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佛教认为僧人修行到最高境界,有可能实现圆寂之后肉身不坏的身体,称为全身舍利。这些圆寂之后的僧尼,身体经过多年不仅不腐朽溃烂,被尊称为肉身菩萨。后人再将其肉身用泥做成塑像,予以膜拜,就称为包骨真身。1996年,伴随着各级各部门开发、保护绵山的呼声,绵山包骨真身像终于面世。本期节目著名作家冯骥才将讲述和评价山西绵山这一世界奇迹。
凤凰卫视中文台4月24日《文化大观园》节目播出,以下为文字实录:
解说:2010年,中国寒食清明文化节在其发祥地山西介休绵山如期举行。冯骥才,全国文联副主席,民间文化遗产抢救者,也是这次祭祀活动的主要推动人。三年来,这位年逾古稀的老人往返此山数次,为的却不是这样的热闹。为什么见识多广的他会对绵山情有独钟?疑问伴随着我们,拉开了一道他至今未能全面解答的谜题。什么法门造就了他们的不朽肉身什么力量孕育了他们的修行传奇。继六祖、九华山不朽肉身之后的最大谜团,是佛法、道理的无边还是绵山胜境的孕育?
与冯先生接触,对于《文化大观园》来说不是第一次,可这次的题目确着实让我们大吃一惊。《文化大观园》与佛教因缘不浅,佛教界高僧修行之后肉身不腐的事情虽然鲜见,可我们也听说过、见识过。然而即便如此,当冯先生告诉我们,就在山西介休古老的绵山怀抱中,有16尊,甚至可能有更多高僧不朽的真身时,我们仍然难以相信。这可能是真的吗?如果当真是这样,那为什么如此之多?又怎会如此集中地出现在绵山?无数的问号等待着我们去寻找答案。而这一切,都要从冯先生第一次去绵山时说起。
冯骥才:2007年的12月份,国务院把几个传统的假日,比如清明、端午、中秋,把这几个节日定为了法定的假日。
记者:假日。
冯骥才:这样呢,我们知识界以外,文化界都决定,在这个绵山这个地方,也就是寒食清明的发源地,因为它有介子推这个事情,它是一个缘起,也是一个清明文化的原点。
记者:对。
冯骥才:就中国所有节日里边,有时间、地点、人物非常明确的。
记者:可能就这一个。
冯骥才:只有清明节。
冯骥才:所以呢我们就决定在那块搞论坛,在那个时候,有幸我到绵山去了,我大吃一惊。
冯骥才:那个地方跟山西的任何地方都不一样。
记者:山势、地理、地貌就不一样,是吧?
冯骥才:对,而且植被也非常丰富,岩石非常苍老,到处都是山洞,而且呢山谷非常幽美、深邃。到现在,你比如我今年,各地方都大旱,我现在去的话,它水涛沟的瀑布仍然很大。另外呢,你看那么早的节气,春天刚一来,刚一融化,这雪水就来了。另外呢,它是山有多高水有多高,在山顶上都可以看到这个泉水流动,它是一个非常奇异的,好像特立独行的一个。
记者:一个地理单元。
冯骥才:对了。
记者:跟我们理解的黄土高原完全不一样好像是。
冯骥才:哎,有一个小的自我的一个小的一个气候的一个环境。在这里边呢,有一些非常好的庙宇,我进去以后,更感到吃惊,这些庙宇历史非常悠久。神佛的造像非常多。有些佛造像可以进中国美术史。
记者:非常精美。
冯骥才:非常精美。张力极大。但是使我更惊奇就是这个包骨真身像。有石碑为证的、传承有序的,有口述记录的,一共有16尊。这个数量之大,我觉得。
记者:全国之冠至少现在。
冯骥才:全国之冠,可是过去谁也不知道。
记者:谁也不知道。现在时间久了,不就开始有了那个裂开了嘛,有的地方我们可以看见那个。
记者:僧袍。
冯骥才:哎,僧袍。他的手。
记者:个别的地方,手指头、脚指头都出来了。
冯骥才:指甲。
记者:指甲。
冯骥才:甚至有些地方连肉没有了,脚筋都出来了。
编辑:孔繁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