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追忆中国动漫之父张光宇 影响二十世纪的画坛巨擘

2012年12月04日 16:21
来源:凤凰卫视

 

张大羽:他在英美烟草公司的时候,西方的画家也很多,各方面很多的,他们这些画家都有一手的,西方的这些画家他有一手的,他有的他还有,还有的藏藏掖掖的,不给人家看见他那一手,但是我父亲他说我,你再藏我看一眼,我就明白你在干什么了。所以他在那英美烟草公司那里,学到不少东西的,受的影响也比较多。

解说:这些曾经风靡上海滩的香烟牌、月份牌,他们在当时被视为都是之眼,用最商业的方式,演绎着十里洋场最顶级的时尚,推销着一切可以推销的东西,虽然只是一个烟草公司的绘图员,当张光宇画下的是一个时代的标记。

王鲁湘:和传统概念的“绘事”不一样,张光宇从事的所有绘事有一个共同特点,他们都不是供雅士清赏和秘玩的,而是面向尽可能广大的公众,时效性、广告性、宣传性,这些为春从艺术所不屑的社会功利性目的,恰恰是张光宇艺术创作的出发点,这就使他的“绘事”既不同于美术院校的教授,也不同于肆的画师,他不是学究,却是个文化人,但他又不能太清高,因为还要靠文化讨生活。也许从一个传统文人的立场看,这是个令人尴尬的角色,但事实上,这正是和那样一个时代同步的一个崭新的,充满活力的角色,是一个适应着资本主义文化生产方式的角色。

解说:20年代,上海、外资公司,中国的第一代白领,这些关键词几乎都可以用在这个年轻人身上。生活稳定、收入富足、娶妻生子、衣食无忧,但这个年轻人,却没有沿着这条轨迹按部就班地走下去。

这是二十年代初一位信仰马克思主义的德国摄影师在上海拍摄的一段纪录片,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揭示着在他眼中,深刻的阶级矛盾,直到1925年,五卅运动爆发。

张临春:当时是发生了五卅惨案,那么这个外国人欺负中国人,他就觉得给外国人打工不好,所以他就离开了。

张大羽:离开了,当然烟草公司当然舍不得他,他很有作用嘛,他说那你别走吧,你走了,这么好的位置,钱赚得也多,收入不少,他说你们政府啊,说老实话你们政府也还在跟我们打交道呢,那时候宋子文他还到烟草公司那去,他去接洽什么业务,他说你别看你别傻了,你政府都这样,你何必呢这样子,你离开不是很可惜吗,钱也多是吧这里。可是我父亲还是走了,还是离开了。

解说:其实还在烟草公司供职的时候,张光宇就开始和几位志同道合的好友创办漫画刊物,离开烟草公司后,张光宇则彻底从一个画香烟牌的外企职员便成了漫画刊物的出版人。虽然他没有任何党派,也不是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者,但在那样一个动荡的时局中,尽管言论自由受限,但有什么能够阻挡一个具有正义感的画家,用画笔表达自己的感受呢?

王鲁湘:当时候在上海的漫画中间,也分什么左翼或者中间派的,或者是什么右翼的东西。我记得当时候张丁先生好像自己刚刚出道的时候,画的漫画都是比较激烈的,要求内战反对政府黑暗的东西。结果他寄给这些号称左翼的刊物,反而被退稿,结果投给认为被说成是中右翼的张光宇先生的这些漫画,不但发表而且是作为封面,这当时让张丁先生觉得也不可理解。

唐薇:我最近我也注意了一下,就是张丁先生他投稿的那些漫画,我感觉呢一个张光宇先生他们的漫画呢很长一段时间呢,人们对他有一个误读,其实张光宇他们的漫画刊物,是非常清楚的漫画,社会漫画、政治漫画,所以说中国能够在那个年代,开始一个大的变革,还是有很多的社会力量或者说社会阶层,他心里都有这样一个要求。

最后变成了左翼右翼我倒觉得,我倒觉得经常有时候嘛,所谓左里边它可能有右,右里边可能有左,分不清楚的,我觉得还是为了国家,为了人民。

解说:想搞清楚张光宇在二三十年代到底办过多少刊物,难度颇大。《三日画报》、《上海画报》、《时代画报》、《万象》等等至少十余种,而且艺术风格多元。虽然其中大多刊物在当局的言论监管下,一一短命夭折。但他还可以继续创刊。就在上海沦陷前夕,他又主编了《抗日漫画》,跟随他的人越来越多。

王鲁湘:我们很容易说起来,说光宇先生当时是出版社的老板,对吧。手里头好几个刊物和出版社,实际的情况并不是像我们现在想像的那种大出版商或者是大出版社一样。

唐薇:是啊,他办第一个刊物,就是他自己独立办的《三日画报》的时候,同时他开了一个叫做东方美术公司,这样一个听起来很大,但是实际可能就是一个小门脸,我估计就是个小门脸,是不是有个小门脸还难说,可能就是在一个楼上弄个小房子,可能都是那样很紧巴巴的。

王鲁湘:稿费给的还很慷慨,据张丁先生回忆,当时候张光宇先生的那个漫画杂志的封面,是15块光洋,15块光洋抵这个张丁先生在南京给报社做这个美术的这个设计,版式设计,整整顶一个月的薪水。

唐薇:对,他是绝对不耽误别人的稿费,因为他认为稿费嘛,是人家唯一谋生的这么一点点。

王鲁湘:从不拖欠稿费的

唐薇:对,因为我是从他的家里面,孩子们聊天啊,讲过,有时候弄的自己家里紧巴巴的,因为他妈妈有时候会念叨,他就为这个,他去把家里钱拿去付稿费,弄得家里生活紧巴巴的这个事情,曾经跟孩子们也是说过这样的话,所以孩子们印象也是蛮深的。

解说:讲义气、不计较、喜欢成全人、有钱大家花。张光宇在当时美术界的地位不仅来自他的艺术才华,还有他的人格魅力。夫人汤素贞做得一手好菜,家里永远是人来人往的沙龙。直到1937年,八一三事变,办刊的环境更加恶劣,张光宇举家迁往了香港,这成为了张光宇之后十余年颠沛生活的起点,而大闹天宫的人物形象,也由此落下了第一笔。

王鲁湘: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上海漫画家圈子里,张光宇是当仁不让的“带头大哥”,黄苗子19岁闯荡上海,在张光宇办的刊物发表漫画,叶浅予的第一副漫画,发表在张光宇主编的《三日画报》,张丁自认“光宇先生的私淑弟子”,华君武称张光宇是自己的“漫画引路人”,黄永玉12岁那年得到的儿童节礼物,就是张光宇绘著的《漫画小事典》,而丁聪回忆起张光宇则说,比起父亲丁悚,张伯伯对他的影响更全面,甚至他作品的书名子“小丁”也是张光宇对他的昵称。

如此看来,张光宇堪称“大师的老师”,但如果我们翻阅现在的中国美术史,却几乎很难找到张光宇这三个字,被人长久记忆,被人轻轻遗忘。

[责任编辑:李涛] 标签:张光宇 现代艺术的标志 苗子
打印转发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 历史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