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中中国造防毒面具 椰子壳替代活性炭
请先确认是否安装了 最新Flash 播放器
请点击安装按钮
核心提示: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中国进入了战时状态,为了应付日本人可能发动的毒气弹,军队急需大量的防毒面具,由于活性炭缺乏,椰子壳成为替代品,在短短三个月之内,相关工厂利用这项特殊的技术,制造了1500磅活性炭,装备了24000具的防毒面具。
凤凰卫视4月10日《腾飞中国》,以下为文字实录:
何亮亮: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中国进入了战时状态,为了应付日本人可能发动的毒气弹,军队急需大量的防毒面具,由于活性炭缺乏,椰子壳成为替代品,在短短三个月之内,相关工厂利用这项特殊的技术,制造了1500磅活性炭,装备了24000具的防毒面具。
尽管这对于当时抗战部队来说显得是杯水车薪,不过,用椰子壳制造活性炭这个技术的确解决了军队的燃眉之急。攻克这道技术难题的就是1930年成立的中央工业试验所。中央工业试验所的萌芽是在1928年冬天,当时担任工商部部长的孔祥熙首先提出了筹建试验所的设想,他在给国民政府的呈文中提出,“工业之振兴,必本于科学,而科学之昌明,尤于试验,是以世界各国,对于工业之如何改良、商业之如何鉴别、标准之如何规定,以及制造方法之如何检验,盖无一不以科学为基础,更无一不以试验为依据。
深谙经商之道的孔祥熙还有另一层的顾虑,他在呈文中也明言。“我国研究工业及运销产品者,往往假手于外人所设机关为之化验,取其凭证以为依据。如此一来,中国本土工商业的主权受到亲睐,工商业的生命也受外人操纵。”
此时,北伐刚刚结束,国民政府财力空虚,但是孔祥熙的地位特殊,中央工业试验所还是很快进入筹备阶段,孔祥熙对于试验所也十分用心,甚至亲自协助选定所址。1930年试验所正式成立之初,只有化学和机械两个小组,下辖七个试验室。机械组内部还设有小型机械工厂,用于各种试验。
我们在开篇提到的用椰子壳制造活性炭的技术,就是工业试验所经过五年的研究获得的成果。试验所成立之后不久,抗战就爆发了,解决国防工业生产中产生的各种问题,成为中央工业试验所的主要任务。
试验所在燃料替代,耐火材料,皮革等一系列的方面的研究试验,无不是围绕着国防建设,战争需要而展开的。经过了八年抗战,中央工业试验反而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到了1948年,试验所已经拥有26个试验室,7个试验工厂,可以说是极具规模。
中央工业试验所并没有沿着鼎盛之路走太久。随着1949年的到来,试验所最终星散,不过,试验所下辖的试验室和试验工厂都纳入了各自所属的行业研究所,成为1949年之后,工业领域科学研究的中坚力量。
《腾飞中国》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节目专区】
主持人:何亮亮【主持人专区】
首播时间:星期一至星期五20:30
重播时间:星期二至星期六13:25
声明:凡注明“凤凰网”来源之作品(文字、音频、视频),未经凤凰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凤凰网”。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新闻: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48小时点击排行
-
624081
1邓小平感叹:华国锋这人选对了 -
256198
2凤凰卫视记者常洛闻带您走进真实的朝鲜 -
67317
3江青与邓小平两败俱伤 毛最终选华国锋 -
47097
4凤凰卫视记者常洛闻带您走进真实的朝鲜 -
41031
5中纪委加强反腐 或选某“大老虎”作突 -
35447
6红墙摄影师:毛泽东的哪些照片曾经不能 -
33436
7阮次山:习近平讲话微妙 连战心中打鼓 -
31006
8评:日本拥核 美日拖垮中国最后王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