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探寻抗日战场 揭开历史迷雾
2009年09月16日 15:20 凤凰网专稿 】 【打印共有评论0

解说:在“南口”战役这本书里面,蒋介石在就对“南口”战役四十封电报当中,有三封提到了防毒面具,一封是汤恩伯的,一个是何饮清的,给汤恩伯的意思就是说日军很可能要使用毒瓦斯,我军要做好防毒的准备,给何饮清电报,意思就是拨发多少防毒面具给汤指挥官,我说这个家伙太重要了,它能够证明很有利的证明毒瓦斯的事,放在一边,那天又接着探,牙膏、筷子、饭碗、饭缸,然后就挖到的两头大蒜,两头大蒜。

在挖掘出的牙膏上,还能清晰地看到“中国化学工业社制”几个字,而因为与空气隔绝,这两头蒜在70年的时间里还基本保存完好,熟悉军事的杨国庆知道,当年为了预防痢疾,很多国军的士兵随身带着大蒜。看着这些遗物,杨国庆仿佛看到了当年一营的一名战士生前的最后身影。

杨国庆:我们坐在阵地上抽着烟想这个事情,也就是说在战斗当中,中国军人他们很可能正在吃饭,休息出于一种没有思想准备的情况下,因为毒气或者因为猛烈的炸弹炮弹让这些战士们瞬间地消失了,也就是看到这些蒜的时候,这个遗物还在,人确实,实实在在主人没有了,让人多么伤感。

记者:他们都是很年轻的。

杨国庆:对,他们都是很年轻的,很多都是十多岁,可能二十多岁。因为我今年呢也四十多岁,我女儿今年二十二岁,我觉得他们这个年龄是一样的。就说这个战争的残酷,真的。小时候你看电影,我觉得遥远,荧屏上的跟你的事实非常遥远。今天的你能够亲手地能够从阵地上挖出来而且能亲手触摸这些东西,我觉得跟原来那种感觉,它简直是天上地下。这是一张它可能就带着血迹的这种东西,让人心灵震撼。

解说:那天晚上,杨国庆没有下山,他就在阵地遗迹上搭了一个帐篷,仰望和70年前一样的夜空,杨国庆觉得自己就是当年的一个兵。

我就想在夜间星空下这种夜深人静的时候,找那种感觉,因为当时那个18天的阵地战,很多将士们他们夜间都是在那个阵地上度过一个个夜晚。

杨国庆:我觉得战地夜晚是一种非常冷的感觉,不是说身上冷,心非常冷的这种,其实那天晚上我也想到了老婆和孩子,那我想像,当年这些将士们在这个阵地上他们也可能有孩子的,有自己亲人父母的,那么他们在那个阵地上是不是也想到自己的家人,也想像到我什么时候能够回家,也能想这个战争能完了,能很快结束了能回家看看。当然我在那上面住一宿我第二天还可以回家,还可以回到现实生活当中,那么他们可能第二天就没有了。永远的留在那个山头上,我觉得他们才是让我们最能够值得敬仰的英雄。

陈晓楠:从2006年到现在,杨国庆扛着他的探测器和铁镐,走遍了当年南口战役长达500公里的战线,而眼前这些雄伟的山河、壮丽的长城,早已不是他曾经作为户外“驴友”眼中的美丽风光,而是硝烟弥漫、尸横遍野的战场,而随着探测器一次次嘀嘀响起,他的耳边也马上响起枪炮声、厮杀声、马蹄和坦克碾压在大地上的隆隆声响。而每到一处,他都要走访当地村落中的老人,他要从这些老人口中旁证当年惨烈的一幕幕。有的老人回忆,1937年8月的雨水特别大,庄稼特别茂盛,而国军战士们很多要在雨水齐腰深的战壕里坚守阵地,下身都被泡烂;在黄土洼村,杨国庆见到了90岁高龄的马复增,在当年的“北大台”战役结束后,老人和其他村民到阵地上,亲手掩埋了数百具“国军”将士的尸体。并且村民们还集体收留掩护了两个国民党伤兵。2009年初,杨国庆只身探访南口战场的故事被几家媒体报道,随即在今年五月份,杨国庆接到了一个让他惊喜万分的电话,电话中的人说,他邻居家的一位老人,就是当年“南口”战役幸存的老兵。

  共有评论 0 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张梅
频道头条 Big News

手机上看新闻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