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绵山包骨真身 揭开肉身菩萨之谜
2010年05月06日 09:39 凤凰网专稿 】 【打印共有评论0

冯骥才:你看现在都在洞里边。是吧?

记者:对,整个就被包在里面了

冯骥才:对,嵌在洞里边儿了。

解说:绵山为什么有这么多的天然山洞?这至今仍是谜。有人说,这里曾是茫茫海底,地壳运动造就了如今的神奇。可究竟科学结论如何,我们仍然未能从地质学家那里找到答案。只听说这里的气候十分奇特,有时洞外已是炎炎夏日,可洞内却依然寒冰三尺。

冯骥才:历史的记载应该是在北魏时期,就有高僧云游到这个绵山,觉得这是一个天然的一个理想的,一个修行,僧人修行的一个地方,你看这些山岩,现在这个,你到山洞里边来了,你看这个地方绝对雨是淋不到,而且这些庙宇很像那个石窟寺,就是那个石窟,它一半都嵌都在那个山洞里边,一半我们露在外边。

解说:因为有众多可考的史料,冯先生随即对绵山的宗教形态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查证。史料中对绵山第一尊包骨真身——空王古佛的记载很详尽,也颇具故事性。可究竟可信度有多少?是否有杜撰的成分?冯先生还是在心中画了个问号。一次偶然的机缘,冯骥才在这里见到了第一个关于包骨真身的有利证明。

男:你看,就不是,在这儿。云雾四合,云中现出金字牌,云过去,空王古佛,太宗礼毕,就唐太宗礼毕,赐空王佛号,包塑真容。叱咤是吧

冯骥才:这个不管了,现在最重要的就是包塑真容这四个字。

解说:新的发现,很快被新的历史材料佐证。

冯骥才:明代正德11年,这个云峰寺着了一场火,然后呢,他就在这个(正德)13年重修的时候立了一个碑,这个碑上有一个记载,他记载的时候,唐代初年的时候,唐太宗在长安,那个时候大旱,他呢,就向绵山祈雨,绵山是祈雨之地,所以龙王特别多,所以龙王的传说故事。

记者:也特别多。

冯骥才:包括现在,现在的龙王殿,包括塑像,古代的,明代的,都有,当时呢,他在这祈雨的时候,田志超命令所有的僧人,把淘米的水往西边泼,泼完以后果然长安降大雨。

记者:降大雨。

冯骥才:降大雨以后呢,唐太宗亲自到绵山来,要来这个。

记者:见这个田志超。

冯骥才:对,要谢佛。要谢佛,到这来的时候,正好田志超圆寂,圆寂当年是71岁,他圆寂的时候,据说天空出现了4个字,叫大空王佛。这个空王佛,就空王就是佛的别称了,就出现一个大空王佛。那么唐太宗就封了这个田志超为空王佛。就后来修这个王佛殿嘛,然后他里边有几句话,封空王佛,包塑真容,有那么四个字。要证明唐代已经有包塑真人的一种,佛教的习俗也好,或者叫它佛教的文化也好,就把他包塑起来了。他是汉人成佛的第一人,有人说,这是后来做的一个石头的,把它罩在里边儿了,这个佛像的里边就是田志超的真身。

解说:绵山当地关于空王古佛的传说更盛,也更离奇,因此这里的香火格外绵密长久。传说,正是因为空王古佛修成正果的事实,才引来了后世学僧苦修佛法,把练就不朽之身当成是最高的宗教追求。

关于绵山第一尊包骨真身田志超,史料的记载是有理有据、有板有眼,几乎不容置疑。联想此前我们了解、也是大众仅知的广东韶关六祖慧能真身、九华山不朽肉身和东渡日本的鉴真大和尚法身,一个令人惊喜的结论忽然闪现了,他们统统在大唐现世,于大唐修行,做个大胆一点的假设,说不定唐代的高僧就有研习此类不朽法门的习俗和传统。然而令人称奇的是,在唐以后的千百年间,似乎只有绵山,延续了这一宗教传奇。

解说:正果寺坐落在绵山另一处抱腹岩的崖顶。绵山16尊包骨真身除云峰寺空王古佛、圆通和尚和焦居士外,其余被发现的真身都供奉在这里。这一尊包骨真身像,他的佛名叫思本。思本他是唐代的,也是包骨真身里面最早的一尊像,所以这尊像非常珍贵。思本的这个包骨真身像,我们最初发现的时候有一部分是裸露在外面的,但是后面加以保护了。

解说:思本,唐朝人,山西大同鸿远一带的人。这个人为什么出家了,他这个老家他是山西大同洪源那一带的,因为咱们那个昙鸾大师啊,就是也是山西代县那一带的人,所以那一代人距离那个五台山又比较近,所以受佛教的影响,后来这个思本他就到绵山出家了。

  共有评论 0 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孔繁星
频道头条 Big News

手机上看新闻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