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探寻抗日战场 揭开历史迷雾
2009年09月16日 15:20 凤凰网专稿 】 【打印共有评论0

解说:放下电话,杨国庆马上赶往老人的家。老人住在北京石景山区,名叫高均甫,今年已92岁高龄,身体依然硬朗。1937年,还不满20岁的高均甫,是汤恩伯的第十三军四师二十团的一名二等兵。

杨国庆:我们团长叫什么,叫刘汉星,我现在都想得起来,他是个山西老西,我当兵那天啊,晚上第一排的副排长带着我去了,带着我去了说这小孩能当兵吗?他就拍拍我肩膀让我蹦蹦,我还蹦了蹦,他说还真行。

解说:参军没几天,高均甫就随部队开赴了南口前线,在战前动员大会上,三营长杨超是高均甫印象最为深刻的人。

就是杨超,那一个旅在那开会不是有人咳嗽吗,他是湖南人大高个,他就喊了,他们不要咳嗽,咳嗽就犯规矩,第二天早上天亮了我们到的居庸关了,我有点拉肚子,排长就叫我暂时上后头康庄住了一宿,到第二天早上起来就奔大山口,奔横山岭半道碰见了谁了?就碰见杨超了,抬着呢,跟着地上搁着,一听说是他,我心里面难过啊这玩艺,一说是打死了,我就问怎么死了?就是一个营五百来人啊,死了还剩二三十人哪。

解说:一夜之间,自己所在的部队就只剩下了二三十人,高均甫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随后,他和剩下的战友被十九团收编,加入了镇守横岭城的战斗。

杨国庆:就带着18个人攻对面的山头,这排来有三挺机枪,就朝对面打呀,让对面抬不起头来啊,我眼瞧着,那第三排排长一扶那枪机枪打过来把他打死了,我呢在这以前呢就打了一梭子弹,离着我这么远,没打着我,我该着不死,这就把这山沟里头就埋地雷,埋手榴弹,往树上挂手榴弹,就防备准备了,完了以后十九团啊就提出来啊,说敌人要来了,你们不能往后退,你们要是往后退就拿机枪打你们。

解说:因为年纪最小,高均甫始终受到战友们的保护,因而在惨烈的战斗中幸存了下来,十八天后,当他撤出阵地时,十九团也几乎全军覆没,各级建制都不复存在。而这只十九团,正是在北大台和北祁岭阵地与日军浴血奋战、坚守到最后一人的铁血团队。在撤往中原的火车上,连长命令所有属下面向铁皮车厢低头而立,以示战败后无颜见江东父老,车到邢台,在全军大会上,汤恩伯为将士们正名。

杨国庆:说这个陈连长的部队,这不应当不让抬头。退下来了,说咱们是什么呀打得没有人了我们才退,十天这是蒋介石说的,说你们能守十天就不错了,结果汤恩伯守了十八天,汤恩伯说了我对得起国家了。

解说:撤离南口后,高均甫加入了炮兵部队,在台儿庄会战中他担任四炮手,曾经创过一次战斗击发七十发炮弹的记录,重创日军。1945年,高均甫在贵州听到了日本投降的消息。1949年,在医院养病的高均甫被解放军遣返回乡务农,1956年被调入北京工人疗养院烧锅炉,在文革中他被打成现行反革命,在疗养院中掏粪种树。如今,92岁的高均甫在家中颐养天年,杨国庆知道,再找到像他这样的南口战役幸存老兵,已经很难了。

解说:2009年9月1日,我们亲身跟随杨国庆上山进行探测,这次探测的地点,是昌平城西50公里的长峪城,也就是杨国庆首次发现战壕的地方。翻越一个山头后,杨国庆开始用金属探测器沿山脊的小路开始探测,探测器不时响起,杨国庆又挖出了两块日军的炮弹皮。

1937年8月8日到15日,国军十三军五二九团,在南口战线与数倍于己方的日军激战一个星期,在仅剩下100名九死一生的战士时,团长罗芳仍带领他们与日军在山梁上展开近身肉搏,最后全团将士全部战死,仅身负重伤的团长罗芳一人幸存,而罗芳本人,又在随后的台儿庄血战中壮烈牺牲。在给罗芳的电报中,“南口”战役总指挥汤恩伯这样写道。

杨国庆:罗团长芳兄:贵团连日力挫强敌,曷胜欣慰。南口阵地,关系国家之存亡,敌人仅恃其炮火之威力,而不能完全毁灭此一带者,吾辈即不离开阵地寸步。人生百年,终须一死,好汉死在阵地上,即为军人光荣之归宿。

这个不管是“南口”战役,还是在各个抗战的战场上,我认为说一寸山河一寸血最能够体现出这个抗日的战场。每一寸土地都流过血,都有过敌人炮弹的痕迹,这是一个真实的写照。

  共有评论 0 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张梅
频道头条 Big News

手机上看新闻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