到一个极致,再由他亲自处理,把这个东西完整的交给后代,交给社会,交给整个的民族,我觉得这是个大贡献。
   
    王鲁湘:是的。
   
    萨本家:至于所得的那笔钱,在今天看来,已经是区区可数了。
   
    王鲁湘:微不足道。
   
    萨本家:只不过他利用了他生前的影响、身份、著作,而且完整的把这些东西,智慧的留给后代,我觉得这是王先生和袁先生的重大贡献。
   
    王鲁湘:他捐出去的不仅仅是这80件东西。
   
    萨本家:他收回来的也不是仅仅是那个区区的一点钱。
   
    王鲁湘:对。
   
    萨本家:他的一个大概念是要子子孙孙能够再看到我所发现的美,我所认知的这些个,这个当时的一些文化是什么样子。
   
    解说:1998年,王世襄和夫人袁荃猷曾到过上海博物馆,但是未曾在家具馆过多的停留。有人说他们是怕睹物思情。
   
    王鲁湘:在国外,从来没有听说过什么完全免费捐赠这一说,没有的,哪怕象征性的一块钱,你也得高,表示什么?表示我一个所有权的让渡,是对我的一个所有权的一个尊重,一个法律尊重,更不要说别的了是吧。所以我觉得现在这些老是拿着说王先生这个不是捐,他是卖,好像就低人一等,我觉得这个说法都是毫无道理的。都是我们这几十年受这个极左思潮的洗脑,然后达到的一个非常非常这个有问题的一个认识,一个人自己花钱,省吃俭用,过着艰难困苦的生活,然后把这些东西从分散的各个地方,甚至从这个废品堆里头把它给收回来,又用了几十年的时间,像保护自己生命一样,在那么一个时时刻刻会遭遇这一个灭顶之灾的这种历史环境里头,拼着性命把它保护起来。我到最后我收它一点钱又怎么了?错在哪儿了对不对?更何况我通过这种形式,让它们集中在一起,不再分散,然后最后变成一个天下之公器,这种安排是多么的处心积虑对不对。我们要为这种安排应该大声喝彩。
    
    解说:除了家具的收藏和研究之外,王世襄还被许多人暂为京城文化界最会做饭的美食家。曾是王世襄邻居的郁凤回忆说,王世襄不但每天买菜是行家,哪个铺子能买到最好的佐料也是行家。不但吃的品位高,做菜的手艺也是超一流。
   
    萨本家:吃过他的葱。
   
    王鲁湘:焖葱,焖大葱是吧?这是他最拿手的?
   
    萨本家:这是他最著名的。
   
    王鲁湘:著名的。
   
    萨本家:其实呢就是也跟他的人一样,就是用最简单,最简单的物质,让你感受到这个味觉,以至于味觉与其他的感觉交融在一起的那个感觉。
   
    王鲁湘:对,也就是说王先生对菜,第一个是用最自然的、最普通的、最老百姓的家常材料,但是的话呢,他研究它的性质,然后讲究刀功和各种各样的佐料配法和包括火候,然后最后做出来一个不同寻常味觉的东西。
   
    萨本家:他跟我讲小的时候,他就两块砖头搭起来,搁点劈柴,点着火,他就在这儿就掂起勺了,家里面请客也好,或者到外面,其他的家里去吃饭也好,都是站到厨房里面,看着人家名厨在那儿主灶。
   
    王鲁湘:他舌尖上有过美好的记忆。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王翔]

标签:王世襄 家具 本家

人参与 评论
2014-06-20文化大观园 百年“玩家”王世襄(下) http://d.ifengimg.com/w120_h90/y0.ifengimg.com/pmop/2014/06/20/095a9f8d-5b75-4aae-848b-409f5993164a.jpg

网罗天下

凤凰新闻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