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从谢泳事件看人才的选拔

2007年05月22日 15:24
来源:凤凰网专稿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声明:凤凰网独家稿件 转载请注明出处

研究者谢泳

窦文涛:文道,今天咱们三联的李菁大记者给我们带来一个话题,说最近有个叫谢泳事件?

李菁:大陆有一个叫谢泳的,他算是一个学者吧,主要是在山西。

梁文道:做文学研究,研究文学评论的。

李菁:自由知识分子。然后他在研究50年代包括右派的那些人比较有名。最近出了一个这样的事情,就是说他本来只有大专学历,但是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把他聘为教授。这个事情其实也没那么严重,但是很多人就又呼吁、叫好,说有什么样的进步意义。因为你也知道,现在在大陆,如果你没有博士文凭,你没有一堆什么学术著作,体制内你是根本进不去的,所以很多人就对这个事件欢呼叫好。因为我想,也折射后面一个心态,就是很多人对大学生体制,这种教育制度很有意见了。

窦文涛:我觉得其实,你要往大的说,这是各个社会都有的一个问题,是两难的。最近我跟当父母的人聊天,就说自己这个孩子,说一点办法没有,就是说我的孩子他认为是有才能的,但是不适合参加高考。确实是,但是他有他的才能,可是怎么办呢?你比如说现在大学生找工作,你没标准,比如说一个用人单位,我只有一个名额,你是大学毕业生,你不是大学毕业生,你们俩有没有才能我不知道,我要谁啊?只好用硬件。你说这个不科学。甚至还有人讲,就像那个时候讲高考,你说高考不科学,高考不公平,或者说你说这些评职称,拿的这些表格履历公平。好,我们任人唯贤,但是问题权利掌握在谁手里?如果在目前的这个社会风气下,你要是说任人唯贤了,单位自主权了,恐怕会造成更多的走后门。

梁漱溟、饶宗颐被破格选拔的故事

梁文道:但是问题是关于学院我们总是有很多浪漫的传说跟遐想。

李菁:浪漫的希望。

梁文道:你以前北大的,你想想看梁漱溟他怎么去当教授的。

窦文涛:中学老师嘛。

梁文道:或者像钱穆他是怎么样成为一个史学家的。包括饶宗颐,饶宗颐是十几岁的时候,写一本《潮汕地方研究史》,就这样扬名学术界。我们今天看到这些典型的时候,我们很容易觉得今非昔比,就是说过去的时候你看真的是不拘一格用人才,大家很宽松,而且是真的能够欣赏好东西,但现在根本不可能找得到。我记得以前念大学的时候,就常常想这个问题,为什么?那时候我念西方哲学,我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我跟几个学长讨论过,就是说我们在看一批英国出版的哲学书的时候,我发现好几个有名的大哲学家,他们在这本书里面,都不约而同的提到一个人物,都说这个人对他们影响太大了,这个人对他们如何如何启发了,这个人在什么关键问题上面点通了他们。最妙的是,这帮学者每个人研究的是不同的专业范围,他们提到的共同的人一定很厉害,对不对?

那个人传说是在牛津还是剑桥,我忘了。那么我们去找,找这个人是谁,怎么没听过?发现这人就在那边当一个普通的学院老师,年纪很大,没有出版学术著作,最后寻根问底问到一个在那儿认识他的人,他说,那是我们的,就用一个小说的描写方法,就是少林寺的扫地僧。

你知道吗?就是有时候过去的学院真有这种人,我还听过很多在外面一些有名的大学教授朋友跟我说起,有些很可能就是一个图书馆管理员,真的像扫地僧了,什么都懂,什么都通。但是问题是以现在标准来讲的话,他完全不可能当学者。

[责任编辑:石冰]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