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湖南老司城遗址:中国南方故宫

2012年11月10日 15:12
来源:凤凰卫视

彭氏土司为湘西做的最后一件好事

王鲁湘:就因为这样一个排水的工程,使这样一个土司城上千年在这个地步不挪动一步。

解说:由于土司拥有太多的独立性,慢慢变成了独立王国,尤其是云南、贵州等地的土司,不像湘西土司一样服从国家利益的任意调遣,反倒是与中央分庭抗礼,雍正四年即1726年,云贵总督鄂尔泰建议取消土司世袭制度,设立府、厅、州、县,派遣有一定任期的流官进行管理,雍正对此甚为赞赏,令其悉心办理,史称“改土归流”。

柴焕波:首先土司制度在我们中国历史上是起到了非常了不起的作用,那是一种政治的智慧,西南这么大一片,两千多家土司,这么一两千年都是平平安安的,这一块一平安,你整个国家就安定了,所以这里边土司制度是功不可没,绝对起到了非常好的一个作用。

王鲁湘:是一个很智慧的政治设计。

柴焕波:你看后来从反的来说,改土归流以后。

王鲁湘:反而乱得更多了。

柴焕波:湘西这个苗民问题就出来了,一次又一次的苗民大起义,甚至动摇了清政府的它的统治基础,总之反过来,以前呢?以前这个苗民起义早就被土兵制止了。

王鲁湘:自己就制止了。

柴焕波:控制住了,控制了这个土兵,在史书上面讲的很清楚,苗民不怕你汉兵,他怕的就是土兵,所以保持了这种很平静的东西,这个是在某个历史时期它是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当然不能否定说改土归流错了,这毕竟是我们中国历史的一个大的趋势,我们中国最后还是会走向一个帝国,一个更统一的局面,只是说土司制度,我们值得重温,值得回味,里边的很多智慧也有利于我们现在思考民族政策作为一些借鉴。

王鲁湘:温故而知新。

柴焕波:对。

王鲁湘:因为我们现在56个民族的一个大家庭,其实有很多的问题,应该从古人的政治智慧中去吸取很多东西。

解说:雍正六年,清政府派军队进驻湘西地区,生性柔弱的永顺末代土司彭肇槐迫于压力,上奏请求改土归流,深得雍正欢心,这张图片上的碑刻是在老司城遗址附近的一座观音庙中发现的,经过考证,上面的文字是彭肇槐所写,所表达的内容是对当时改土归流的不满,但也无可奈何。

王鲁湘:永顺的这个老司城,土司城,你说有那么大的规模,从雍正年间以后,这个土司制度消亡以后,那一片地方成为什么了?成为一般普通居民住的地方了吗?

柴焕波:这个地方,因为老司城之所以选择这个深山,那个地方很贫瘠,老百姓吃粮都有问题,都是深山,没有什么农耕耕地,他把这个王城放在一个不产粮食的地方,纯粹出于军事考虑,就是别人打不进去,你考虑原来没有那个盘山公路那个情况下。

王鲁湘:很难进去的。

柴焕波:我十几年前搞考古头一次进去,那他们乡里边的书记,跑到上头上面接我的行李,然后把我的人从一个很小的小溪坐着一个很小的船穿进去的,那个尚且如此,所以当初考虑在这个地方建都,就是因为很闭塞,就是这个军事上有个很好的自然防御,那么改土归流以后,自然清政府不会选择这个地方,他喜欢一个开阔一点,有发展的地方,所以后来改土归流以后,他选择了新的一个县城,就是现在的永顺县城,所以也是因祸得福,我们大量的考古遗址啊一般古代的好地方,以后也是好地方,以后这个建的县城啊,这个层层叠压了,正是因为看不起这个地方甩在一边上,而且是个贫困村,也没有多少人建那个新式的房子,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它保存下来了。

王鲁湘:时间就停止在当年的某一个点上头了。

柴焕波:是。改土归流以后,它就回到了一个小山村,一个非常平静的,也养活不了多少人的一个小山村,这个原始状态,它的起点,所以这个面貌一直可以说保存到现在。

王鲁湘:驻守在老司城的末代土司彭肇槐,虽然在保境安民和服务国家方面一直做得很好,但是清政府还是在附近驻扎了兵营,大兵压境,使彭肇槐甚感不安,他明白湘西土司王朝大势已去,遂上奏请求改土归流,回到他的江西吉安原籍,在他日后的文字里我们不难看出他那时候的矛盾与痛苦,不改有灭族之灾,改,中央“以礼相待”,所以不得不改,据说,当彭肇槐携家眷离别故乡老司城时,行至灵溪河边,心痛欲角以致坠落马下,后长跪河边,泪似飞雨,不过彭肇槐虽然丢失了王权和妄图,却使得湘西免遭了战争和屠戮,保全了湘西的完整,牺牲一个家族的荣华与尊严,换来的是整个湘西的和平与宁静,这无疑是彭氏土司为湘西做的最后一件好事,而从那以后,老司城便逐渐冷落箫条,多少的故事都被这座废墟所替代了。

[责任编辑:袁鑫] 标签:司城 土司 土家族
打印转发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 历史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