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连战祖父著《台湾通史》 强调台湾归属为历史正名

2011年09月13日 11:43
来源:凤凰网专稿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连战:他这个体裁是接近或者是依循司马迁太史公修史的这个,有纪、有志、有传,60多万字,从隋朝的大业三年吧,也就是公元607年开始,写到1895年台湾割让。

解说:《台湾通史》始于中国隋代,终于清代,连横将台湾历史之记述终止于光绪二十一年,改纪元为日本明治二十八年,到底有何良苦用心。

连战:因为变成日本的了,后面的不便写了,因为那殖民政府,再写日本人怎么杀人,怎么放火,那写不下去了。

郑喜夫:他没有明讲,但是我想,他有一个用意,这个书出来之后,让读者了解台湾在割让以前是一个什么样子,然后可以对照以后的变化演变,我想这一点,他有这样的意思。

解说:通过四个中国各代的纪元,连雅堂本着以中国为中心的态度,记述了海上荒岛台湾与祖国的关联,但是,随着历史烟尘渐渐退去,这部史书却一度备受争议。

郑喜夫:其实台湾通史里面,你要说它可以跟台独有什么关系,大概是建国纪,一个是独立纪,这个是太明显了。

解说:但是事实却并非如此简单。“独立”是迫于当时《马关条约》要割台的形势,不得已而为为之。1894年,清廷派李鸿章与日本首相和外相议和,谈判当中,台湾绅民就已通过各种渠道获悉割台的消息,一些正在北京参加会试的台湾籍举人便向都察院上书,全力为台湾的老百姓请命。面对激昂慷慨而沉痛恳切的台胞心声,清廷执政者不但不上报,反而下令撤回守土官。当时的台湾巡抚唐景嵩,绅士丘逢甲不甘臣服于异族,成立了“台湾民主共和国”。

郑喜夫:丘逢甲跟当时唐景嵩的关系是师生的关系,那唐景嵩也是重用丘逢甲,以他们的关系,除了跟省方反映之外,也直接向北京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我们说总理衙门,或者总使,向他们去反映,希望说不要把它割让给日本,根本没有交战过的地方,怎么可以割让。

解说:身为民主国大总统的唐景嵩恳求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商情俄、法、德三国一起阻止割台的协约,但均无成议。

郑喜夫:这个政府其实它不是要独立,它是想尽了办法,要制止割台成为事实,已经没有办法了,它不成立这个东西的话,会害了清朝,会害了满清,他里面有一些话,如果不成立的话,在国际上,就是清朝在搞,日本人会振振有辞找满清,北京会受不了这个压力,没有办法,所以最后没有办法,最后只有了这样一个东西。

解说:受到清廷抛弃的台胞,即使已经成立了“台湾民主国”,仍旧上电至清廷,以表忠心。电文说,台湾士民,义不服倭,愿为岛国,永戴圣清。

解说:当时民国虽建,新景象可指望,但乡土光复之期尚未可知,连雅堂所忧虑的是倘若中国人自己不撰修台湾的历史,而此工作落入日本人手中,则是非曲直之尺度不可想象,子孙后代也将无法得知历史真相。

连战:台湾这个地方是一个很特殊的地方,在中华民族生存的空间里面,可以说惟有台湾是两次成为不同国家的殖民地,荷兰人在这里将近四十年,那个时候他是为了要商业的利益,把台湾当做一个所谓在东亚的,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一个营运中心,买卖赚钱为首,所以他对你的文化、历史、制度、生活、风俗习惯、价值观念管的不多,影响不大。日本人不一样。

郑喜夫:当时因为日本人来了之后,台湾话日渐消灭,他说今之学童,现在的学生七岁授诗,七岁的时候就去念诗,天真未离,还是天真烂漫,一五初诵,开始在读诗的时候,乡校已禁台语,小学校已经禁止他用台湾话了。他说今之青年,现在的青年,户籍东土,到日本去留学,企求学问,到了那边求学,十载勤劳而归来,经过十年的辛勤学习回来以后,已忘记台语,已经把台湾话给忘掉了。

连战:日本殖民时期 很少有台湾人敢想光复

解说:那个年代在台湾生活的人们逐渐发现,广播里的台语慢慢听不见了,全部都改讲日语,所谓的国语家庭,要改名换姓,改日本的名字换日本的姓,在宗教方面,向天皇敬礼,神道大行其道,台湾所有的这些地方都盖神社。

连战:因为那个时候说是台湾能够光复,很少人敢这么想,大日本帝国是世界上一流的强国,台湾一个小岛已经成为他的一部分了,满清的政府已经把它全部都割让了,老百姓也都去当日本人,没有人可以想得那么大。

解说:再度游历大陆归来的连雅堂,尽管曾在报社任职短期,在感情上来说,对祖国大陆仍旧有一种剪不断的联系和关系,尤其是念及仍在台北报社工作的儿子,他心里便有一份遗憾和不甘,一个血气方刚的青年,难道就让他默默忍气吞声,在这个殖民地的岛上生活下去吗?考虑再三连横决心让他唯一的儿子连震东破釜沉舟,远渡大陆。

连战:他说,以前那个伍子胥,身在吴国,寄子齐国,他自己在吴,但是他把儿子寄到齐。那么鲁仲连义不帝秦,这都是历史的故事,那么他绝对不愿意他唯一的儿子,永远为身居异域成为化外之民,当人家的亡国奴。

我的父亲在他的要求之下到大陆去抗日,参加国民党国民政府,同样的在1931、1932、1933年那个时候吧,同样地又恢复中华民国的国籍,为什么呢,因为你不恢复国籍你就是日本人,所以我父亲也恢复国籍,所以我跟朋友讲,我说我们连家也是境遇非常的特殊,祖父要恢复当中国人,父亲又要恢复当中国人,那我在陕西生的,我的母亲是沈阳人,跟着我父亲也要恢复中国的国籍,你看这不是笑话吗,这是笑话,那是一个民族的悲哀。

连战称自己是中国民族主义者 与父母经历家庭背景有关

解说:随张继来到北平的连震东,当时居住在北平的鹿港人洪炎秋家中,结识了毕业于燕京大学的赵兰坤,当震东赴西安工作后,两人鱼雁往来,情愫渐深,终于征得双方家长同意而结为夫妻,婚后二人以双亲为念,恳请一游关中,连横便决心陪伴妻子重返大陆,一方面探望新婚夫妇的生活情形,而另一方面为写作《拓殖志》做准备,他明知修《拓殖志》比修《台湾通史》还要困难,仍旧四方呼吁,征集文献,但可惜,当时国内多事,张继、蔡元培等人南北奔走于国事,国史馆也暂时延搁。西安归来后,连横的健康情形便大不如前。

1931年,在中国东北爆发了“九一八事变”,事变的结果导致日本关东军踏上中国东三省的土地,走上了全面侵华的道路,在上海,正在被癌症一点一点地侵蚀的连横,此时的神志却格外清楚。

连战:就跟我的父亲讲,他说看这个情势,中日必将一战,中国和日本一定要打一仗,因为那时候九一八已经过去了,日本跟中国一定要打一仗,这个战争就是我们光复故国,重拾家园的一个时刻,他有这样的一个信念。

解说:民国二十五年,连雅堂在亲人环伺之下溘然长逝。是年8月,震东的儿子出生于陕西省西安市,连横逝世次年,中日战争爆发,经过8年艰苦的抗战,日本无条件投降,台湾光复,重回祖国怀抱。

连战:我从小生长在一个家庭里面,父亲是来自于台湾,是一个被割让的,被日本人统治的这样一个台湾的年轻人,民族的思想非常的强烈,母亲是来自于东北沈阳,九一八之后她就没有办法回去了,东北在日本人的占领之下14年,也差不多等于一个殖民地,满洲国傀儡政府,汉奸政权,所以母亲的那种国家民族的意识,父亲国家民族的意识,那就是我成长的背景。

[责任编辑:刘思伯] 标签:连雅堂 连战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