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严复曾怒斥康有为梁启超断送大清朝


来源:凤凰卫视

人参与 评论

核心提示:严复、王国维两位被人们所熟知的大师,受到了很多认得尊重。然而他们的一生辗转坎坷,学习驾驶专业的严复最终翻译成了《天演论》推崇自然发展之变化,而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此时的严复对于物竞天择的天

王国维屡陷政治漩涡 带一辈子前清遗老帽子

1903年初夏的一天,报纸上的一条消息,引起了王国维的注意,湖广总督张之洞向朝廷递交,《陈学务折》奏章,要求从大学堂中删除哲学这门学科,这让深谙哲学对于人生问题之重要性的王国维不能认可。1903年7月,王国维在《教育世界》上发表了他的第一篇震动中国的文章《哲学辨惑》。

窦忠如:王国维在这里面提出了几个观点,第一哲学并不是无益之学,第二不是有害之学,第三中国是固有哲学,第四他写了一个学习哲学之要,第五写了一个应该怎么来去,应该把它纳入到里边来,他写了这么一个内容。这应该成为他的第一篇论文,但是他这里面很多思想来自于叔本华。

解说:王国维在这篇《哲学辩惑》中说,他日振兴中国固有哲学者必是精通西洋哲学之人。这似乎是对他自己的嘉许,也像是对未来的预言,在用西方哲学有力的反驳了当时的陈旧思想之后,王国维又将哲学这把牛刀对准了中国文学名著,首先被放在哲学解剖台上的就是《红楼梦》。1904年,王国维发表《红楼梦评论》。

窦忠如:《红楼梦》那个时候出来已经是一两百年了,将近两百年了,对,《红楼梦》的研究关注人也非常之多,但更多的人,更多的呢是一些考证性的东西,这些人物的原型啊,地方之类的,而王国维评论《红楼梦》,评论《红楼梦》的话不同,他写的《红楼梦评论》要说的话,受这个叔本华悲观的思想、影响太深刻了,所以他说了一句话。《红楼梦》是悲剧中的悲剧,彻头彻尾的悲剧,当然他也是开创了红学,这个新红学的开创者。

解说:悲剧中的悲剧,这是对《红楼梦》前所未有的评价,凭借着新的思想工具,王国维不停地剖析着中国传统文化。在当时严复的《天演论》、梁启超的《新民说》不仅宣扬西方思想,更灌输国人以西方政治理念,而王国维看重的却只有哲学,他一边钻研叔本华、康德的哲学。一边利用杂志进行宣传介绍。王国维并不参加政治运动然而政治运动却偏爱王国维。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在接下来短短一个月内,全国十四个省宣布独立,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在一片鸡飞狗跳声中土崩瓦解。紫禁城内君臣惶恐,紫禁城外更是动荡不堪。此时王国维是清廷学部编译局编译,尽管这份工作是好友罗振玉千方百计帮他争取来的。他面对着眼前的动荡局势。王国维不得不辞职会老家海宁避难。岂知此时想买一张回家的船票却比登天还难。

窦忠如:王国维渴望。这个既然他是清廷人员嘛。辛亥革命已经爆发,清廷已经退位了,他希望回到浙江海宁,回到他老家来避风。但那个时候从北京需要到天津坐船。那个时候的船票已经是达到了二十倍以上,以前的二十倍。他们家那么多的人,你想想回到海宁的话,那个费用估计都是很紧张的。再何况你今后回去的生活方面呢。

解说:1911年11月,在罗振玉的劝说下,不知何去何从的王国维只好带着家眷跟随罗振玉前往日本避乱。这一去王国维便背上了前清遗老的名分。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宣告成立,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革命成功伊始,国民政府就要求老百姓们剪掉留在脑后的那根有两百多年历史的辫子。而新的政府也并没有给百姓带来安宁。相反,众多良莠不齐的新思想,新文化,新观点,肆意泛滥。不仅使普通民众无所适从,国家也因此陷入了长达数十年的割据混战中。

刘烜:那么在这个过程里头,王国维有了什么转变呢。最大的转变就是认为呀,中华文化或者中华的古代文化,这个是这个民族的一个立根之处。如果这个文化最后都丢了,那么它就什么也没有了。现在政治上已经换了体制了,那么文化我们不能丢。

解说:1912年的日本,已经是亚洲最先进的国家,但传统文化却仍然生机勃勃。相比之下中国大地民不聊生,五千年的国粹也在慢慢流失。

1923年5月,浙江海宁,因为旧疾复发而从上海回家养病的王国维正站在窗前反覆思量着一件事情。前不久他接到前清逊帝溥仪的御旨,召他进宫做南书房行走。想起小时候父亲的教诲,王国维欣喜万分。这几天罗振玉前后也来过了好几封信,催促他早日进京,但王国维却迟迟不肯动身。

窦忠如:他,还是刚才说那句话,他就是一个真正纯粹的学者。他既然在学术上面有如此盛名,又有很好的学术研究的前景,他是很理性,他没想到要放弃这些,这是他的生命。它是他的魂魄,所以说他以种种理由推迟进京。

王亮(王国维曾孙):他本人的个性啊,也不愿意进入这个比较复杂,比较那种污浊的那个政治上的那种内斗。因为溥仪那个小朝廷的那个内部斗争是很厉害的。

解说:1923年6月4日,犹豫再三之后,王国维终于来到北京。站在午门下,王国维心跳加速。这次进宫,他将成为皇帝的老师。这一年7月14日,逊帝溥仪降旨着王国维南书房行走。授五品衔,食五品俸。按照当时清廷的俸禄配给,王国维至少每个月可以领导四百两的银子,而且还特许王国维可以在紫禁城内骑马。但王国维跪倒谢恩的时候内心里除了感激还有一份担忧。

王令之(王国维孙女):他呢不是那种搞政治的人,当他看到政治腐败,看到权术,看到那个,有一个那时候那个圈子里边的那种勾心斗角也好,拉党结派或者说是一种那个反正不太好的那种氛围吧,他是反感的。

刘烜:进去了以后拿了他的钱,你是出不来的。因为这个是皇帝的命令,你出来就意味着你脱离这个遗老的圈子了。所以王国维就任这个职务,应该说对他是不利的。

解说:虽然内心苦闷,但每个月四百两的银子让王国维在北京过得还算安逸。1924年11月5日,王国维照常去紫禁城做他的南书房行走。令他没有想到的是这是他在紫禁城内当职的最后一天。当天民国政府京师卫戍司令鹿钟麟带领荷枪实弹的士兵包围了皇宫。当天下午,溥仪被赶出了紫禁城。此时的王国维本想以死来捍卫清廷的尊严,但在家人的严密监护下,这次寻死没有成功。

刘烜:这一代人的矛盾呢,我想用鲁迅后来说的话,就是人本来在铁屋子里头,铁屋子里头反正死了就死了,也没什么遗憾的。后来有个人终于打开了窗户了,知道外面世界是很好的,那我们要从铁屋子里冲出去。可是你又冲不出去,那么他认为冲不出去的人呢,是非常痛苦的,比麻木的死去的人还要痛苦。王国维实际上是属于没有冲出去的。但是他的聪明呢,就在守护中国文化这一点上,他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解说:1925年2月,王国维经溥仪允许,接受了清华大学的邀请。至此,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共称清华四大国学导师。在清华园里,王国维依然留着辫子,穿着马褂,但学生却并没有因为老师的外表而排斥他的学识。王国维在这里找到了自己的净土。然而好景不长。1926年北伐战争爆发。王国维开始在报纸上看到一些令他担心的消息。在湖南,国学家前清遗老叶德辉被杀。在浙江,国学家章太炎被抄家。北平的一份名为《世界日报》的报纸上,刊登了一片名为《戏拟党军到京所捕之人》的文章,赫然写着王国维的名字。虽是戏拟,却让王国维感到惊恐不安。

刘烜:他觉得孙中山北伐,跟那个共产党是一回事儿。我以为王国维对反对那个满清的人呢,是一勺烩的,都是一回事,他都是加以反对的。那么他看见这种力量越来越大,他心理就越来越痛苦。

解说:此时对局势缺乏了解和判断的王国维只能以曾在数次政治漩涡中挺立潮头的梁启超,当作自己对时局判断的标准。而梁启超在1927年1月27日,给孩子的信中写到,近日耳目所接,都是不忍闻,不忍见的现象。现在南方只是工人世界,知识阶级四个字已成为反革命的代名词。这一年的3月21日,梁启超在信中又写到,朋友多劝我早为避地之计,因为暴烈分子定要与我过不去。5月29日梁启超写到,最近三个礼拜内,双方党人杀党人,明杀暗杀合计差不多一万人送掉了,中间多半是纯洁的青年。1927年5月底,梁启超终于离开北京,到天津租借避乱。王国维也失去了最后一点信心。在自溺前三天和一位友人叙旧时,王国维指着颐和园昆明湖说,今日干净土,为此一湾水耳。

王国维逝世的当天,他的外甥赵万里就将王国维的死讯告诉了身在天津的罗振玉。罗振玉悲痛万分,嘴里念到,静安以一死报知己,我负静安,静安不负我。五天之后,溥仪接过了王国维的那封遗折,再此之前王国维与罗振玉已有半年未曾见面。那么这封遗折又是如何来到了罗振玉的手中呢。

刘烜:这个所谓遗折,是罗振玉自己给捏造的。就是罗振玉伪造的。那么罗振玉伪造了这个遗折以后又在这个皇帝的周围,当时皇帝已经逃到天津去了。又大操大办然后就是搞了一场活报剧吧。

解说:遗折、诏书、宫廷斗争,一心避乱唯学的王国维,到死还戴着前清遗老的帽子。王国维死后的第三年,清华园里多了一块新碑。上面已经没有了忠愨二字,在碑的背面有这样一句话,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刘烜:那我王国维认识到中国文化的本土意识,就是中国文化是我们的本位。我们的作用是使这个文化转型,适合于世界潮流。不是要消灭这种文化,或者也不是用西方的文化来代替我们的固有的文化。这个是王国维文化立场里头最重要的东西。

《我的中国心》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节目专区】

主持人:曾子墨【主持人专区】

首播:周六10:05-10:55

重播:周日21:40-22:30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王靖升]

标签:严复 王国维 甲午海战

人参与 评论
2014-03-01我的中国心 沉重的转身——严复 王国维 http://d.ifengimg.com/w120_h90/y0.ifengimg.com/pmop/2014/03/01/243afe6c-84f2-4939-8725-46cfb298ea5f.jpg

网罗天下

凤凰新闻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