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破除众生执迷 中国最伟大的教育家马祖道一

2012年03月23日 17:18
来源:凤凰网专稿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创丛林 完成禅宗史上最伟大改革

解说:马祖以前的禅僧修行是依“托钵行脚”的印度传统,僧人们过着岩居穴处、或寄居律寺的居无定所式生活。但是中国的气候环境、民俗风情都与印度不同,靠乞食托钵非常困难。

孔刃非:因为印传佛教,释迦牟尼是不允许僧人去种田,不允许僧人耕地,因为他怕种田耕地的时候呢弄死了很多小虫子,这样的话呢,与他的教义不合,可是到了中国以后,中国的信仰跟印度不同,印度的僧人是托钵化缘,拿着一个钵盂,到舍卫城,到城里头去挨家挨户的去化缘,是这样供奉自己生活的。到了中国,你要拿着钵盂去挨家挨户化缘,中国人历来对这个不能自食其力,通过要饭这样的办法,中国的传统是不大习惯、不大舒服,对这种要饭的人,特别是好手好脚的人去要饭,中国人历来是看不起的,我们是个勤劳的民族,所以这些僧人们要通过托钵去化缘呢,在中国的时常就不像在印度,另一个呢,在中国不能在树底下住个一宿,刚才讲结茅筑庵也好,打坐,在哪个洞里面,在那个树底下都是比较困难,所以呢它必须改革。

解说:唐代经过武宗灭佛运动,好多宗派惨遭灭门之灾,佛教走向下坡路。而禅宗因为散居山林中的独特修行方式幸存下来,并成为这场法难之后唯一大有发展的宗派,马祖看到了其中的机缘。

纯一:他认为佛教不仅仅是我们个人的事情,还是牵扯到一个整体,我们佛教如何要得到正法久助,让正法眼藏如何来传扬,过去是靠衣钵来传扬,但是仅仅靠衣钵的话,那是在单独的一个秘密时期,让这个法要传下来,可是现在六祖的顿悟思想,已经传遍大江南北了,那么马祖就想了,既然已经传遍大江南北,那么我们现在就不需要一个一个的来教,我们可以群体共修,只有这样我们的力量才能集中在一起而且分工明确。比如说我们现在如果在山洞里打坐,你都很难避免我们生病的时候,我们的身体上出了毛病,我们没有办法自己照顾自己的情况下,这种情况下,那就我们很容易连身体都不保,所以马祖讲了大家在一起有一个互相照应的过程。另外的话呢,这里面有一个管理的问题,马祖讲要续佛慧命,必须要有一个团队,没有个团队,佛教这种佛法就无法传扬。

解说:马祖雄才大略,但是他需要一个具足的因缘,才能完成“创丛林”这场改变禅宗历史的壮举。随着马祖座下门徒逐渐增多,他在赣州找到了一个实现自己愿望的宝地----龚公山。

孔刃非:龚公山是有一个隐士姓龚,在那里隐居,隐居的那个地方其实也挺出名的,那么马祖到了那里以后呢,他说他需要有点一柱香的那么大的一个面积的一座山,还有呢要有一袭袈裟那么大的一块田,让他去那里待下来,当时的这个主人就同意了,同意以后呢,马祖点了一支香,这个香就弥漫到了整个的一座山,太阳出来了,他把自己的袈裟丢到空中,正好把太阳光给挡住了,于是大片田地和那个一座山全给了他。其实这是一个文学上的传说,非常的美丽,但是我是这样想的,就是因为在唐朝中期,我们赣州这个地方还是没有多少开发,原始的原住人不是太多,这就意味着,越偏僻的这些山里头呢很多土地、山峦是没有主人的,那么没有主人,他在这里面,拥有一块土地,自给自足,自己耕作,他才有了这个得天独厚的条件。

解说:马祖建丛林的同时,提出了反“托钵乞食”传统的新思路:农禅并重。他主张寺院应该自耕自食。至此,马祖道一实现了禅宗史上最伟大的改革。

纯一:马祖的丛林制度建立以后,对我们佛教生存和发展,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基础,可以说马祖是印度佛教中国化的第一位大师,他是真正中国化的一位大师,没有马祖,我们的共修的这种方式可能还要延后多少年,正是因为有了马祖,超越的把印度佛教进行了继承,那么才完成了他创造性的转化,为我们中国的佛教的慧命、传扬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和思想,提供了思想的渊源,那么做出了积极的探索,所以说马祖也是一位实践家,是一位思想家,是一位佛教慧命的承载者。

最伟大教育家和他的思想体系

王鲁湘:现代学者胡适指出,真正的中国禅宗不在惠能,而在马祖道一。如果说他创建丛林相当于搭建了一个个学堂,那么他还给这些学堂提出了一些绝对是高瞻远瞩的校训。马祖提出:平常心即道。这句话今天看起来不稀奇,但这思想若是拿回唐代来看,算是绝对的后现代派。除此之外,这位高僧肯定就不是学堂中的“老夫子”了,他一定是极具人格魅力的大师。有这样一个小故事:马祖在江西弘法,一个官吏初入道,问马祖:弟子是饮酒吃肉对呢,还是不吃?马祖回答说:如果饮酒吃肉,那是你应得的俸禄;如果不吃呢,那就是你的福分了。总之,他会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让人茅塞顿开。

解说:马祖被后人尊称为最伟大的教育家。最为人称道的是,他会针对每个人的根器,实施最有个性的教导方式。

“这是什么声音?这是野鸭的叫声。刚才的声音哪儿去了?飞过去了!唉约哪里何曾飞过去了?”

纯一:禅定并不是在打坐的时候,仅仅在打坐的时候,才有禅定,而是在生活的每一个时空都是有禅有定的。六祖讲了,外离相名禅,内心不乱为定,就是外要离一切相,内心还不能乱,这个才叫做禅定,那么你外这个相,野鸭子一飞过去,你都着了相了,唉,鸭子,是,过去了,好,你的心跑过去了,那你这个心就没有这个定力,没有定力的话呢,那么我们经常就会跟着外界的事物,把我们日常的这种欲望啊,我们的嗔恨啊,我们的这种,种种的悔恨啊,等等啊,就让你不得回援。所以马祖说我们的心一定要守住,在那个地方,在我们原来那个本来的、那个清静之心不要失去了。

孔刃非:所以他都可能是通过这么一些点拨,一些故事,甚至一些批评啊,一些甚至是严厉的辱骂之类的东西,他反正一举手一投足都可以使人成佛。他认为,这个佛的东西,在禅宗那里啊,它并不认为是一个高深莫测、难以企及的东西,佛其实是一种智慧,是我们达到能够看透我们芸芸众生,受到负累,受到思想约束的一种解脱,让你的智慧变得很高,能够看穿大家看不穿的东西,放下。所以如何让芸芸众生放下呢,当然马祖做了很多的功德,他在理论上提出即心即佛,你的心就是佛,同时呢,平常心是道,佛是什么,就是吃饭穿衣,大家平常的生活,其实认为,他认为那样是最好,应该是最好的修行的方法。

[责任编辑:胡淑丽] 标签:马祖道 创丛林 禅宗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