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说:晚年,巴金在《随想录》中,提出了建文革博物馆的想法,萧乾也非常认同这个想法。萧乾又开始译书,他翻译的易卜生名著《培尔·金特》,获得1986年挪威王国政府国家勋章,还受到了挪威国王的接见。但是在萧乾的晚年,最令人称道的是他和文洁若接下了被称为“天书”《尤利西斯》的翻译工作。
丁亚平:一个八开的大稿纸,文老师用一个圆珠笔,里头有复印一式三份五份的这样一个复印,然后萧老再改,改了以后重新再誊抄。
舒乙:文先生先翻第一遍,就把那个意思,按照英文对照日文翻出来,然后递给萧先生,萧先生就把它重新组织一遍,就变成一种文学上的流畅的口语的这种东西,他来第二遍。这个第二遍跟第一遍完全不一样,这个手稿,我后来就给它要来了,这个稿子,是教你怎么改文章的稿子,因为你完全可以看出来,第一遍是那么写的,第二遍要这么才流畅,才口语,才变得特别具有文学味道,有很大的艺术性。那么这种东西,两个一对照,参考价值奇大无比。
解说:《尤利西斯》被称为“旷世奇著”,作家乔伊斯用一百万字,讲述了三个人物在十八个小时内的活动。四年的时间中,萧乾和文洁若两位加起来150岁的老人,每天早上五点钟就开始工作。文洁若说,那是她和萧乾结婚以来最快乐的四年。
舒乙:文洁若是一个很勤劳的人,她给自己下了这个任务,就是说我每天必须完成一页的翻译任务,两个人在不同的房间,那个车间,这是个车间,工厂,做,一直要搞到深夜。
文洁若:因为我们一直合作,每天都有一定的事干,而且也引起大家的注意,还有一种荣誉感吧,很有意思。而且这书还得了国家奖的提名奖,外国文学奖的第一奖,我们出的书还没有得这样的奖。
解说:1994年,中国作协中外文学交流委员会授予萧乾“彩虹翻译奖”荣誉奖,1996年,《尤利西斯》获全国优秀外国文学翻译一等奖,但是,萧乾夫妇为扶植一个新兴杂志捐出了所有稿费。晚年,萧乾的三个孩子都在海外工作,但他和文洁若的生活并不寂寞,生病以后,两个老人就把病房变成了车间。
肖凤:一进他那病房吧,我真的大吃一惊,他竟然半躺在床上,干吗呢?写稿子呢。文先生是陪着他,就是用现在说陪护,是吧,陪着萧先生住院照顾他,这个床旁边有一小桌,然后文先生就趴在那小桌子上写稿子呢,就他们两位就是这样,这样的相伴,他们就这样的一种生活状态,一种工作状态。那次说实在的我着实吃惊不小,萧先生躺在病床上,然后晚上文先生,就用几个凳子搭一个临时的床,睡在那个萧先生的身旁。
解说:如今,文洁若依然住在上世纪80年代国家分给他们的房子里,每天坚持写作。晚年的两位老人看淡了一切世俗的名利,处处节省,只希望给世间留下更多作品。
文洁若:他有一阵老说我让他住院,其实他不能出院了,后来他是说,又花公家的钱,老在那说。我说你这样吧,你写一个书面的东西,你说我向徐迟看齐,我为了给国家省钱,我跳楼,是我自觉的,也不是文洁若逼的,我给国家省一笔钱,我说让那些病号,这些长期泡病号,都跟着你一块儿跳,这不就省钱了,徐迟不就省钱了吗,国家也不用给他钱了,他不吭声了。我说你可跳得像徐迟似的干干脆脆的,弄得别那什么,落个后遗症,还是死不了的更糟糕。后来不说了,不说了,我真敲他来着,有一阵,他被捧得糊里糊涂的,我说你别太傲慢啊,我说那个,你不就是个作家嘛,我说你还没有,你也没经历过长征,你也没去,去出什么丰功伟绩,不就写点东西嘛,别太傲慢,我敲他,没少敲他。
曾子墨:1999年2月,萧乾病逝于北京,这个北京胡同里长大的遗腹子,随着时代的波涛,走完了跌宕起伏的90年人生,他一生未带地图,靠着机缘和努力,成为了一代著名作家、记者和翻译家。这个只过过20年平静生活的老人,为世间留下了深深印迹,感谢您收看《我的中国心》,下周我们再见。
《我的中国心》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
首播:周六10:05-10:55
重播:周日21:40-22:30
声明:凡注明“凤凰网”来源之作品(文字、音频、视频),未经凤凰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凤凰网”。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编辑:孔繁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