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郑浩:美若借TPP牵制中国 日本先遭殃

2011年11月16日 10:52
来源:凤凰网专稿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姜声扬:我们第四个问题我再看一看,就是TPP的历史,您刚才也提到了2005年TPP是由四个国家,新加坡、文莱、智利、新西兰这四个国家在2005年发起的,更主要的是为什么如今似乎更由美国来主导呢?

郑浩: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我刚才也说过,其实TPP它是早在2005年5月份,由新加坡、新西兰、文莱、智利首先发起的,但是到2009年的时候美国极力的要推动,要加入这个组织,是因为什么呢?它有一个大的背景,就是奥巴马上台之后,我们知道2008年发生了金融海啸,而且美国的经济受到金融海啸,因为这个金融海啸本身就是由美国造成的。

极大的冲击,它的就业、经济状况非常的差,因此他必须要寻找新的一个能够恢复、拉动美国经济增长的这样一个市场,或者是一个地区,而亚太地区恰恰是美国首选的一个地方,因为欧洲同样发展不好。在2009年美国就极力的推动这样一个TPP的谈判进程,同时在2010年11月14号,我刚才也说过在上一届的APEC峰会结束的当天,奥巴马就和其他的八个国家同意在今年达成一个共识。经过一年多的时间,TPP九个国家经历了差不多有八轮半,有人说是九轮谈判,最终也没有搞出一个像模像样的,大家都能够认可的最后都同意,完全同意的这样一个协议,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形成最终的协议。

我们看到,在美国这种劝说或者是提示或者是推进下,日本宣布要加入了,在这一届APEC峰会上,加拿大、墨西哥、台湾地区也有意要加入。于是就形成了一个9+4的格局。9+4这种形成,实际上它面临的情况就会更加的复杂。因为我们知道一个贸易协定,最终的形成和落实要通过多边双边的反反复复的谈判,加入的国家越多,就会越复杂,因为每个国家它的经济的发展,现实的情况,都完全不一样。数学上有一个说法叫做合并同类项,物理上也有同性相斥,异性相吸这样一个规律,物以类聚。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你如果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话,那么谈判就会非常复杂艰辛的,中国加入WTO谈判了15年,俄罗斯谈判了8年,所以这个非常的艰苦。但是有一点,刚才你问了,它是不是由美国主导的,的确是这样,它是由美国开始极力的想要推动TPP的谈判,因为美国的经济不好。

姜声扬:想在亚太地区分一杯羹。

郑浩:对。

姜声扬:好,第五个问题,最重要的问题就是TPP的规则究竟是由美国来定,还是少数国家来定,谁来定?

郑浩:昨天有一位外交部的一位官员在会上他就说了,如果是由一个国家或少数国家操纵制定这个规则的,那么中国就不一定要遵守,这个意思是这样了。这里就出现一个问题,这个TPP是由几个国家或者是由一个国家操纵的吗?制订的吗?也对,也不对,因为我们知道一个协定它总是要由一个或几个国家首先起草,我们看到联合国安理会有很多的决议,这个草案都是由几个或几个国家首先来起草的,然后拿到安理会15个国家当中去讨论,最后修修改改,添添补补,最后来投票通过。

TPP同样也是这样,的确是这样,它是由几个国家首先要起草的,最初2005年是由四个国家,不再重复了,后来美国加入进来之后,美国提了很多的意见,也开始直接的来进行谈判,的确是这样。

但是,最后这个文本它绝对不是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就能够定的,因为它是一个多边的关税贸易的安排,是一种自由贸易协定,因此它必须要所有的国家参与到TPP谈判进程的所有成员国来进行谈判,来进行修改,这就是我们看到为什么WTO如此的复杂,为什么多哈回合到2006年就宣布不行了,到现在为止也没有重新重启谈判,就是因为太复杂。

所以最后文本的形成它要经过所有参与国共同认同才可以,因为它是一个区域的一体化的进程,参与国必须完全认同所有的文字,并且最后签字之后,你才能够最后的实施。因此,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起草,对,但是由几个国家操纵,错。

郑浩:美若借TPP牵制中国日本将遭殃

姜声扬:从中国民众的角度而言,TPP这个组织这个协议,大家更大的争议就在于它的出现是不是刻意来针对中国的。对此我们做了一个小小的民调,我们来看看大家网民的投票结果。将近80%认为毫无疑问的,TPP根本就是来排斥牵制中国的,有1/4的人认为,根本不知道什么是TPP,根本不了解它的内容,只有4%的人认为TPP不是来排斥牵制中国。所以我们来看第六个问题,那就是美国和日本是不是想要借着TPP来排斥牵制中国。

郑浩: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也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因为如果它是一个排斥性的,带有排他性的一个协定的话,中国当然会反对。首先我们先来还原,它到底是不是一个排斥性的,排他性的协定。

在这个协定的第十六章,第十款当中,它专门有一个标题叫与非成员国的合作。它是这样说的,所有成员国,就是所有加入TPP的成员国认同国际合作对促进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并同意与非成员国发展正当、互利的关系。

换句话说,这样的一个规定就说明从文字上它至少说,TPP它不是一个排他性的一个协定。文字当然是归文字了,如果说美国或者是其他的国家有意利用这样一个协定来排斥中国、牵制中国,有没有这样的一种可能,我部分同意,有这样的一种可能性。但是如果说从客观现实当中来看,似乎美国如果真的想要利用这样的一个协议,来排斥中国,又非常的难,也不符合美国的利益。

我们先看,这个协定假如说是日本和美国共同要牵制中国的,谁最遭殃呢?其实是日本,这也正是我们看到日本国内这两天在国内反对日本加入TPP的声浪是如此之高。

姜声扬:他们是维护中国吗?

郑浩:因为日本它会受到这个新关税安排协议的重大冲击,特别是农业。因此说,如果说是美国有意来拿这个协定来牵制中国、围堵中国,不如说日本先遭殃,这也正是为什么日本在国内有这样大的一种反对的声音。包括野田他本身的支持率也已经下跌了13%,现在只有42%,野田他是宣布了要参与这个谈判,因此我们看到这个协定如果真的是一个排他性的,或者是有意牵制中国的,那日本先遭殃。

所以,日本它要考虑他加入这个组织之后,加入这个协定之后,他面临怎样一个结果。再说美国,美国真的要拿这个来和中国作对吗?美国现在是一个什么经济状况,中国现在是一个什么经济状况。中国现在正在稳步的发展地虽然受到了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而放缓,但是美国它是在下降,美国面临着就业不足,恢复经济发展,缺乏动力,市场不景气一塌糊涂,美国真的要拿这份协议来和中国作对,遭殃的是谁呢?

当然是美国,奥巴马不会这么傻吧。美国他在欧洲已经找不到伙伴了,因为欧洲的经济太差,只有在亚太地区他能够找到合作的伙伴,共赢的伙伴。因此,我个人认为,美国它无意拿这个来和中国进行对抗,美国也无意也不可能说一定要拿这个来排斥中国,他想排斥也排斥不了,中国如果愿意加入的话,中国那是自己的自主决定,你想排斥也排斥不了,所以这个问题就是这么简单。

姜声扬:好,假设如果美国和日本不是用这个TPP来排斥或牵制中国,照你这样的逻辑的话,最后一个问题,中国政府究竟应该对TPP持什么样的态度,是应该主动申请加入,还是要等到人家邀请我才加入?

郑浩:这就是我们中国政府对TPP的态度问题、立场问题,原则是怎么样的。我们先来看,在这次APEC峰会上,胡锦涛主席在两个场合发表了有关区域一体化建立促进发展区域一体化的重要讲话。第一次是在11月12号,胡锦涛主席当时是这样讲的,中方支持以东亚自由贸易区、东亚全面经济伙伴关系、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等为基础稳步推进亚太自由贸易区建设,实现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目标。

胡锦涛主席明确的说了,支持。大家看,包括有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也就是TPP等为基础的一系列的机制、协定来促进亚太地区的经济的发展和稳定,促进亚太地区经济一体化。第二天,13号,胡锦涛主席又发表讲话,又谈到了区域一体化的问题,全面推进本地区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深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强经济基础合作,实现各成员共同发展繁荣。

这样的话,胡锦涛主席在昨天的讲话当中有两次,而且从字面上、用字上都基本上差不多。就是胡锦涛主席在昨天的讲话当中,提了两次有关自由化、便利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这样一个观点。因此我们说,中国的最高层已经认定,支持凡是有关、凡是有利用本地区自由贸易经济发展稳定,推进促进经济一体化趋势的所有的协定安排,中国都是持支持的。

外交部也是这样,外交部一开始是乐见有关的协定,现在转为什么呢?持开放态度,今天外交部发言人还谈到了有关TPP的问题。他当时是这样说的,他说中国对外贸易关系是全方位的,中国对包括TPP在内的任何有利于亚太地区经济融合共同繁荣的合作倡议,都持开放态度。也就是说,中国政府在看待TPP的问题上,它是持一种支持和开放态度的,这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是说定了调子。

现在问题是这样,因为有很多舆论,包括新闻媒体导向上都认为这是一个美国主导,美国有意拿这个来和中国作对,因此民间上都反对中国加入TPP。我个人认为是这样,中国并不急于,或者不需要急于来加入这个谈判,中国现在有很多已存在的一些多边的、双边的贸易协定,包括你刚才也提到了,和东盟的自由贸易区的零关税的协定,在去年的1月1号已经实施了,有ECFA、有CEPA和中日韩也正在推进有关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中国在上合组织内部还在推进,极力的推进建立一个上合组织成员国框架内的自由贸易区等等。

所有的这些自由贸易协定,都在实施当中或者是在推进当中。因此中国应该很好的利用现在的各种安排,各种协定,来发展自己,至于TPP不妨先冷静的看一看,观察一下,到底参加谈判的这些国家会提出怎样的建议,如何修改它发展的方向、前景到底是怎么样,然后再做决定。

[责任编辑:吴芮泽] 标签:TPP 美若 APEC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