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囊公寓发明人:租给大学生而不是农民工
2010年07月09日 17:57 凤凰网专稿 】 【打印共有评论0

黄日新:不会是不会是。普通人,我是个普通人。

电梯女工:是。

解说:在黄日新家里,他找出了两张自制的媒体联络单,他说短短两个多月,就有来自十五个国家的一百多家媒体采访过他了。接着他又找出了搜集的报纸,上面都有对他和胶囊公寓的专访或介绍。

黄日新:《参考消息》,这外国的。

曾子墨:中国房价暴涨,催生“胶囊公寓”,这是《参考消息》里面的。

黄日新:照这张,这儿有我啊。前头有我,这有个《中国日报》。看到了吗?

曾子墨:题目是《小房子大梦想》。

解说:黄日新一边翻看报纸,一边告诉我们,租客们都叫他“黄大爷”。现在黄大爷非常享受出名的感觉。他不但搜集有关胶囊公寓的报纸,还将电视上播出的相关节目都录下来。而房间中这个46吋的大电视,则被他用来当作电脑显示器。

曾子墨:您喜欢这么多媒体包围着您,关注您吗?

黄日新:我现在不是希望媒体给我找麻烦,好多事都找了,影响我正常工作了。

曾子墨:我也看到网上有人在新闻之后评论说,您可能是挺喜欢这种被媒体追着问,挺享受这种在镁光灯之下的感受?

黄日新:不会。

曾子墨:喜欢出名?

黄日新:不会不会,我现在问题在这儿,好多媒体说,那报纸都说了黄大爷,你是不是想炒作,说我想炒作。

曾子墨:有炒作的意图吗?

黄日新:没有没有。我不是现在那年轻人80年代想出风头的人,我想的是把我的东西做成了,现在还没做成,所以那媒体报道我不拒绝。

曾子墨:您现在要花多少时间来接待媒体的采访?

黄日新:现在呢,已经少了,因为,我现在做媒体的话,我有经验了,我不是来一个弄一个,比如说来了媒体了,我都集中一天,礼拜五什么时候,到哪个现场然后那样,开会的话,我要媒体的话,因为媒体很多,很多媒体,国外媒体,他要我跟踪报道。

解说:黄日新找出以前写的书,他说自己曾是一个工程师,参与过多个发电站的设计工作。与设计发电站相比,设计胶囊公寓易如反掌。现在,他已经将胶囊公寓申请了国家专利。一个巨大的市场,似乎已经被他握在了手里。但是,与他的初衷相悖的是,住进胶囊公寓的人却常常出于其他目的。

隋康康:我住胶囊,一个直接的原因就是,当时我们报社的老总,在开会的时候说了这么一句话,说哪个实习生要是能住胶囊里的话,给他直接转正,直接当主编,开了这么一个玩笑,老总的意思是这样就是说作为一个记者,你得有这种职业精神。第二个原因是源自于我对胶囊,通过我去采访了,之前我住之前采访了两次,那么对胶囊的理解,就觉得胶囊是一个很可爱的地方,就觉得自己很好奇住在里边会是一个什么感觉。

解说:事实上,像隋康康这样,并非出于生活所迫而选择住进胶囊公寓的人并不在少数。但是,令隋康康没有想到的是,住进胶囊公寓的第一晚,胶囊带给他的可爱和美感就消失不见了。

那个男孩认为住胶囊公寓是一种耻辱

隋康康:确实空间很窄,然后我觉得两边的墙壁,就觉得是,它那个纵深就觉得你从两个胳膊往上这么延伸上去了。给人的那种感觉就是有一种泰山压顶的感觉,上面是一个铁丝网,那么铁丝网从我的感觉,以前的感觉象征着什么呢?象征着牢笼,就被困在里边的感觉。当时我已经有这个心理准备了,我就知道肯定会很压抑,那么到晚上我睡觉之前,胶囊里面它有小灯,灯还没有关,我又躺着时候我又觉得那种压抑又向我袭来,我觉得很不适应,然后我就伸开我的手,一伸手就碰到的是墙,一伸腿碰到的也是墙,一翻身面对的就是墙,往这儿一翻身面对的又是墙,那么我想翻两个身是不可能的,打滚儿什么都不可能,睡大字也不可能,我稍微一动碰的那个墙还咣当一声响,当时就觉得特别压抑。我就想着,我不想在那儿呆太久,真的不想在那儿呆太久。

曾子墨:在您看来,第二代胶囊,它的缺点是什么?

黄日新:河南一个网民说了,黄大爷,嘿,他嘿我一下,为什么呢,你这个像关塔那摩基地,

曾子墨:关塔那摩基地

黄日新:关塔那摩基地的监狱,他说了这句话。

曾子墨:你听了心里难受吗?

黄日新:难受,但是我没给他回敬,我是流动人口的临时居住所,你不能常住,住三个月你就走人,我这东西需要流动的,你常住是肯定有压抑感。那你,假如你是来闯北京的,三个月拿不下北京这个,找不到工作,你就赶快回家去,回家去老家去创业去,北京没有你生存的地方。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 0 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马超
频道头条 Big News

手机上看新闻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