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叶荫聪《为当下怀旧》“文化保育”难续前缘

2011年08月09日 10:07
来源:凤凰网专稿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正在加载中...'

 

核心提示:“文化保育”的出现,是现代社会发展的结果,但绝不是“时移世易”那样简单,当中包括政治角力、政治经济变动、社会及文化变革运动等。换言之,“当下”的变化影响着我们如何面对“过去”,不论是集体记忆、保存历史建筑,以及保护小区文化。 近年,我们可以看到在香港,以至中国与全球,“当下”正发生的一些变动,令我们与“过去”之间,出现了新的关系。《为当下怀旧》这本书勾划“文化保育”在现代西方及中国的演变轨迹,分析“世界文化遗产”制度在中国实施的情况,并从天星码头及皇后码头等保育运动经验,以及市区重建策略的转变,探讨身份认同与香港的保育制度。

凤凰卫视8月8日《开卷八分钟》,以下为文字实录:

梁文道:我们知道这几年香港非常流行一个字眼,叫做“文化保育”,什么叫“文化保育”呢?这个所谓的“文化保育”并不只是一般所讲的古建筑物,有历史价值的一个街道的保存,而且还包括着,比如说整个社区,或者某些地标,跟它背后的形成的整个社会上的一种连结的,整体的保存。那么这样的一个保存的运动,它发生的背景是怎么样的,而这样的运动,它之所以出现,又会为香港带来什么样的新的面目跟变化,还有一些思考的机会呢?

我今天给大家介绍这么一本书叫做《为当下怀旧》,“文化保育”的前世今生,它的作者是香港岭南大学文化研究学系的讲师叶荫聪。叶荫聪他身为一个经历过文化研究洗礼的人,他是做文化研究的人,同时也是一个参与香港近年来各种各样的“文化保育”运动的一个局内人,一个运动者,这两重身份就会为他们带来一个矛盾,什么矛盾呢?正如这本书里面他曾经提过的,就是身为一个做文化研究的人,身份认同的合法性都是可疑的,先是种族与国族的身份被质疑,接着是本土身份被拆解。

这是什么意思呢?我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说今天我们老说我们是炎黄子孙,这几年不是每年还是祭孔子陵吗?但是我们不知道所谓炎黄子孙这个说法,其实是只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而已,这是一个现代被发明的传统,是现代中国人返回去追认自己作为皇帝子孙。而所谓祭黄陵仪式,甚至是最近几年才有的仪式,从这个角度去看,任何我们以为坚固的、牢不可破的、天然而然的,包括我们中国人都是五千年的炎黄子孙这一说法,都是后天被发明的。

但能不能叫虚构呢?很难说。一个作文化研究的人总会有这样的观点去质疑一切现成的文化价值,但他就提到,身为一个做“文化保育”的人来讲,他又不得不倾向于承认要某种历史跟文化价值,要不然的话,当他说我要保留比如说香港之前闹的很厉害的,比如说天星码头,皇后码头的时候,他要说它有价值,那那个价值是什么?

《开卷八分钟》在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节目专区】

主持人:梁文道 【主持人专区】

首播时间:周一至周五 17:05-17:15

重播时间:周二至周六 00:25-00:35 

声明凡注明“凤凰网”来源之作品(文字、音频、视频),未经凤凰网 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书面 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凤凰网”。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刘思伯] 标签:为当下怀旧 文化保育 开卷八分钟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