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铁农讲民革溯源 谈中、台说辞之争
2007年11月12日 17:49 凤凰网 】 【打印共有评论0

一九四五年抗日战争结束之后,国民党内一些民主派人士,出于对蒋介石发动扫除共产党的内战,以及对蒋介石独裁作为的不满,愤而出走。1947年11月,国民党民主派第一次联合代表会议在香港举行。1948年1月1日,会议宣布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正式成立,推举宋庆龄为名誉主席,李济深为主席。新中国成立后,「民革」发展成为中国八个民主党派中最大的党派。

本周在台湾一则新闻颇为引人注目,说的是陈水扁拿国民党08年大选参选人马英九父亲马鹤凌骨灰坛上的文字开刀,质疑马英九不认同台湾。

刻在骨灰坛上的墓志文"化独渐统全面振兴中国,协强扶弱一起迈向大同",是马鹤凌的遗愿。但陈水扁借题发挥,批评马英九爱台湾是假的,不要被骗。

陈水扁:马先生,他的爸爸的骨灰坛上面写什么字嘛,写上,"缓独渐统"。还有更进一步的是,叫作"振兴中国,迈向一统"。

这条新闻引发的台湾与中华说辞之争,让人回想到长久以来,国民党在台湾的观点和立场。尽管近年来,陈水扁大力地推行"去蒋化"和"去中国化",但是仍然有很多的台湾民众对国民党怀抱一份特殊的感情,对中国根存一种特别的情结。

由于政治的原因,现在的台湾民众大多不知道,在大陆还有一个与台湾现时的国民党同根的党派,民革。不久前,我有幸约访到了大陆民革常务副主席周铁农,与他有了一次难忘的交谈。

周铁农,民革中央现任常务副主席,1938年出生于辽宁沈阳。这位民革的领导人告诉我们,年轻时,他并不想加入党派。之所以从不党变为党派人士,与一连串的人生偶然有关。

改革开放之初,中国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1983年中组部发布全国范围内机构改革的指令,要求选拔干部要革命化、年轻化、专业化、知识化,周铁农就是在那次机构改革中脱颖而出。

当时,对于吸纳党外人士参政,据说还有几个硬性规定,一个是年龄要在45岁以下;第二个是要有高级的技术职称。

周铁农与民革

吴小莉:其实您的第一个转变在1983年,从教职员的工作到了政府的职务来,觉得这样的转变是您的预期吗

周铁农:从80年代初才开始恢复评定技术职称,因此当时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人,就不是很多了,又要求在45岁以下,那么这个数量就更少了。我当时在齐齐哈尔市在一所学校里面教书,选来选去,就觉得我还算是比较合适。

周铁农回忆,自己的从政之门由一次谈话开启。当时,齐齐哈尔市委的一位副书记来到他教书的东北重型机械学院找他谈话。而当时他并不清楚,这次的谈话就是组织对他本人的考核。题目也很敏感,谈的是对整个学校领导班子的看法。

周铁农:很少有这种发表意见的机会,所以我那次是大谈特谈。

吴小莉:心中还是很有感受的。

周铁农:很有感受,我就把班子的,整个这个班子的情况,哪些人是行的,哪些人是不行的,应该怎么样,因为我很少有这种机会来谈嘛。

吴小莉:这么坦白啊

周铁农:所以既然你们来了,那我就要倾我所知,我就大谈了一番。结果这个谈,可能也还起到了一点正面的作用。

吴小莉:在那个时间里面,有多大批的人,因为这样的原因(进入政府)?

周铁农:当时很多,大概在全国大概总有几百人吧。

吴小莉:但像您这样走到这样的位子的,可能不多吧?

周铁农:那后来情况各有各的不同了,因为我这一生的经历,后半生的经历,基本上是由一连串的偶然性把它连接起来的。

问答神州其他精彩节目:


张云川:出身神秘军校 掌管国家“胸膛”

资产年增1万亿的"老板"

亚洲之最 新的煤炭基地带给宁夏1000个亿

执政理念 要有挑战"潜规则"的勇气

央企整体上市年 为牛市添火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共有评论 0 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王文静
频道头条 Big News

手机上看新闻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