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莉专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
2008年03月01日 14:46 凤凰网专稿 】 【打印共有评论0

中华文化有个独特的学科叫“训诂学”,所谓“训诂”的“训”,是指用通俗的语言解释词义,“诂”则是用当代的话来解释古代的语言。“训诂”连用,始见于汉朝的典籍,就是用易懂的语言解释难懂的语言,用普通话解释方言。东汉的许慎是训诂学的专家,他著书三部,其中最有名的,是历经21年著成的《说文解字》,归纳出了汉字540个部首。

许嘉璐,中国当今的训诂学大家。若是按五百年前是一家的说法,那么许嘉璐或许还是许慎的后人。也许一般人很难去了解许嘉璐在这门冷僻的学问里头,究竟做了怎样的研究,但是毫无疑问的是,被学生们称为是许先生的许嘉璐,另外一个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副委员长的身份,多多少少提升了这门学科的知名度。

许嘉璐简历

许嘉璐,江苏淮安人,1937年6月生于北京。1954年至1959年在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学习;1959年至1987年在北京师范大学任教;1987年之后的十年间历任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民进中央主席,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主任;1998年许嘉璐担任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至今。

许嘉璐曾是才女于丹的老师

1959年,22岁的许嘉璐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之后留校,教授训诂学,从此与这门生僻的学科结下了不解之缘。

许嘉璐:训诂学是很枯燥的。

吴小莉:选修的人多吗?

许嘉璐:多。

吴小莉:是因为您吗?

许嘉璐:不知道,我三次换教室。

吴小莉:就越换越大。

许嘉璐:对。

吴小莉:最多的时候,有多少人来参加?

许嘉璐:200多人。那个时候我最高的理想就是做一个好老师,做一个认真的学者,尽全身心地去教学生,第二,爱学生,第三,学生欢迎,三者不可缺一,我的目标就是这个,没有远大志向,我认为这就够远大的了。

吴小莉:那在那个时候,您觉得实现了吗?

许嘉璐:我觉得我基本做到了。

教书多年,许嘉璐桃李满园,细数旗下门生,以讲《论语》出名的北师大才女于丹是其中之一。

吴小莉:像那时候您对于丹有印象吗?

许嘉璐:当时没什么印象,记不清她上过我课没上过我课,后来她出名了,一见面,我好长时间没和她见面,一见面,噢,就是她,就想起来了。于丹有一次跟我说,先生,当年我到过您家,我说你去过吗?去过,您的家是三楼还是五楼我忘了,但是是上楼梯之后右手,于丹记得。

我上大学,我得益最多的有几位老师,其中一位老师是陆松达先生,他是章太炎的在传弟子,我在给于丹他们上课,于丹就跟我说,您每次上课都提前到教室,然后站在那里一讲50分钟,只有一次例外,您上课之后,上课的表情很凝重,您给我们讲课,讲了半小时还是一小时,我忘了,您说,实在对不起同学们,今天我不能讲下去了,因为陆松达先生病危,在医院病危,我必须马上赶去,这种情况下,我站在这里也魂不守舍,讲不下去了,说完我就走了。于丹说,您走以后我们班上很多人哭了,虽然您欠了我们的课,但是您对自己老师的那种情,她说,这件事情对我震撼很大,我后来想想可能有这个事。后来不久我老师就走了。

吴小莉:那时候于丹上您什么课?

许嘉璐:训诂学。我后来就跟朋友们说,我说看来今后啊,我对学生的说话要注意点儿了,有的时候老师不经意的一句话,孩子记一辈子。

吴小莉:影响一辈子。

许嘉璐和他的学生们

2007年9月2日,许嘉璐在参加“第四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的时候,向媒体透露说,中国已经在世界156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175所的孔子学院,没有一所孔子学院是主动找人家说,想要建立孔子学院的,而是各国的教育部长、教育官员或者是驻华大使,在国家汉语推广领导小组的办公室等待排队审批,这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许嘉璐:我不知道你最近看到没有,报纸上,就是洋打工啊,韩国的政府机构说,在中国定居的韩国人100万,那么包括拉美的,非洲的,甚至于北美加拿大的,一些欧洲人,都到中国来,他急于要了解中国,同时也希望能在中国发展他的事业,这样自然就需要你的语言,通过语言了解你的文化,这样才能跟这社会相容。孔子学院总部在哪里,知道吗?德胜门外,去八达岭的高速公路。

吴小莉:已经有位置了?

许嘉璐:有了,很漂亮的楼啊,你什么时候去一次,我陪你去。

吴小莉:您是在里面担任什么角色。

许嘉璐:我是他们指挥下的一个老师,友情客串,但是跟他们保持着非常好的关系,有难同当,他们有了困难我就帮助。

2006年,顺应国外对于汉语的学习热潮,经教育部批准,北京师范大学招收了首批47名汉语教学专业研究生。许嘉璐受邀出任导师。现在这些学生全部在国外工作学习。谈起当年在9个月的时间内对这批学生的强化培养,许嘉璐颇多感慨。

许嘉璐:因为出去教书啊,同时你要和社区的人打成一片,只会上课,只会教书不行,所以我这47个男孩子、女孩子,会唱歌跳舞。

吴小莉:就9个月当中,还得要教琴棋书画。

许嘉璐:对,所以紧张。

这些孩子们非常可爱,我们起了一个自己懂得的绰号,就是47。

吴小莉:就称为是47。

许嘉璐:也就说它是一个集体。他们团队精神非常好,至今他们在六个国家和地区,但是始终没失去联系,自己在教学和生活里面的感受,每天都贴到博客上去,他们有个共同的博客,我也上去,我也在上面贴。

吴小莉:您在帖子上是怎么署名的呢?

许嘉璐:爱你们的许爷爷。这个说起来有个故事,他们背后怎么叫我,我不知道,当我面是叫许先生的。我的规矩,每年的春天和秋天,我自己掏腰包,租大巴,带着学生到郊区去春游和秋游,然后玩儿完了以后,耍完了,请他们吃一餐饭。就这47要走了,我带他们到八大处去,他们就上山去玩儿啊,有的还烧香,然后呢中午请他们吃饭。那天去了100个学生,我把那餐馆包了。吃完饭,学生们,他们的辅导员,就是那个所谓王老师,小女孩儿,说先生,有几个同学想给你演个小节目,哎呀,我说太好了。

他们一边唱,我一边听,我们一边流泪。唱完歌,让我致词,我说,我爱你们,因为你们是有志气的。

下一页:许嘉璐到基层调研的两次惊险经历

《问答神州》节目在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

首播:周六17:45--18:10重播:周日11:45--12:10

相关阅读:

王乐泉赴任新疆17年 讲述90年代分裂斗争

香港“财爷”唐英年 从“钱”到“权”的福将

汪啸风:长江三峡不会重蹈黄河三门峡覆辙

三峡:毛泽东半个世纪前的指示 老话题新问题

"超生游击队"赴香港 生育权?人权?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共有评论 0 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石冰
频道头条 Big News

手机上看新闻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