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严复曾怒斥康有为梁启超断送大清朝


来源:凤凰卫视

人参与 评论

核心提示:严复、王国维两位被人们所熟知的大师,受到了很多认得尊重。然而他们的一生辗转坎坷,学习驾驶专业的严复最终翻译成了《天演论》推崇自然发展之变化,而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此时的严复对于物竞天择的天

严复对天演哲学失去信心 请求定孔教为国教

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此时的严复对于物竞天择的天演哲学,已经完全失去了信心,他说,纵观这些民族三百年之变化,只做到利己杀人,寡廉鲜耻八个字,回观孔孟之道,真量同天地、泽披寰宇。

虞美松:光有科学技术制造武器,那只能足以杀人,而没有社会道德,不讲社会公德也是不行的,所以他认为我们的传统文化,还应该学习和发扬,那么我们国民的素质教育、道德教育还应该加强。

解说:早在一年前,1913年9月,严复就和梁启超等人联名上书国会,请求定孔教为国教,严复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之初,就废止了尊孔和读经,如今道德沦丧、时局混乱,唯有重拾孔教,才能够修补社会秩序。

陈瑞坤:国家的精神、民族的精神,是在传统文化里面保留着,如果说一个国家它的传统文化不能够保存下去,尽管说你的国家的名字还存在,实际上就名存实亡了。

解说:1913年底,袁世凯亲自祭孔,以示支持孔教,然而当1915年袁世凯身上的祭孔礼服变成黄袍时,他也给孔教带来了灭顶之灾。失望之余,严复开始闭门谢客。

马勇(《严复学术思想评传》作者):这个思潮后来确实可能迎合了后来1915年的帝制活动,和这个帝制活动合拍了,结果等到《新青年》1915年创刊的时候,上来就讲中国的帝制复辟,政治上的复辟主要来源于思想的复古。陈独秀的这个《新青年》一派,坚决攻击孔子的儒家伦理。

董士伟(清华大学历史教授):直接的后果我想首先是我们对传统文化的否定,愈演愈烈,后来就直接衍变成文化大革命,我们现在可以说经济上我们基本上恢复了,但是文化大革命对文化的那种革命,那种大破坏,现在的恶果远远没有消失,可能甚至在几十年以后,因为文化大革命最大的文化恶果就是造成了中国人精神家园的失落,中国人没有精神家园了,而这个大概几代人才能弥补过来,我认为。

解说:1919年5月4日,一场学生游行把新文化运动推向高潮,孔教也彻底被挤进了历史的角落。这一年严复因气喘病住了两次医院,他的身体也越来越虚弱。1921年革命开始在南方风生水起,弥留之际的严复,却在遗嘱的第一行写道,须知中国不灭,旧法可损益必不可叛。

董士伟:他是肩负着这个时代的这样一种转型期的种种的苦难和种种的矛盾于一身,所以他这个转型就特别的沉重,而且整个社会的这些转型的沉重和苦难,又都由他这个孤独的先行者,这个思想家来承担。而且很多东西又是被别人所误解,甚至是他独立地在承担。

王国维自溺身亡 曾给溥仪寄遗书称为其殉清

解说:1927年6月2日,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教授王国维,在颐和园鱼藻轩投湖自溺。第二天下午,验尸官在王国维的身上,找到一封遗书。

王令之(王国维的孙女):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辱,我死之后当草草棺验,即行藁葬于清华营地。这封遗书呢,是从我祖父的衣袋里面,验尸官把他身体坚持的时候,从衣袋里拿出来的,在场的有清华的很多老师学生,非常多的人都来了。

解说:王国维自溺的消息传出后,还在天津避难的梁启超马上赶回清华,亲自料理后事,梁漱溟、马衡、容庚也前往清华祭奠王国维。北京的国学刊物上,也满是悼念王国维的文章。1927年6月16日,王国维的家人和生前好友一起在北京全浙会馆举行了盛大的悼祭大会。也就在王国维自溺的第二天,住在天津张园的逊帝溥仪收到了一封署有王国维名字的遗折。

刘烜(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这王国维死了以后,忽然有个遗折,上面署了王国维的名字,就说,皇帝啊,我为你去殉清了,我用死来希望你振奋起来,把清代的江山再拿回来,有这样一个遗折,这个当时就很轰动。

解说:深受感动的溥仪立刻下了一道诏书,诏书中说,王国维孤忠耿耿,深测朕怀,加恩于谥号,忠慤,并自赏银两千元,以为致丧所用。一些前清遗老,更说王国维此举堪比屈原怀忠自沉,《清史稿》也为王国维立了《忠义传》。6月16日,王国维的家人遵照他的遗命,将他葬在了清华园七间房,墓碑上刻着王忠慤公之墓。王国维为后世留下了一代国学大师的背影,而这背影头顶却分明,又是一顶殉清的帽子。

1877年,王国维出生于浙江海宁,他的父亲王乃誉曾在日记里写过,对王国维的培养计划,读经书、考秀才、中进士,经世致用,光宗耀祖,但王国维却偏偏以研究经史大义为乐,对四书五经不感兴趣。虽说是海宁四才子之一,却仍就两次乡试不中。就在王国维为自己的前途迷茫的时候,一声炮响为王国维打开了另一扇求学的大门。1894年中日甲午海战,大清朝经营30年的北洋水师第一仗便败于曾经的附属国日本。

刘炟:这么大的中国被日本打败,这个知识分子就受不了,过去被英美打败呢,觉得这个是西方大国,以为日本都是学中国的,现在中国被日本打败了,他们就震动很大,震动很大了怎么办?王国维就想到日本去念书,就是学日本的长处来发挥自己,可是到日本去念书呢,又没有任何的条件,就没有钱,所以他走投无路呢,就到上海去找临时的工作。

解说:1898年王国维满怀希望来到了上海,此时,这座城市已是全国新思想的桥头堡,《时务报》就在这里。

王令之:1898年,到上海自这个是他,跨出了比较重要的一步。因为他走出了海宁,走出了自己原来的一个小天地吧,到了上海,上海那个时候已经是一个比较开放的一个城市了。

解说:初到上海的王国维,还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年轻人,《时务报》经理汪康年也未觉得这位乡下才子和别人有什么不同,于是安排他做了报馆的校对先生,这让王国维颇受挫折。然而就在王国维苦于自己大材小用的时候,伯乐出现了,罗振玉,江苏淮安人,古器物收藏家兴农救国倡导者。1898年就在王国维来到上海的这一年,罗振玉和《时务报》经理王康年,日本汉学家藤田丰八一起在上海创办了东文学社,培养翻译人才,以便更有效的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1899年春节过后,罗振玉到《时务报》馆去看望王康年,此时王国维正在报馆里一个人喝着闷酒。

窦忠如(《王国维传》作者):王国维一个人到大上海,过节也更想念家人了,抽着纸烟,然后呢,喝着白酒,在那里坐,边喝酒边在朗读他自己的一些东西,慷慨激昂的或者抑扬顿挫的,就被谁呢,罗振玉听到了。罗振玉一看,他一个书记员之类的,怎么着就问他,跟他聊了起来了,后来就谈到,知道了他的一些情况,这样子,才引起他呢,报考东文学社。

刘烜:罗振玉一看,觉得你可以学外语啊。这王国维说我哪有钱学外语啊。罗振玉说,我可以给你想办法的,譬如你在我那打一份工,我给你30块钱,这个外语学校呢,正好也收30块钱,你不就学成了吗?

解说:上海市黄浦区黄河路,在路旁的众多商铺的簇拥下,有一条很不起眼的巷子,从这里走进去,就是当年的东文学社,创办东文学社之初,罗振玉是想通过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来救国,而王国维则对西学有另一番渴望。

刘烜:那王国维经过这一段摸索了以后,他提出来,过去救中国,都说要军舰、去开矿,王国维认为救中国最重要的事情呢,要学哲学,他认为学了哲学以后,中国人的思想转变了,方法转变了,处理问题的角度转变了,这个中国才有希望,那么学哲学谁来学呢,他带头来学。

解说:在东文学社,日本人藤天丰八,把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哲学解说给了王国维。王国维如获至宝。1901年2月9日,在罗振玉的资助下,王国维登上了博爱丸号商轮前往日本,踏上了他梦想多年的出洋留学之路。

《我的中国心》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节目专区】

主持人:曾子墨【主持人专区】

首播:周六10:05-10:55

重播:周日21:40-22:30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王靖升]

标签:严复 王国维 甲午海战

人参与 评论
2014-03-01我的中国心 沉重的转身——严复 王国维 http://d.ifengimg.com/w120_h90/y0.ifengimg.com/pmop/2014/03/01/243afe6c-84f2-4939-8725-46cfb298ea5f.jpg

网罗天下

凤凰新闻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