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暖人生》节目在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
首播:周二21:50
重播:周三15:15
他是广西农村的一个普通农民,但有人说,他的母亲是“慰安妇”,他的父亲是日本鬼子。
母亲第一次为他解开自己的身世之谜
2007年7月5日,中国“慰安妇”资料馆在上海师范大学正式的开馆,资料馆展示了80多件“慰安妇”的研究资料,其中包括见证日军“慰安妇”制度实施的一些物证,各地“慰安妇”的口述实录,还有她们在慰安所使用过的一些生活用品。开馆仪式上,一对来自广西农村的母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母亲韦绍兰88岁首次公开自己的“慰安妇”身份,而她62岁的儿子罗善学,以日本兵后代的身份,公开来指证日军残害母亲的暴行。罗善学其实也是历史上第一位愿意公开自己身份的“慰安妇”生下的日本兵后代。二战期间,中国
至少先后有20万以上的妇女被迫沦为“慰安妇”。但是公开她们这种特殊身份的人其实为数寥寥,而罗善学这更为特殊的身份,这更为特殊的勇气,就很快成为人们在网络上公开讨论的话题,有人表示同情,有人表示愤怒,也有人说,罗善学他这个“鬼子兵后代”的身份,还缺乏更有力的证据。甚至有人提出说,应该让罗善学到日本去寻找证据,去寻找他的日本父亲--鬼子兵。
2007年7月,我们来到广西省荔浦县新坪镇桂东村,在小古告屯,我们找到了罗善学。
记者:通过科学的方法验证这个人是你爹,你会怎么想?
罗善学:我就一刀砍死他,怎么能原谅他呢,不管身上流的是谁的血,但是我不认这门亲。
记者:媒体宣传完了以后,他会来找你吗?
罗善学:我不欢迎。
公开身份前,罗善学一直和母亲住在一起靠种地为生,尽管从小就对自己的身世有着种种猜测,但他始终没有真正明白,在村子里自己和其他人究竟有什么不同。此次上海之行,母亲第一次为他解开了自己的身世之谜。
1944年冬,侵华日军对广西荔浦县小古告屯实施扫荡,25岁的韦绍兰听到枪声,背着刚满周岁的女儿向山上跑去。
韦绍兰:鬼子来了,鬼子来了,我跑出来就被抓了,转出去那一段时间,去到外头马路了,又有四五个妇人被扔上车。
经过四五个小时的颠簸,韦绍兰和刚满周岁的女儿被带到了日军设在20公里外的沙子岭慰安所。
在日军沙子岭慰安所关押着多名中国妇女,她们的用途是被迫充当日军的性工具。
此时在沙子岭慰安所的韦绍兰已经怀孕两个月,惶恐中的韦绍兰不知道这样的日子还要过多久,她更不知道,怀上日本兵的孩子对她来讲意味着什么。
韦绍兰:天天打主意总是想逃回来,左打主意,右打主意。
这天深夜韦绍兰偷偷溜出慰安所,夜色中她背着女儿躲入了一片齐腰深的荒草之中经过一天一夜的奔跑,被关押了三个多月的韦绍兰回到了小古告屯。此时,丈夫罗讵贤对被抓的妻子女儿早已不抱有任何生还的希望。
韦绍兰:搂在一起哭,他说,别哭了。问我,你讲也是空的,没办法说,没脸说。他讲,我都没想过你会回来,回来就好了,莫哭了。奶奶说,闺女,别哭了,快煮点粥给孩子吃,回来孩子病了,药也没得吃,女儿回来七八天就死了。那时就快过年了,人家讲过年买什么买什么,一样都没买。
这一年春节,韦绍兰在惶恐和伤痛中度过。慰安所的遭遇,女儿的夭折,成为这个冬天里她总也无法摆脱的噩梦。更让她寝食难安的是肚子里那个一天一天长大的孩子。
韦绍兰:睡着就跳起来,闭上眼,就心跳。
一九四五年农历七月十三,小古告屯年近40的罗讵贤中年得子,他给长子起名罗善学,添丁进口原本是罗家的喜事,但罗讵贤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
韦绍兰:他没买肉,也没有杀鸡。
记者:那你吃点什么?
韦绍兰:吃点青菜。他讲,不是他的孩子他没买。
七个月前韦绍兰从日军沙子岭慰安所跑回家,但逃生却没有给她带来任何喜悦,肚子里一天一天长大的日本兵孩子,成为韦绍兰一个无法向人诉说的秘密。
更多往期阅读:
编辑:
张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