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话剧《于无声处》名扬天下 原作者是一名工人

2012年09月20日 09:55
来源:凤凰卫视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正在加载中...'

核心内容:《于无声处》讲述的1976年发生的“天安门事件”的故事,它的作者并非著名剧作家,而是来自上海热处理厂的工人宗福先。由于酷爱习作,他报名参加了上海市工人文化宫的业余创作组,而《于无声处》中的所有演员也是由参加上海市工人文化宫表演训练班的工人业余演员出演的。

凤凰卫视9月19日《腾飞中国》,以下为文字实录:

何亮亮:经历了十年的压制禁锢,话剧在1976年之后进入了一个空前大发展的时期,在当年那些引发人们关注和讨论的话剧中《于无声处》是最具典型意义的一部戏。

《于无声处》讲述的1976年发生的“天安门事件”的故事,它的作者并非著名剧作家,而是来自上海热处理厂的工人宗福先。由于酷爱习作,他报名参加了上海市工人文化宫的业余创作组,而《于无声处》中的所有演员也是由参加上海市工人文化宫表演训练班的工人业余演员出演的。

1978年9月22号,《于无声处》第一场彩排演出开始,据导演苏乐慈回忆,当时400个座位的剧场大概有七八成上座和一般业余演出一样,一开始观众进场相当热闹,相互大声地打招呼,谈论。演员们就是在这样一片嘈杂声中和观众见面了。

然而当四幕演完,大幕落下,观众席却异常安静,随后爆发了一阵经久不息的热烈的掌声,观众一个都不走,一个劲儿的在那里鼓掌。导演苏乐慈赶紧跑到后台,抓住正在卸妆的,换服装的演员们,大喊“谢幕谢幕谢幕”,也就是从这一天开始,《于无声处》名扬天下。

《于无声处》在这个小舞台上整整上演了一个月后,开始售票公演,一毛钱一张票,人们争相排队,很快票就供不应求了。10月28号,胡乔木在上海市领导的陪同下看了这场话剧,随后《文汇报》、《解放日报》开始连篇累牍地宣传《于无声处》,而那些文章的标题在作者宗福先看来都有些吓人。

比方“《于无声处》响起时代最强音”、“《于无声处》轰动上海文艺界”等等。11月初,文化部副部长刘复之特地从北京飞来上海看戏,然后宣布,代表黄镇部长邀请剧组进京公演。11月7号,中央电视台破天荒地要求上海电视台向全国现场直播《于无声处》,这是上海第一次向全国现场直播节目。一星期之后,剧组来到了北京,导演苏乐慈还记得,中午12点33分火车进了北京站,隔着车窗已经看见站台上挤满了欢迎他们的人群,这其中除了文化部的领导还有不少戏剧节的大腕。“人们不会永远沉默”,这不但是《于无声处》所阐发的主题,也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就在这部戏进京公演之后不久,拨乱反正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了。

《腾飞中国》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节目专区】

主持人:何亮亮【主持人专区】

首播时间:星期一至星期五20:30

重播时间:星期二至星期六13:25

声明:凡注明“凤凰网”来源之作品(文字、音频、视频),未经凤凰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凤凰网”。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张梅] 标签:工人 话剧 上海市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