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揭秘“中央文学研究所”名字来历

2012年02月17日 11:34
来源:凤凰网专稿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正在加载中...'

核心内容:研究所的师资力量确实让人刮目相看,比如郑振泽讲授文学史,游国恩讲《楚辞》,陈荒煤讲电影创作,冯雪峰讲鲁迅的小说,孙伏园讲鲁迅生平,曹禺讲《罗密欧与朱丽叶》,张光年讲《大雷雨》等等,师资的规格之高,阵容之强大,空前绝后。

凤凰卫视2月16日《腾飞中国》节目播出 ,以下为文字实录:

何亮亮: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中苏蜜月期,毛泽东说“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那时候苏联有一个“高尔基文学院”。无独有偶,1950年秋,中国也仿效成立了一个中央文学研究所,基本任务、管理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等等都与“高尔基文学院”的模式十分接近,目的是培养新中国的文学作家以及新文学理论、批评、编辑等方面的干部。

招生对象必须是工厂出身的文艺青年,其中介绍和保送的占较大的比例,中央文学研究所的创办主要是由丁玲主持,她本来雄心勃勃地要创办一个大型作家培养机构。在上报材料中,名称是“中央文学研究院”,但是文化部1950年6月26日的皮肤,却是“中央文学研究所”。

据说,此名由郭沫若最后排板,据作家梁斌回忆,胡乔木也不主张叫“院”,而且说毛主席主持的“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也叫“所”嘛。

20世纪80年代,丁玲在一次讲话中提到这件往事,她说按我的意思,是希望叫个什么什么院的,但是上面不批,只准叫所,所好啊,你看卫生所、托儿所、派出所,还有厕所,都是所,研究所的师资力量确实让人刮目相看,比如郑振泽讲授文学史,游国恩讲《楚辞》,陈荒煤讲电影创作,冯雪峰讲鲁迅的小说,孙伏园讲鲁迅生平,曹禺讲《罗密欧与朱丽叶》,张光年讲《大雷雨》等等,师资的规格之高,阵容之强大,空前绝后,但是研究所不可避免地有着时代的烙印。

当时胡风讲授鲁迅杂文的时候,据说总是断断续续说半句留半句,始终表达不出一个完整的意思,曾有学员特别留意捕捉他的每一句话,想抓住批判他的把柄,结果气得胡风拍桌子叫嚷,气冲冲地走了出去,后来这位学员就成为批胡风的积极分子,很是出了一阵风头。

1953年,丁玲辞去中央文学研究所所长一职,这个以培养作家为目标的“所”,在四年之后也走到了尽头。七年中文学研究所共培养了279名毕业生,虽然名为培养作家的地方,但是其实学生们大部分时间是在改编电影剧本,引起广泛注意的小说,也只有梁斌的一部《红旗谱》。

《腾飞中国》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节目专区]

主持人:何亮亮[主持人专区]

首播时间:星期一至星期五    20:30

重播时间:星期二至星期六    13:25

声明:凡注明“凤凰网”来源之作品(文字、音频、视频),未经凤凰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凤凰网”。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张梅] 标签:文学研究所 鲁迅 来历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